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 > 第83章 培养明君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廖不易暴露之后,曾柏藴深知自己必须充分借助小皇帝顺治和太后孝庄对自身的信赖之情,并巧妙地运用儒家思想来左右少年顺治内心深处的善良念头。毕竟,面对即将到来的满清鲸吞大明疆土一事,这注定会充斥着无尽的血腥残暴。因此,当那些朝臣向小皇帝顺治禀报战况时,自然而然会经过一番精心装扮,将所有的战争描绘得如同孩童间玩闹般轻松容易——仿佛每一次征服某个地方,都不过是对方心甘情愿俯首称臣罢了;只因顺治皇帝乃真龙转世、天命所归,那些平民百姓一旦听闻其威名便会心悦诚服、主动归顺。如此欺瞒蒙蔽上方、弄虚作假之行径,实则只为让这位年轻的帝王坚信自己确实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曾柏蕴深知,当顺治帝福临成年之后,必须对其予以恰当的引导,帮助他探寻那些被深埋的真相。然而,这个引领者唯有顺治深爱的女子方可胜任。因此,小董鄂需要精心栽培,塑造成顺治帝福临心仪的女性形象,但同时也要让他难以如愿以偿得到她。

在适当的时候,小董鄂应当向顺治坦白两人无法在一起的缘由——正是由于他们满族人的杀戮,导致了她的亲人和朋友惨遭不幸。如此一来,顺治必然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觉悟之中,他心中暗自思忖着:“哼!小董鄂所言岂能轻信?”为了戳破对方编织的谎言,他必然会亲自去查阅那真实无比的案卷资料。这些案卷详细地记载了满清时期所立的赫赫战功,其中每一笔都清晰可见——究竟有多少无辜百姓和英勇将士命丧黄泉,只为满足某些人追求荣华富贵、邀功领赏之心。

当他翻开那一页页沉甸甸的历史档案时,仿佛置身于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眼前呈现出的一幕幕惨状让他心如刀绞,而那些被刻意隐瞒或歪曲的真相更令他悲愤交加。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他不禁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仿佛遭受了雷击般震撼不已。

此刻,让他终于明白过来,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对这段历史的认知竟是如此肤浅与片面。而小董鄂所说的话虽然刺耳,但却句句属实。这份觉悟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他内心深处的迷雾,也让他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与悲哀。然而,在这无尽的痛苦与悔恨之中,他是否能够找到勇气和力量去改变现状呢?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房间内,照亮了书桌上那一摞厚厚的书籍和笔墨纸砚。六岁的小孩顺治福临紧紧拉着孝庄太后的手,好奇地东张西望。他们一同走进了曾柏藴先生那间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房。

一进门,福临便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站在曾柏藴面前,声音清脆悦耳地背诵着唐诗三百首。她的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孝庄太后静静地看着这个小女孩,眼中满是喜爱之情。她暗自心想:“如此年幼的孩子竟能背诵这么多诗歌,实在难得!看来我让福临来这里随曾先生学习汉家文化是正确的决定。”

此时此刻,孝庄太后对于自己当初做出的选择越发坚定起来。她深知要想统治好一个国家、治理好一方百姓就必须了解并接纳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让福临从小接触汉族文化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重要途径之一。

于是乎 在接下来日子里 福临开始刻苦努力地向曾柏藴求学之路 同时也与那位聪明伶俐小女孩结下深厚友谊……

阳光明媚的一天,微风轻拂着树叶,福临漫步在曾柏蕴家门前那座宁静而美丽的花园之中。突然间,他的目光被地上一条令人毛骨悚然、浑身长满毛刺的毛毛虫所吸引。看着这条丑陋且让人不适的生物在地上蠕动,福临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想要立刻用脚将其踩死。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与他年纪相仿、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董鄂走了过来,并出声制止道:\"福临,你不可以伤害它哦!虽然此刻看起来有些恶心,但过不了多久,它便会开始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等到时机成熟,破茧而出之时,它将会化作一只极其美丽的蝴蝶呢。\"

福临听后,满脸好奇地问道:\"董姑娘,你所言当真?这毛毛虫果真能变成如此美丽的蝴蝶不成?\"

只见小姑娘董鄂一脸认真地点点头,说道:\"先生曾经教导过我们,每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世间万物并非一成不变。倘若仅仅因为见到令人厌恶的毛毛虫,就轻易地去伤害它,那么后来那些绚丽多彩的蝴蝶又从何而来呢?\"

福临若有所思地望着眼前的毛毛虫,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轻轻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起这条即将蜕变的小生命来。在董鄂的耐心解说下,福临对自然界中的奇妙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权利。

