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星期天下午,陆云跑到了天使城,找到负责联系厂家的业务员,了解了相关情况。

“是可口可乐旗下的一个新品牌叫美汁源,我找到了他们采购部,昨天也拿着样品给他们看了,做了详细化验,糖度酸度完全符合他们的标准。”

“如果能上规模,他们有多少要多少。”

“价格呢?”

“这个要看规模具体谈,量越大价越高,他们也是想找稳定供应链的。”

美汁源陆云是知道的,一个几十年后都还在的品牌。

陆云保存好了名片上的联系方式,带着林婉瑜马不停蹄回到了大民镇,找到了王书记。

“陆总,稀客稀客,不知道陆总今天来有什么指示?”

陆云拉着林婉瑜坐下来,给一群头头脑脑发了烟:“对你们来讲是大好事。”

王海涛笑道:“哟,这是给我们送政绩来了!走走走,去吃饭,我们边吃边说。”

饭店里,陆云说出来了这次的目的。

“我想了解了解河对面那些荒山山果园到底有多大规模?”

王海涛愣了,这东西他倒是真不知道,退耕还林做试点的时候看见荒山恶土能种上都在种,鬼知道这玩意是个什么品种又耐寒抗热,随便种种就活了,然后各种掉落的果子生根发芽,造成现在漫山遍野都是。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他实话实说:“这东西我们真的没有测算过,我估计几万亩应该是有的。”

“王镇长,我给这片果园找到了销路,你说是不是政绩?”

桌子上的人纷纷放下筷子,惊了:“陆总,你不开玩笑吧?”

陆云笑道:“我开什么玩笑,现在我就是找你们怎么把这个事情给盘起来,我知道土地是属于村集体的,但是退耕还林国家又在发放补贴,我现在就有个想法给你们讲讲。”

“这个东西要么你全部承包给我,每年我出承包费,第二种东西还是属于集体,由村民平时负责种植管理,我来提供技术支持和肥料,你们给我独家采销合同,马上开春了,老果还挂在枝头上,明年又要开花了,所以这个事情很急的,刚好省农科院的专家还在小团山基地,我希望各位领导能把这个事情尽快落实下来。”

这饭吃得就不香了,王海涛也放下筷子,“我回去就联系村上开会,星期三给你个结果。”

陆云举起酒杯:“行,那就麻烦王镇长了。”

“别别别,我们感谢你才是,这是给大家增产创收的大事。”

吃完饭,王海涛就开始联系各村委明天开会,顺带给区里做了汇报。

种了什么,多大规模,镇上没有数据,但是区里应该是有的。

得到的结果是,整个江城十几个乡镇就单单这个橙子都超过有十万亩,其他树木更多。

王镇长把这个结果反馈给陆云的时候,陆云都惊呆了,具体哪怕一亩地产量一千公斤,那算起来最少都有十万吨了。

“呃,你们都不给这些东西找销路的嘛?”

“是啊,怎么就没有人想起来给这些东西找销路呢?”大家都开始抓脑袋。

后面才发现,大家这些东西都是种下来就没管了。

陆云把火点燃就带走林婉瑜走了,头疼的事情留给了上面头头脑脑。

还是那句话,种地只要上了规模,哪怕是一坨屎,他也是赚钱的。

农业可以搞的东西简直太多了。

坐在车上,陆云捏着林婉瑜的嫩脸:“你哥哥又要发财了。”

林婉瑜不懂,但是大受震撼。

水果大家天天吃到吐,为什么就没人想着去找销路呢?

陆云马不停蹄的又回到天使城,让业务员问问那个厂一年能吃下多少货,这不是一点点,这是最少十万吨,吃不下就多去联系几个厂子。

陆云在急,各级政府的头头脑脑也急,这算是突然砸脸的破天富贵,给老百姓创收的大事。

数据只能算个大概,那些果子都没有精细管理全是野蛮自然生长,能有个什么产量,但是十万吨肯定是有的。

要是明年开始精细化管理,是不是能够二十万吨,三十万吨?

解决多少就业多少温饱啊。

不得了简直不得了,这突然砸脸的政绩让一群人疯狂的动了起来,这不单单是大民镇的事了,这是整个江城的事。

星期三,大家商量的结果就反馈给了陆云,这么多陆云全部承包肯定不现实,选择的是第二种,陆云提供肥料和技术,负责产销。

陆云一共联系上了三家饮料厂,开始进行了第一批采集。

每个镇都设了一个收货点,各村负责统计各村的重量,各镇负责各镇的总重量,然后汇总。

这些果子都种在山上,全靠手提肩扛,好在现在村村通,车子可以进了,陆云一口气买了几十辆面包车,漫山遍野开始收货拉货。

装满好一个大货车车,然后各自拉往饮料厂。

轰轰烈烈的采摘持续了二十天,那真是各村还能动的劳力都去了。

最后统计下来,十三万吨,陆云按五毛钱一斤打款给了各镇上,6500万立马到账,一分钟都不带拖沓的。

各村开始统计实际在册人数,但是又是无尽的扯皮。

你看,我家去摘橙子去了多少多少人,你才去一个人为什么也要分一样多。

而且有些村种了有些村没种,就像陆云村子就没有人种啊。

别人好多年根本不在家为什么也要分钱,出了力和没出力的为什么要分一样多的钱!

村上吵了,镇上炒,吵得领导头昏脑胀。

但是一个镇500多万又实实在在到了账上,最后只能按家庭为单位分,先保证这一次的保证相对的公平公正,下次直接包产到户,愿意经营的经营,不愿意经营的拉倒,懒得扯。

一个镇,三分之二城镇人口,三分之一农村户口,最后算下来一家最少都分了二千多,有些村子人少地多的分了三四千。

采摘二十天,一个人算下来一天一百块

纯粹就是白捡的,高兴得要死,赶集天又跑去镇上世纪华联疯狂购物,换成了生活必需品。

陆云双赢啊,赢二次。

陆云这次赚了多少钱他没说,也没人眼红,因为这是他的本事。

转眼,当跨年的钟声响起,时间进入了2004年,小团山第一批蔬菜也开始进入采摘期,开始走出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