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被迫登基 > 第277章 地价如此高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口口相传,朱瞻墉在南京乃至江南七省的声望日益高涨,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崇高。

以至于在南京,百姓或许不知皇帝是谁,但一定知晓朱瞻墉,即便他多年未归,威望却从未减退,反而更高。

百姓的欢呼声中,朱瞻墉步出仪仗,立于马车上。

“瞧,储君殿下出来了!”

“真的,储君殿下出来了!”

“他就是储君吗?真是英姿飒爽!”

“天哪,我见到储君了,我见到储君了!”

“储君殿下万岁!”

不知是谁先喊出,百万南京城外的百姓齐声高呼:“储君殿下万岁!”

“储君殿下万岁!”

“储君殿下万岁!”

山呼海啸,声震九天!朱瞻墉心中略感汗颜。

“万岁”唯有皇帝才能受此祝福,身为储君,他最多被称为千岁。

此事若被有心人利用,恐生祸端。

然而看到百姓自发的欢呼,朱瞻墉心中亦感欣慰。

这些年为南京付出的心血并未白费。

望着近百万百姓在城门外为他欢呼,朱瞻墉豪情万丈。

返回南京的决定再无丝毫疑虑,有这样支持他的百姓,他朱瞻墉还有什么不能成功。

朱瞻墉站在马车上,频频挥手,回应百姓的热情。

南京如同他的家,生于斯,长于斯,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深情。

如今看着南京在他手中成长为大明的参天大树,朱瞻墉倍感成就。

一路前行,踏入南京城。

各省官员早已在门口恭候。

南京的官员原本只是摆设,是朱瞻墉赋予他们实权。

在南京,皇帝的话都不及朱瞻墉管用,这不是玩笑。

南京六部的官员大多由朱瞻墉一手提拔。

为了他们,朱瞻墉费了不少心思。

正是有了这些官员,朱瞻墉才能毫无阻碍地将南京建设成理想中的模样。

进入南京城,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直至皇城脚下,热情仍未消退。

朱瞻墉步入南京皇城,迎面而来的是百官。

“微臣等参见储君殿下!”

“微臣等参见储君殿下!”

“微臣等参见储君殿下!”

皇城门口,官员们恭敬地分列两旁,如同迎接帝王。

朱瞻墉含笑点头,向百官示意。

他们中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所有人在见到朱瞻墉时,都发自内心地敬畏与敬爱。

朱瞻墉满意地看着他们,笑道:“这些年,辛苦各位了!”

“微臣等不辛苦,全赖储君洪福,南京才有今日之盛。”

“没错,若非储君全力支持,南京不会有今日。”

“如今储君殿下重回南京,相信在储君的带领下,南京必将更上一层楼!”

朱瞻墉朗声大笑:“你们倒是会说话!”

“走,进皇宫,我回来了,有些事情需要交代了!”

南京皇城之内,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阔别多年的朱瞻墉,重返这座神秘的皇城,心中感慨万千。

皇城依旧,宫殿巍峨,别院静谧,皇家陵园庄严肃穆,每一处都弥漫着家的气息。然而,这昔日大明的辉煌之地,如今已显落寞,只有那些颐养天年的宫女和太监留守于此。

东宫太子府,朱瞻墉安顿于此。此地曾是他未封王时成长的所在,熟悉的环境令他如鱼得水。

步入书房,南京六部的官员早已恭候在此。见朱瞻墉到来,他们立刻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朱瞻墉轻轻摆手,笑道:“免礼,此处无需拘礼。”接着,他转向各位官员询问:“向我汇报一下,南京如今发展如何了?”

话音刚落,朱瞻墉便随意地在书桌前坐下。户部尚书率先上前,恭敬地禀告:“殿下,南京近几年发展迅速,农税减半后,百姓缴纳的粮食虽少,却已与往年的赋税持平。商税、地税方面,南京一年的收入已是原先大明总税收的三倍。”

“如今南京城内的土地价值连城,富贾亦难以购得,城外之地价更是翻了几番,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

朱瞻墉微皱眉头,问道:“地价如此高昂,南京城内的房价是否也在失控?六百万民众在此谋生,不可让百姓无处安居!”

户部尚书笑道:“岂敢,南京的房价皆按殿下旨意严格执行,这些年未曾涨价。普通百姓只需在南京工作两三年,大多能购置一套体面的居所。黄金地段的地价虽涨,主要是用于商铺,多被富商购得,这些商人推高了地价。”

“若有人企图操纵房价,一经发现,我们会依律驱逐此人,一年内不得踏入南京,五年内不得在南京经商。”

朱瞻墉满意地点点头。当初在南京改革之初,他就明确规定,商铺可炒,房价不可炒。如今南京城内的建筑多为六层钢筋水泥高楼,每栋可容纳二十四户,平均每栋居住百人左右。

南京城近六百万人,这样的楼房极大地缓解了人口激增带来的住房压力。尽管如此,南京城仍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扩建,房源依旧紧张。

户部尚书汇报完收支情况后退下,兵部尚书紧接着上前。

“殿下,南京现有三十万精兵,皆经严格挑选,最差者也已训练一年有余,其余至少三年。正规陆军二十万,天军二万,海军五万,医疗女军三万,武器装备齐全,随时待命。此外,还有三百万预备役。”

“殿下规定,凡南京居民皆需服役一年,近年来,除老弱病残外,几乎所有男子均完成一年服役,女子中亦有三成自愿服役。这些预备役具备基本军事素养,拿起武器便是战士,稍加训练即成精锐。”

朱瞻墉点头认可。这是他早先制定的制度,南京乃他的根基,不容有失。因此,他将南京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兵库,以防万一。

如今南京城兵强马壮,预备役众多,可谓固若金汤。兵部尚书说完,朱瞻墉转向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