曾柏蕴站在一旁,耐心地引导着小福临。他告诉小福临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就像是对待一个可怜的乞丐一样。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像毛毛虫那样经历蜕变,最终化身为美丽的蝴蝶,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曾柏蕴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说道:“孩子,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处于困境之中,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伸出援手,就能帮助他们走出黑暗,迎接美好的未来。”小福临眨着清澈的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着,曾柏蕴拿起一只毛毛虫放在手心,向小福临展示道:“看,这只小小的毛毛虫虽然现在不起眼,但它有着内在的力量和潜力。通过努力与坚持,它可以破茧成蝶,展现出惊人的美丽。我们也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成长和进步的空间,无论他们此刻多么卑微或弱小。”

小福临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他好奇地观察着毛毛虫,并思考着曾柏蕴所说的话。曾柏蕴继续解释道:“当我们遇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不要轻视他们,而是要尊重并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像毛毛虫一样,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不放弃希望,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小福临听后若有所思,他似乎明白了仁爱之心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他将努力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用行动去关爱他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而曾柏蕴也欣慰地看着小福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孩子。

曾柏蕴不仅向顺治帝福临传授汉族文化知识,还深入浅出地为他讲述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他告诉福临,秦始皇嬴政虽然一统六国,但其暴政却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正是这些义举,使得秦朝的统治仅仅延续到第二代便画上句号。

接着,曾柏蕴又提到了三国时期的曹操。曹操挟持汉献帝刘协号令天下诸侯,以此掌握实际权力。通过这个故事,他让福临明白,要想稳固皇权,必须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曾柏蕴还详细叙述了三国归一后的晋朝所发生的“八王之乱”。这场内乱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他借此告诫福临,一个王朝若要长治久安、代代相传,统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治国能力。

在曾柏蕴的悉心教导下,顺治帝福临逐渐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帝王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这段经历无疑为他日后治理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曾柏蕴,则因其博学多才和独到的见解,成为了福临最为信赖的导师之一。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顺治帝福临心情愉悦地与曾柏藴一同漫步于繁华热闹的京城街头。突然间,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乞丐映入了他们的眼帘。那乞丐可怜巴巴地向路人乞讨着,眼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和绝望。

顺治帝福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他正准备从怀中掏出一些银两施舍给那个乞丐时,一旁的曾柏藴连忙伸手拉住了他,并轻声说道:\"皇上,请稍等片刻,让我们先观察一下情况再作决定吧。\"

福临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听从了曾柏藴的建议,两人静静地站在不远处注视着那个乞丐。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到了午饭时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个原本可怜兮兮的乞丐迅速走进一条幽暗的小巷,眨眼之间竟然摇身一变,换上了一身整洁的衣裳,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一家高档酒楼。

目睹这惊人一幕的顺治帝福临惊愕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善念险些被人利用。这时,曾柏蕴轻声对他说:\"皇上,像这样有手有脚的健全之人,如果只是一味给予钱财援助,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懒惰,甚至可能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比如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教导他们谋生技能。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福临听后恍然大悟,深感曾柏藴所言极是。从此以后,他在施善时变得更加谨慎,注重方式方法,努力将爱心传递给每一个真正值得帮助的人。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福临人生中的一次宝贵教训,让他明白了善良需要智慧相伴方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眨眼间福临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这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福临闲来无事便在宫中四处溜达散心。走着走着,无意间听到一群宫女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

\"你们听说了没?城外又涌来一大批无家可归的难民,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的,好不可怜呐!\"

\"唉,可不是嘛,这些人真够惨的。不过咱们皇上宅心仁厚,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说不定到时候还会开仓放粮救助他们呢。\"

福临听闻此言,若有所思,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儿时太师傅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想到此处,他当下做了个决定:亲自出城去看一看这些难民。待到亲眼见到那些衣裳破烂不堪、满脸愁苦疲惫之色的难民后,福临只觉得内心一阵酸楚,对他们充满了怜悯之情。

没有丝毫犹豫,福临立刻吩咐下去打开官仓,并派专人负责发放粮食以赈济这些流离失所的灾民。灾民们对皇帝的善举感激涕零,纷纷跪伏在地叩头谢恩。

顺治皇帝福临心里很清楚,如果想要真正救助这些灾民,仅仅依靠开仓放粮是远远不够的,毕竟长期贫困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更为关键的是,必须想办法解决他们的谋生之道,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这才是长久之计!于是,顺治帝福临毅然决定让这些灾民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一线生机和希望!

眼看着眼前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景象,顺治帝福临不禁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此时此刻,他深深地体会到,拥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不仅能让自己变得越发善良宽厚,更能向他人传递源源不断的温暖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