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格物。

许尚认为按照王阳明的唯心理论,实乃以小见大,尽量往大了格,心到理到。

而朱熹的穷理,则更加趋向于以大见小,尽量往小了格,也就是真正的本质穷理。

两者本无高低之分。

只不过王阳明的心学,确实会更加受欢迎一些。

因为朱熹的格物致知太硬核了,也非常枯燥。

阳明心学则是融合了儒释道的精髓,进而化作足以普世流传的学说。

另外。

关于格物,后世还有个非常大的认知误会。

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究竟是谁提出来的?

用贞节层层加码禁锢女子,种种裹小脚的案例,又是谁造成的。

程颐(yi)、程颢(hao)两兄弟?

事实上。

程颐确实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同时他主张禁止寡妇再嫁。

但……

程颐还说鳏夫也不准再娶。

也就是他的眼中只有大节,男女平等,都得遵守一生一世一双人。

有点精神洁癖的意思。

再观朱熹……

朱熹其实说的是存天理,去人欲……【朱子语类】:当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即:人吃饭,天理也。可如果是顿顿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人欲也。当去之!

夫妻为伴,天理也。可如果是三妻四妾,酒池肉林,人欲也。当去之!

综上。

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更多针对的乃是权贵阶层,他并没有刻意针对民间女子的婚嫁贞节诸事。

【朱子语类】有言:“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当效仿伯鱼出妻的先贤案例。

也就是孔子都曾把寡居的儿媳再嫁到卫国,此乃不得已的人之常情,哪怕圣人都不能禁止。

而朱熹对于宋朝女诗人李清照,也都是秉持赞扬态度。

不存在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依旧是【朱子语类】的案例:女子亦当有教,除孝经之外,当有论语,何如?

朱熹答:论语亦可,如曹大家女诫、温公家范,亦好。

总结。

宋朝后续有人篡改了朱熹思想的侧重点。

其把存天理,去人欲。

彻底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并且女子无才便是德,也被人们以为都是朱熹说的。

这显然是某些暗中搅风搅雨的家伙,在抹黑我们的理学大家。

故。

在许尚的心中,朱熹和王阳明,实乃同一级别的存在,皆可誉为圣人之名。

……

回到此刻。

许尚的一叶知秋,再知天下大势,给予了众人相当程度的震撼。

尤其那一句你我各自掌握的命运权重,恍若鸿沟之别。

对于嬴政而言,肯定是更加的振聋发聩。

身为皇帝……

嬴政必然本能的想要掌控己之所命,而非被命运操纵。

说白了就是制天命而行。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呢?

许尚给出了执行方法,那就是格物致知。

人生在世,当学而不怠。

纵然格不尽世间之理,也总得明悉目之所及之物,其本质天理都是些什么。

“夫子,高见。”

嬴政率先感叹出声。

华阳太后连连点头。

屠雎和扶苏也是感到又学到了新知识。

陈平有些走神,他还在回想石杯下毒什么的,这孩子着实是没救了……

颜产沉思的道:“前辈博学浩然,我自愧不如也。然前辈的格物明显有些见大,不够见小。”

颜产更加趋向于本质穷理。

也就是朱熹格物的那个路线。

刚刚许尚则是随心而论,有些心即理的意思。

“格物见小能有何难?”

许尚笑笑:“还是拿我们手中的石杯举例,若想非常严整性的见其小,分别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分别是主观性,客观性,可变性。”

“主观性:就是这个石杯在我们眼中是个啥,用以盛茶的杯具……亦或者是下毒小友眼中的使坏工具。”

“客观性:无论我们的眼耳鼻舌意出现了何等感受,石杯本质上都是不变的,它就是山岩……亦为沉积岩,随着沧海桑田变化而来。”

“可变性:我们在明悉了石杯乃是沉积岩之后,就需要研究除了石杯,它还能雕刻成哪些东西。比如石碑,石桌,石饰等等。”

“如何?不知这下颜小友可还有所惑之处?”

……

许尚的格物三性说。

对照的乃是后世西方:戈科列尼乌斯,提出的本体论。

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眼下先秦的格物,唯心见大,这个是很难有标准。

毕竟每个人的心性,各有不同。

但格物见小……却可以定论出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标准。

也就是:主观性,客观性,可变性。

任何人在格物的时候,无论活物死物,都能按部就班的往上套。

理学,即科学。

科学就是自然规律。

世间之理确实不是哪一人就能格尽的。

自当天下人一起穷理致知。

则天理迟早可尽矣。

“前辈,明断。”

颜产瞬间领悟,他拱手道:“有了前辈的格物三性之标准,以后就人人知晓到底该如何格物了。此乃当称圣贤之功德!”

