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种质(germplasm)

1.1 定义:

? 种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 种质是决定生物种性,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1.2 内涵:

携带种质的载体——群体、个体、部分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至dNA片段。【因此,种质包括: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等不同水平上的种质。】

携带植物种质的主要材料——种子或各种无性繁殖器官。

遗传物质的载体:群体、个体、器官、配子、细胞、核苷酸片段、dNA片段。

2. 种质资源

定义:种质资源是所有用于品种改良或具有某种有价值特性的任何原始材料。

资源——有价值的

种质资源的丰度——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

果树种质资源——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原生种和原始栽培类型、近缘种、育种材料

1)地方品种

有些材料虽有明显缺点,但往往具有某些罕见的特性,以及具备一些在目前看来虽然并不重要的特殊经济价值

往往因优良新品种的推广而被淘汰(特别是过时的或极为零星分散的品种)

是最重要的,具极大遗传价值和育种潜力的种质资源。

2)主栽品种

经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或称改良品种。

遗传多样性较地方品种单一,即基因库较狭窄。

适应当前新的消费习惯和生产方式。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及抗逆性。但外地或外国引入的品种对本国(地)的特殊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差于本国(地)的主栽品种

它们是育种的基本材料。

3)原始栽培类型

具有原始农业性状的类型。是现代栽培作物的原始种或参与种,是经数千年的发展而产生的。

不少原始栽培类型已经绝灭。现今往往要在人们不容易到达的地区才能搜集到。

基因库丰富,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应性更强。

是难得的育种材料。

4)野生种及近缘种

野生种是生物进化长期自然选择的的结果

栽培作物近缘种是介于栽培和野生类型之间的不同程度的过渡类型是先人人工选择的成果。

具备生物多样性,常带有作物所缺少的某些抗逆基因,在育种上往往作为抗源资源加以利用。

在生产上有些野生近缘种也作为嫁接砧木加以利用。

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断干扰和破坏,很多野生近缘种已从开垦地上退走,有些种已濒于灭绝。

它是生物科学及植物育种的源泉。

5)人工育种材料

各种育种途径的中间材料。如这种材料可以是杂种后代、物理化学诱变育成的突变体,人工诱变的多倍体、体细胞融合材料、远缘杂交材料、转基因材料等等,有人称之为育种中间材料。

虽然它们具有某些缺点,而不能成为新的品种,但因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良性状,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亲本或种质资源。

这类材料,因育种工作的不断发展会日益增加,这样会大大丰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核心种质

定义——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4.种质库(germplasmpool):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集合,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又称基因库。

二、果树种质资源学

1. 研究内容

1.1 起源与分布

1.2 演化与传播

1.3 资源的分类

1.4 收集与保存

1.5 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2. 研究方法

2.1 历史考古法、资源调查法、观察记载法、试验法

2.2 植物学研究(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

2.3 生态学研究(物候、气象、土壤、人类活动)

2.4 遗传学研究(杂交、测交、自交、远缘杂交)

2.5 细胞学研究(染色体组、核型、带型分析)

2.6 生物数学方法(模糊聚类分析、分支分析)

2.7 生物化学研究(植物化学、同工酶分析)

2.8 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标记)

3. 研究意义

研究果树种质资源的起源

充实果树种质资源群体,并丰富生物多样性

为果树生产提供适宜的品种和砧木

丰富果树育种的种质源,并为生物工程提供目的基因

为持续、长久地服务于果树生产奠定物质基础

4. 研究目的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内涵——

A. 需要——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b. 限制——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

c. 公平——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代与代之间,当代人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品种的培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使成千上万种珍贵的植物种质资源遭到灭绝。

三、种质资源学的重要意义

(一)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选育新品种,它的途径有查、引、选、育,但任何一种途径离开育种资源,都将一无所获。离开育种资源,培育新品种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育种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基因的开发利用

现代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显着成就,固然与育种新途径、新技术的发展密切有关

但育种的实践证明育种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基因的开发利用

(三)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五)是利用和改良生物的物质基础,是育种的原始材料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利用概况

1)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

全国性的果树种质的调查、收集和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掘出了大量过去未受注意但却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品种,发现了许多新种

2)种质资源的利用

中国对世界各国的果树生产具有巨大的贡献,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均原产于中国。利用中国的果树改良原有品种,以增加对病虫害、寒、旱和其它不良环境因子的抵抗力。

野生果树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种质基因库,具有许多栽培品种缺乏的抗病虫、抗逆性等独特的遗传基因,将这些独特基因转移到栽培品种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中国果树栽培的主流品种依靠引进,原生资源流失严重

改变中国果树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现状,关键在于发挥中国丰富果树资源的优势,利用悠久栽培历史积累的经验。

野生的和栽培的、半栽培的果树种质构成了自然界和我们祖先赋予我们的遗传变异的源泉,它们有些可能对目前的生产不起作用,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它们是宝贵的财富。

果树种质的流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只是各国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发掘、保存、利用这些种质资源的工作的优劣,是一国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

主要问题:

? 已保存资源中野生近缘种占的比例很少。

? 资源的收集管理工作不完善。

? 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相对滞后。

? 野生果树资源保存工作十分落后。

? 特色野生果树资源产业化及综合利用技术较为落后。

主要建议:

(1)提高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2)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强果树资源研究与利用专项研究工作

(3)建议建立若干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综合性果树资源研究与利用开放重点实验室和果树资源野外观测试验站

(4)加强果树种质资源科研协作

(5)加强我国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的产业化及综合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