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 第679章 废朱由检为庶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场东南士民之乱,从隆武四年十月初开始,到隆武五年正月终止。

叛乱之所以能终止,一是双方军事实力严重不成对比,二是南下攻打安南的军队各自返回了原驻地,三是春闱就要开始了。

闹了这么久,不但没有看到任何的成果,反而皇帝宣布要废除南北榜,此后按照各布政司人口比重确立录取进士名额。

而那些出现对抗朝廷的府县,将会取消隆武五年乙丑科的会试资格,甚至是隆武六年的县试、府试与院试,以及七年的秋试与八年戊辰科的会试。

科举这个大杀招一出,绝大多数本就意志不坚定的士绅,迅速地退出了闹事的队伍,转而举报那些顽固的对抗分子。

很神奇的事情是,隆武四年进行变革的辽东、山东、河南、湖广及三个行都司并没有什么府县参与这次的士绅之乱。

朱由校猜测辽东与三个行都司士绅实力太过弱小,而且多是军镇,根本闹不起来,而山东刚经历暴力对抗矿税被镇压,那些爱挑事儿的头儿已经被提前分流,所以也就无法响应东南的士绅民乱。

至于河南与湖广,两个布政司的官员虽然在土地上有所损失,但皇帝在商业上给予了较大的弥补,而且他们都知道皇帝以后会根据实际人口进行科举名额的重新分配,更关键的是现在朝廷掌权的重臣有不少是出自湖广与河南。

所以,这里的士绅没有响应东南士民闹事,也就很正常了。

民乱平息后,那些挑头的士绅全被抄家并废除功名,流放破虏行都司,而且三代以内禁止科举禁止返回原籍。

至于始作俑者黄尊素,朱由校并没有因他有个很牛逼的儿子而有任何的怜惜,直接准了李长庚斩立决的判罚。

可怜的黄宗羲,上一世因他父亲对抗皇帝与魏忠贤而被整死狱中,这一世的他父亲因鼓动民乱,被判了斩立决,而且全家还要被流放苦寒的破虏行都司。

能否还会出现历史上的那个所谓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朱由校是不会有任何的兴趣的,至于会不会对抗朝廷与他朱由校,朱由校也不会过多关心,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蝼蚁而已。

与黄尊素一样待遇的,还有兴化吴甡、临邑王洽,他们被斩首的场所,不是京城的猪市口,也不是南京的太平门,而是南京城内应天府衙门前的府东街与三山街交汇口,以给予东南士民以最大的震慑。

其他的诸如董其昌、郑三俊、钱龙锡、孙慎行、望奎庆、王铎、姚希孟、刘策、陈一元之流,全被抄家流放破虏行都司,三代以内不得科举不得回原籍。

而那些参与叛乱的普通百姓,朱由校准了李长庚斩首首乱与作恶多端者,但对于其它胁从者,朱由校也没有轻易放过他们,全部流放至吕宋与安南总督府,进行劳役三到十年。

此次士民之乱结束后,江西少了一万人,江北少了近三万人,浙江少了五万人,福建少了八万人,而江东最多,少了十五万人,其中死伤人数合计一万八千来人,其它的全被流放破虏行都司,以及吕宋与安南总督府。

当然,抄了如此多豪绅巨富的家,钱粮、房屋、田产、古董等自然是十分的可观,按照过往抄家四六分账的惯例,分四成的内帑得了总共近三千万两白银价值的现银与轻便财物,而田地、矿山、湖泊等资源没有计入分账名单,全部进入了皇庄与大明矿业的腰包。

在镇压东南士民之乱进入高峰期的时候,许久未见的李凤祥突然出现在了朱由校的私人书房内,而陪同的人员有且只有方正化一人。

听完李凤祥的描述,朱由校有点不敢相信地问道:“你是说信王仍与东林之人有来往?”

“是的,这次是通过碧云寺的高僧进行的传话!”李凤祥低着头小声答道。

“有多久了?”

“回皇爷,大概是端午节前后!”

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这个朱由检还真是死性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他的忍耐性。

沉默了许久后,朱由校淡淡地开口道:“碧云寺中替信王传信之人全部处死,让督察院弹劾信王勾连外朝李标,请求废为庶人,并永久圈禁!”

“是,皇爷,不知圈禁何处?”

“圈禁千灵山忠烈祠!”朱由校微闭着眼睛答道。

就让朱由检去给这些战死疆场的将士守灵吧,也算是还他上一世坑死的无数忠臣良将。

“是,皇爷,奴婢遵旨!”

“近来宫中可还太平?”

见李凤祥沉默,朱由校皱着眉头追问道:“可是有什么大事瞒着朕?”

“回皇爷,奴婢不敢,就是李贵妃私下抱怨了几句皇爷杀戮太重!”李凤祥说完,被吓得赶忙跪趴在地上。

“郑太妃呢?”

“依然还是不过问任何事,只是每天上香念佛!”

“永定伯呢?”

“自从山东发生抗税之事后,永定伯选择了闭门谢客!”

“知道了,退下吧!”

“是,皇爷,奴婢告退!”

两天后,贵妃李若曦父亲护军兼镇国将军李元根贬为庶人,李若曦本人降为僖嫔,皇长子生母荣妃升为荣贵妃。

又过三日,御史周宗建、徐扬先弹劾信王朱由检勾连李标与赵南星,谋夺皇位,废为庶人,并圈禁终身。

帝大怒,令东厂严查,又过五日,经东厂实查,御史弹劾内容证据确凿,帝痛心疾首,诏告太庙,交由三法司会同礼部商议处置。

至于之前与朱由检联姻的扎鲁特格格其木格,被朱由校册封为福余郡主,着礼部与司礼监另选佳婿,于隆武五年秋完婚。

圈禁朱由检之后,朱由校心里也不是很好受,毕竟是自己在世的唯一亲兄弟。

在他原先的计划中,朱由校还期望朱由检能够与他一起稳固皇权与发展大明,但结果却是以互相敌视收场。

内心苦闷无法排解的朱由校,只能将怨念对向了那群利欲熏心、时刻想控制皇权的官僚士大夫,尤其是其中多次误导朱由检的东林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