儒学的三纲八目。

其中意诚、心正,都已经被春秋历代先贤研究的非常透彻,也补充的相当完善了。

诚其意,正其心。

只要对儒学稍懂之人,都明白该如何去做,以及怎样理清是非曲直。

但格物致知不同。

人们对于格物二字,总觉得有些玄乎。

好似无从下手。

现在许尚搬出了格物三性说。

那么以后所有人就都明确了格物的标准……这个实在太重要了。

“快快,给前辈添茶。”

颜产吩咐出声。

乌氏陀赶忙站起来,又开始了一阵忙活。

惹得许尚轻笑不已。

随即。

嬴政饶有兴致的道:“夫子,以后回到关中,我们在陵邑开办教化诸事,似乎可以分出一个格物课程了。”

嬴政在颜产的面前,没有把话说的太明白。

他的意思是未来把稷下学宫搬迁到关中陵邑,肯定是要有所改变的。

嬴政的打算是扩大,再根据夫子的安排,比如格物三性说,专门开办课程。

关中文事,从今以后,必须得提上去。

不能单以武事为重。

毕竟天下已经太平了,自当文武并重之。

“哈哈,甚好。”

许尚领会了小赵的意图,他道:“儒学中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八目前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内圣知止,克己复礼,都是非常上乘的教化学说。”

“至于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就不必深论了,以免又回到了所谓的至圣、至德、至孝上去。”

“明悉内圣知止,再学秦法诸事,便可使得儒法两者相结合,也就能让那些陵邑子弟,变成为官为吏的良才了。”

……

许尚大概为未来的关中文事教化,指明了一个方向。

谈及教化,就绕不过儒家。

因为这是儒家最大的用处,具有极高的不可替代性。

遂得防止未来的儒学王道大同,卷土重来,因此对于外王篇就绝对要严控。

一个大秦基层官吏,懂得儒学修内,司法治外,儒法并重,内外结合,这就已经非常可以了。

足够满足大秦基层官吏的要求。

“嗯,夫子所言极是……”

嬴政看了颜产两眼,尔后他有些没忍住的道:“只不过关中似乎还缺少一个真正筛选出良才的制度,尽管夫子之前提及了才分九品……但究竟要怎么把才学分出九个品级,还是有些麻烦的。”

嬴政回想了一下。

许尚之前所言,乃是任由陵邑士卿阶层,自行花钱疏通,再凭借九品中正制跻身上位。

如此。

等同于关中勋贵和陵邑士卿两方,对于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交换。

秦廷也能够通过官位补缺,轻易拿捏住陵邑士卿阶层,同时关中贵族阶层也能从中有利可图,他们就会配合诸多涉及陵邑的各项政策。

说白了。

就是政治、经济的双管齐下,让中原士卿和关中勋贵尽快消弭融合。

但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九品中正制只是个晋升途径,没有明确的门槛。

如果单以家财为论,就会变成有钱就有才,没钱就没才。

这跟后世也就没什么两样了。

晋朝:有家世你就有德,没家世你就无德。

是以:门阀世族彻底把控晋升通道,使得阶层严重固化。

大秦究竟要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呢?

“……”

许尚无言沉思了一下。

还真是有些麻烦。

历朝历代,用钱疏通人脉关系,进而获取政治地位,本就是默认之事。

你是无法禁绝的。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本质上都是人情社会。

人情是什么呢?

要么以血缘为纽带,要么就是银钱开路,不然谁理你啊?

但……

花钱疏通,让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的互相置换,从短期看明显对于关中和中原的弥合有好处。

可从长期看,那就有点难受了。

银钱开路,尽管都是大家内心默认之事。

却并不意味着这件事能够见光。

大秦需要两套筛选制度。

一则:短期有用,私下默认之共识。

二则:长期有用,明面上大家都会认可的制度,无人能够当众强行反驳。

这时。

“咳咳,要不……”

颜产轻声道:“我们回避一下?”

颜产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对于近期发生的一切,都丝毫不了解。

但他此时肯定已经看出许尚一行人,必然在秦廷中处于极高的位置。

“无妨。”

许尚勾起嘴角道:“我们所说的都是一些俗世浅见,也没什么不能听的。”

颜产:“……”

乌氏陀:“……”

许尚对于颜产不设防,是因为对方真的一心坐忘,出世无争,就算听去了一些秦廷规制,也是无妨的。

至于外族乌氏陀……

许尚已经打算把佛门禅宗的心学传授给乌氏陀。

他敢保证。

待后续传授完毕,乌氏陀必将敬他如敬神!

