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前的名字,锦绣已经要想不起来了。
她姓刘,但不是皇后的刘,而是京郊卖鱼贩的刘。
母亲生了五个女儿,她是倒数第二个。
在锦绣出生时,父亲说,母亲若是再生一个女儿,就把她卖了。
——这个“她”,究竟是母亲,还是刚出生的她,都不重要了。
因为在妹妹出生的那一日,母亲耗尽了人生最后一口气,和妹妹一起死在了产床上。
她合上眼的时候没留下一个字,锦绣回想起来,只能记起一双空洞的眼睛。
而父亲最终把她们姐妹四个全卖了,也省得她们去猜他要卖谁。
听说他后续靠卖女的钱娶了寡妇,终于生了个大胖小子,连着请了三天的宴席。
晦气东西,不提也罢。
人伢子一下子得了四姐妹,本想将她们打包卖出去。
幸好大姐嘴甜,把自己卖进了大户人家做丫鬟,最后混成少爷的通房。
她拿钱帮其余三个姐妹脱了奴籍,时不时救济一点。但时间也不长久,大姐被少爷传染了花柳病,还未及笄就撒手人寰。
二姐自幼身体弱,没钱治病,很快跟随大姐去了。
三姐奢求安稳,寻一车夫成了婚,却不料迎来了更为拮据的生活。手里的钱全被婆婆拿走,三姐一分钱都得不到,还要给夫家做牛做马。
三姐对她说,反正这一生女子都是做下人的命,你不如去做天下最尊贵的人的下人。
锦绣听劝,用全部身家积蓄换了个入宫的名额。
进宫时,嬷嬷从书上给她选了两个字“锦绣”,寓意前程似锦。
她做事勤快,跟着嬷嬷做事一年后,顺顺利利过了考核。又一届秀女入宫后,内务府将她分给了邬答应,让她第一次做上了贴身宫女。
锦绣不由得有些忐忑。
邬答应家世背景一般,父亲暂居朝中七品,是得了太后眼缘才入的宫。锦绣对她毫无了解,不知她是个什么性情的人,是否好相处。
被嬷嬷领至凌梅苑时,锦绣低眉垂目,希望给新主子一个好印象。
出乎意料的是,新主子比她还拘谨。
嬷嬷说完话就走了,而邬答应和她互相沉默了好久。
还是她先行试探着开口:“……小主,您有什么要提点奴婢的吗?”
新主子唤她过来,在她耳边细声细语地说:“我本没想过入宫。此番入宫,不为争宠,只为逃避家人。”
说这话时,邬答应不停左右相顾,怕自己大逆不道的话被人听见。
“跟着我没什么前途,你若是不愿,我便寻个理由打发了你,免得你和我一起受委屈。”
新小主是个好人,有点像她的三姐。锦绣想。
可惜宫中好人活不久。锦绣又想。
锦绣对自己很有数。坤宁宫和临华殿的奴才都是人精,去了那里,她这一辈子都出不了头。而若是去伺候李贵人和琪常在,她怕是会因为得罪主子,成为宫中的又一缕幽魂。
锦绣没有另寻主子,选择继续留在凌梅苑。凌梅苑虽偏,但邬答应平易近人,相处起来并不困难。
那样贫苦又平静的日子大概过了一年。处得久了,锦绣对自己主子也有了感情。
她默默注视着邬答应的一切,偶尔会生出些为她不值的想法。
邬家每月一封家书,强调自己的养育之恩。邬答应不得不从自己微薄的月例银子中节省出一部分寄回家中。纵使冬日冻得满手是疮,邬答应也不舍得买两根炭火。
曾经的情郎成婚,忘却了曾经的山盟海誓。相识的姐妹也渐行渐远,见了面也少有心里话。
种种因素累加,肉眼可见的,邬答应的精神越来越差。她整天念经拜佛,试图寻找心灵的寄托。
一个下人去怜悯主子,说起来也好笑。
然而某日,锦绣忽然意识到,邬答应撑不下去了。
在得癔症的前一晚,邬答应茶饭不思,整日只喝了一口粥。
睡前,邬答应召她过来,脸上露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表情——仿佛她知道了一个惊天秘密,既震惊又释然。
邬答应神经质地对锦绣说,她的一生就像一个被人操纵的傀儡。她累了,决定换一个活法。
锦绣以为邬答应是念佛念到“走火入魔”了。她叹了口气,为邬答应整了整被子,回外间去守夜了。
谁知第二日,邬答应就得了“癔症”。
她在坤宁宫中大发厥词,扬言要取皇后而代之。
明明同一张脸、同样的声音,芯却好似换了人。
……
早上七点,梦醒了。
锦绣眼皮微颤,挣脱了自己的回忆。
她拿过邬情赠予她的怀表,她仔细查看指针的位置,确认时间尚早,便不慌不忙地下床梳洗。
吉贵人的奴婢只有她一人,锦绣可以一人住一整个房间。
临华殿的人最早很不欢迎邬情和她的到来,经常阴阳怪气她起得晚。日久见人心。如今见到她,他们面露微笑,一口一个“锦绣妹妹”。
锦绣回以一个微笑,匆匆用过早膳后就回邬情的房间,将所有的东西归位。
早上十点。
邬情说,今日中午她去皇后那边蹭饭,让她不用劳心准备。
又说早上熬制的海鲜粥也为她留下了一份,嘱咐她记得早点享用。
下午二点。
锦绣睡了午觉,起身前往内务府领取新的炭火。
这段时间以来,宫廷里一直流传着关于吉贵人失宠的传闻。内务府的态度陡然一变,对锦绣冷言冷语,说话句句带刺,甚至还只给了一半份量的炭火。
炭火质量不佳,色泽也不好。锦绣忍不住争执了两句。
内务府的奴才毫不示弱,说话时从鼻孔里出气,将邬情贬得一文不值。气得锦绣差点伸手打人。
但邬情说过,下人都是可怜人,没读过书,行事作风总会有欠缺之处。邬情劝她心平静气,别总和小人生气,反而得了乳腺癌害了自己。
锦绣想到这里,默默收回手,同情地看了一眼对方,摇摇头走了。
有心人把这一切收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