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燕子还分享了自己之前做小生意时积累的一些销售经验,比如怎么和买家打交道,如何吸引回头客等等。
“春红,你和买家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把咱村酸枣仁的优势说清楚,像纯天然、无污染这些,现在城里人可看重这些了。”燕子耐心地叮嘱道。
春红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嫂子,我记住了。多亏有你,要是没有这些经验,我还真不知道咋办呢。”
三人一边干活,一边交流着,仓库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这温暖的氛围中,他们对未来的酸枣仁生意也越发充满信心。
天色渐暗,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却又不容置疑地覆盖了整个村庄。
春红、建平与燕子在仓库里忙得不可开交,仓库里昏黄的灯光晃晃悠悠,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堆积如山的酸枣仁间摇曳。
建平一瘸一拐地穿梭在麻袋之间,尽管左腿的不便让他的行动略显迟缓,但他的眼神却透着坚韧与专注。
他用力扛起一袋酸枣仁,额头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
“春红,这袋满了,放哪儿”建平喘着粗气问道。
春红闻声,赶忙小跑过来,一边伸手帮忙扶着麻袋,一边说道:“就放那边,靠着墙角码放整齐,一会儿方便清点。”
她的声音清脆,在空旷的仓库里回荡。
燕子正坐在一旁,熟练地分拣着酸枣仁,将那些颗粒饱满的挑出来,放进一旁的竹篮里。
“我说你们俩,也别太着急,咱慢慢干,这活儿啊,急不得。”燕子抬起头,看着忙碌的两人,笑着说道。
春红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道:“嫂子,咱不抓紧点,这堆酸枣仁啥时候才能弄完啊。而且听说这几天价格好,咱早点弄好,就能早点卖出去。”
建平把麻袋放好,走过来,拿起水壶猛灌了一口,“春红说得对,这可是咱家今年的一笔重要收入,可不能马虎。”
时间一点点过去,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仓库里,三人依旧忙碌着,谁也没有停下的意思。
地上的酸枣仁越来越少,码放整齐的麻袋却越来越多。
不知过了多久,春红终于直起腰,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弄完了。”
她的声音里满是疲惫,却又透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喜悦。
建平也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眼前的成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可算忙完了,这大半夜的,可把人累坏了。”
嫂子燕子站起身,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累是累了点,不过看到这些整理好的酸枣仁,心里踏实。走,咱回家,好好睡一觉。”
三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关上仓库的门,在月色下缓缓朝家的方向走去,留下仓库在夜色中静静矗立。
春红、建平还有燕子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走进家门。
月光如水,洒在小院里,一片静谧。
院子里的老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树影。
他们轻手轻脚地走进堂屋,生怕吵醒已经熟睡的家人。
屋内,昏黄的灯光柔和地亮着,桌上摆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夜宵,婆婆秀红正坐在一旁,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心疼。
“你们可算回来了。”秀红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透着无尽的温暖,“快,过来吃点东西,忙了一晚上,肯定饿坏了。”
春红看着桌上的夜宵,眼眶微微泛红,“娘,您还没睡啊,这么晚了,您应该早点休息的。”
说着,她走到桌前,轻轻摸了摸还冒着热气的碗。
建平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在椅子上坐下,“娘,辛苦您了。”
他的声音因为劳累而有些沙哑。
燕子也笑着说道:“娘,您这手艺还是这么好,光看着就觉得饿了。”
秀红笑了笑,“你们忙了一晚上,我这当婆婆的,做点夜宵算什么。快吃吧,都凉了。”她一边说着,一边给三人盛好夜宵。
春红端起碗,喝了一口热汤,暖意瞬间从舌尖传遍全身,疲惫似乎也减轻了不少,“嗯,还是妈做的夜宵好吃,这一吃,感觉又有力气了。”
建平也大口吃着,时不时抬头看看母亲,“娘,今天整理酸枣仁可累坏了,不过想着能卖个好价钱,再累也值了。”
秀红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只要你们好好的,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你们忙家里的生计,我能帮衬一点是一点。”
燕子放下碗筷,说道:“娘,有您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家里有您照顾孩子,我们才能安心忙外面的事儿。”
几人一边吃着夜宵,一边轻声聊着今天的收获和接下来的打算,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吃完夜宵,三人各自回房休息,小院又恢复了宁静,只有那昏黄的灯光,还在默默守护着这份温暖。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雾,就轻轻洒落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
春红家的小院里,传来一阵忙碌的声响。
春红早早地起了床,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准备着一家人的早饭。
建平也在房间里,他正熟练地整理着农具,虽然左腿有些不便,但动作依旧麻利。
他把锄头、铲子等工具一一摆放整齐,还不时检查着工具是否完好。
这时,燕子走进来,手里拿着几件干净的旧衣服,“建平,把这几件衣服换上,干活的时候别弄脏了好衣服。”
建平接过衣服,笑着说:“谢谢嫂子,一大早就麻烦你了。”
燕子摆了摆手,“说啥呢,都是一家人。”
春红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从厨房走出来,喊道:“吃饭啦,吃完好去田里干活。”
三人围坐在桌前,简单地吃着早饭。
春红一边吃,一边说道:“今天可得抓紧点,那块地的杂草长得太厉害了,再不管,庄稼都得被抢了养分。”
建平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一会儿多带点水,天热,别中暑了。”
嫂子燕子也应和道:“对,咱早点去,趁着早上凉快多干会儿。”
吃完早饭,三人带着农具,走出家门。
婆婆秀红抱着孩子,站在门口送行,“你们干活注意安全,累了就歇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