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十万里 > 第771章 树林?桃林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说,之前,他们听到张楚这番话,定然是不会如此的。

甚至,国子监学子们多是定会怒发冲冠,为之辩护,这些诗词,这些文章,传承于典籍之中,正是被他们视为的圣人名篇。

不论是陶渊明之劝农,还是说管仲牧农之篇,亦或者翩翩君子一心向儒的汉文帝,更何况其他各种大儒所做的文章。

毫无疑问,从文采上来看,这些传承不息的文章,用词之精妙,辞藻之华丽,文辞之优美,乃是不可多得的好文!

可现在,不一样了········

即便是孔颖达,都一句话说不上来,其实,他内心是不愿意承认张楚之言,如此岂不是把儒学再贬低的一文不是么?

原本,儒学就已是有些势微了。

但,他张了张嘴,却还是无法开口。

道理,似乎,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可以不认同,但道理是对是错,却不因自己认同不认同而转移。

虞世南,盖文达等一众国子监夫子,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目光也都是落在了孔颖达身上,见孔颖达沉默不语,便也安定下来,静观其变。

李淳风,玄空两人倒是不觉得太过于尴尬。

仔细一想,还立马出言附和。

毕竟,这些文章,不是道家,也不是佛门,所以,便跟着心而走,跟着道理前行。

“堆砌辞藻,垒砌典故,除外,想想还真是毫无用处。”李淳风沉吟片刻,挥了下拂尘,沉声道:“今日,本道追随小师叔,亲身体验了耕作之不易,即便是小师叔所制的曲辕犁,事半功倍,可贫道的肩膀,也感觉不是自己的了。”

玄空亦然:“李太史此言,倒是没错。之前贫僧倒还觉得,此等文章,道理通达,可秦川伯如此一解释,贫僧倒也是恍然大悟了。这本就不是深入百姓的文章,若是用来劝农,不明就里,不懂农事,丰衣足食的人听了去,乐呵乐呵,倒也罢了。”

“可,若真让百姓听了去,怕是真要笑话,这哪里是劝农,洋洋洒洒,毫无建树之言不说,甚至这些辞藻,百姓们估计听都听不懂。”

“这么多篇文章加起来的功效,还不足秦川伯所制曲辕犁一二,甚至于,连受限于条件,不能全天下推广的筒车都比不上!”

玄空声音空灵,就算他清心寡欲,久居古佛之下,但这个时候,也忍不住为自家公子叫好。

此言,善哉!!!

公子,拯救百姓,帮助百姓,推动百姓········在这条路上,不曾动摇过。反倒是自己,以公子之计,入身于慈恩寺,贵为佛子,可尚且还只能对周遭百姓多些小恩小惠罢了。

玄空着实是感慨不已,自己和公子相比,终究还仍旧只是萤火之光罢了。

李世民的眉角舒展开了。

这小子······

呵!

有理!

有据!

三言两语,便把天下圣贤文章,给评的狗屁不是,普天之下,怕是也只有他了。

想想也是,去年,这小子一篇《孔老二罪恶的一辈子》,把儒家至圣先师给骂的狗血淋头,更何况,这些区区文章的主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夫子?

如此毒辣,这一点,便是魏征,都比不上。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魏征等人神情也都是有些凝重,陷入了沉思。

张楚这番见解,着实让他们始料不及,毫无疑问,他们是读书人,甚至还是熟读经典的读书人,这些文章自然也都滚瓜烂熟,以往也是心之钦佩,可现在········

他们望着张楚,心里有些焦躁,想听张楚继续说下去。

这群已是功成名就的诸公,此刻,却好似回到了青葱年少时,在学堂中,在私塾里,渴望知识的求学之路上!

这片树林,稍可遮阴的地方,已为众人心中的桃林也!

长孙皇后手指轻轻捏着腰间玉佩,缓缓道:“小郎君之言,颇为新奇,但仔细一琢磨,却也深有道理。”

“读书人,向来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警醒。大多数,没有亲自耕种过,所知的一切,都是从书本中来,自然,就和百姓所知所想,差了很多。”

“今日,大家实实在在,一起在地里干过活,品尝到了农事的滋味。”

“这些劝农之文,再听起来,还真有些刺耳了。”

长孙皇后神情颇为严肃。

这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不过只是读书人的自嗨罢了,可若是往大了说,就能和影响国之根本而联系起来。

张楚颔首。

他环顾四周,看着所有人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有些恍然沉思的样子,继续平静道:“是啊,皇后娘娘说的对,大家说的也不错。”

“看来,大家有些懂得某家想说的········理。”

“耕作之苦,就算有曲辕犁相助,大家也能窥见一二。”

“更别说,尚且还没有使用过曲辕犁的广大百姓呐?”

“咱们,不过在此耕作了半日,就已是受不了了。”

“刚刚,国子监学子们,见午食简单,心生不满,此乃正常,因为二三子平日所食所用,那个不是讲究到了骨子里?”

“可,后面,二三子当品尝了臊子面后,为何却面露幸福,不能自拔,深深沉迷,丝毫没有浪费呐?”

“这就是因为,真切体会到了苦啊。”

“可咱们,这才不过半日,但,千百年来,百姓耕作,日复一日,有时,又要应对官府的徭役!几乎是一年又一年的奔波,其中辛劳,但凡没有经历过的,又有几个人可以理解,真正体会呐?”

“其实,某家说这么多,某家真的能体会吗?其实也不见得。”

说着,张楚笑了笑。

抬头,四十五度,望着树林枝干之间,湛蓝的苍穹,洁白的云朵,顿了顿,才又接着道。

“平日,咱们都好把农为根本,为国本这些话放在嘴头上。”

“所以,才有了这么多儒生,读书人,书写劝农文章,虽说他们所言无物,不过咱们也不能说人家全都是想要沽名钓誉,其中定也是有不少人是真的心怀天下。”

“但,读书人心怀天下,自己却又不躬身耕作,只鼓捣百姓去付出·······”

“这个矛盾,咱们暂且不说,你们说,咱们该如何,让读书人,能够真切的去实现他们口中的所谓劝农,去实现他们一口一句的国之根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