所以。

乌氏陀作为一颗十分重要的棋子,许尚得不断叠加在其心中的份量!

只有这样,未来乌氏陀才能够身体力行的把佛学禅宗传遍北境,并持续弱化游牧民族的血腥争斗。

正好佛门有自苦为乐,以修来世。

这玩意儿用来蛊惑人心,真的再合适不过。

“小赵,九品中正制确实存在大疏漏。”

许尚顿了顿,接着道:“正常来说,九品中正制需要根据德行,评判等级。”

“也就是世家大族,天生有德,可称上品。小门小户,无德论才,可称中下。”

“然而我大秦却是才识排在德行之前。”

“既然论才,那肯定就得讲究真才实学,不可把家世、家财的评判份量,看得太重。”

“遂,当以九品中正制作为官吏晋升的途径,再辅以科举制度,作为才分九品的门槛。”

“即:那些愿意花钱的陵邑士卿,就让他们私下里去疏通。同时也不能忽略了那些没什么钱的真才实学之人。”

“双重标准,两条评判途径,要么有财有势,要么天赋异禀,总得有一头才能为官为吏。”

……

许尚最终还是把科举制度给搬了出来。

确切的来说应该是初版科举制。

只针对于百万陵邑士卿阶层的才识选拔。

毕竟后续既然要把稷下学宫搬迁入关中。

那就不能白费功夫。

得有与教化相配套的选拔制度。

这个时候。

九品中正制确实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只能把科举制拿出来。

当然。

宣纸肯定还是无法发明的。

阻力太大。

许尚现今只能把科举制作为九品中正制的门槛,勉强补上了与教化相配套的简拔政策之缺失,外加九品中正制的长期短板……也算勉强缝了个补丁。

“科举制?”

华阳太后眨眨眼眸。

屠雎随之开口道:“夫子之意,就是对那些陵邑士卿,考核儒学修内和秦法治外,尔后根据成绩进行才分九品?”

“是的。”

许尚点头:“此乃长期最为妥当,且相当公平的办法。至于关中勋贵阶层的选拔标准,那肯定还是内部推举和举荐了。”

根据清官和浊官制度。

百万陵邑士卿花大价钱疏通换得政治资源,亦或者通过科举考核慢慢熬出头,方能争取到一个浊官的名额。

至于清官,则只有关中勋贵方能担任。

此乃当下必行之法。

不然大秦一统天下,关中勋贵阶层半点好处没有,反而招了一群中原士卿前来抢夺政治资源……

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得眼珠子通红!

没办法的。

只能先这么妥协的搞一下。

先把陵邑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商贸经济流通,文化交融等等各方面,都给一股脑整上去再说,后续看情况再慢慢修正。

一上来就直接推行个完美无缺的制度政策,这是不现实的。

“这个科举制,与孝公招贤很像。”

嬴政频频点头:“有孝公之例在前,招贤科举,定然能够实施下去。”

嬴政十分满意。

他果然还是更加看重真才实学。

对于那些花重金疏通的陵邑士卿……

嬴政表示为了一统大局,促进融合,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他的心中肯定并不推崇此事。

好在夫子现今推出了科举制度。

自然是甚得嬴政之心。

屠雎也非常满意,反正军武勋贵阶层的利益依旧稳固,就让那些陵邑士卿为了个浊官名额,拼命内卷去吧。

他们背靠军功,后代总得享受一些余荫才是。

突然。

“哎。”

颜产轻叹一声:“前辈,我对你的科举制度,着实不敢苟同。”

“哦?”

许尚饶有兴致:“说来听听。”

颜产深吸一口气,道:“因为这件事我单是想想,便可知未来多少士卿子弟,将会因为才学二字,在所谓的科举制中各种煎熬到白头,悲哉悲哉!”

站在出世的角度。

科举制考核才识,百万陵邑士卿自然就会不断的内卷,此乃必行之规律。

然而。

人之一生却为了那点名利,舍身忘念,寒窗苦读,穷尽光阴。

颜产对此,难免生出心有戚戚之感。

许尚淡然的呡了口茶,道:“颜小友,你之所言,非常在理。然而,有其一便会有其二,老夫也不瞒你,我想要的……本就是把百万陵邑士卿,全部困在科举抡才的方寸之间,只有这样……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才能老老实实的不搞事情,自当国统安稳,四海升平!”

颜产:“ ⊙_⊙ ”

嬴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