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巳时一刻。
演武场内,双方学子分坐两侧,中间的长桌摆放着笔墨纸砚和算盘。
秦博士坐于主位,手中拿着他引以为傲所着的《大夏天文算法》,脸上带着一丝自得。
此次,他带来的三弟子孙文秀,在算学上天赋异禀,且多次在崤山郡的算学比试中拔得头筹。
也是因着这样的缘故,所以他相信,今日这场算学比拼,他这位三弟子定能大放异彩,为崤山郡县学挽回昨日经学辩论失败的颜面。
而孙文秀这边,身着一袭青衫,神情高傲,眼中透着对本场算学比试的志在必得。
他扫了一眼临溪县县学这边,特别是诸葛云疏、王怡等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宋教谕看着孙文秀的神情,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他深知算学乃是孙文秀的强项,而诸葛云疏和王怡两人,虽说于算学一道上天赋绝佳,但毕竟年纪尚小,于算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可能比不上孙文秀。
但他还是鼓励地看了眼诸葛云疏和王怡,“你们二人,尽力就好。”
诸葛云疏两人微微点头,眼神坚定。
她们虽然知道此次挑战不小,但并不畏惧。
特别是王怡,算学,本就是她最喜爱的科目,没有之一的那种。
可谓是,题目越难,越能激起她的胜负欲。
一盏茶后,第二场算学比试正式开始。
崤山郡县学,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率先开口:
“临溪县县学人才辈出,今日便以算学论高低。”
秦博士的声音在演武场中回荡。
只见他扫视了一众学子后,这才继续开口:
“今日比试,为了公平起见,由我方先出题,你们来答,如全部正确,将由你们赢得这第二场算学比试,如何?”
然而,还没等宋教谕开口说些什么,就见他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的三弟子孙文秀出题。
孙文秀见此,站起身,手中精巧的玉算盘轻轻一拍,朗声开口:
“今有工匠筑墙,每日进度不同。首日筑三尺,次日减半尺,后又每日递增一尺,问十日共筑墙几何?”
此问题一出,演武场四周顿时安静下来。
诸葛云疏和王怡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眼中看出了简单二字。
诸葛云疏闭目在心中思考着。
这是一道数列求和的算术问题,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目条件将十天的筑墙进度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将两阶段的和相加得到总筑墙长度。
王怡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她先将每日的筑墙进度列出,再用数列求和的方法计算。
演武场内,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拨算珠的声响。
不一会儿,两人同时抬起头,王怡抢先答道:
“十日共筑墙六十一点五尺。”
她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计算过程,声音清脆而响亮。
秦博士听到这一答案,微微皱眉。
虽说,这一道题不算很难,但是他也没想到,临溪县这位王怡学子,竟然会如此快速地解出答案。
见此,他轻咳一声,三弟子孙文秀心领神会,站起身,继续出题:
“今有商人贩卖货物,甲物进价五两,售价八两;乙物进价三两,售价四两。现共购货物百件,成本三百六十两,问甲乙物各几何,且利润几何?”
这道题难度明显增加。
秦博士看着被难倒的临溪县县学学子们,不禁得意一笑。
要知道,这一道题,可是他参考鸡兔同笼这样的算术难题改编而来的,甚至于比其还要难一个度。
秦博士这般想着,不禁对于第二场算学比试信心满满。
“这题不简单啊,甲物,乙物皆不知多少件。”
临溪县县学一学子,一脸愁容地开口。
两个未知数。
王堂打算盘的手指不由停了下来。
他算了一会儿,一直到最后,都不知如何解了。
这般想着,他只得一个一个的代入,慢慢的试。
这时,演武场内众学子及看热闹的百姓,盯着诸葛云疏、王怡这边,只见这两人久久未有一个动作。
季明远同样看到了这一幕,不禁对着身旁的孙文秀,不屑开口:
“临溪县这两位,自诩算学天才,依我看,也不过如此。”
孙文秀此时并没有搭理他这位大师兄的话,此时的他一脸疑惑地看向闭目思考问题的诸葛云疏。
“不应该啊!”
他小声呢喃着。
要知道,根据他调查得来的消息,这一位可是于云水镇镇学比试上,算出了鸡兔同笼这一难题。
想必,这一类型的算术题,按理来说,根本就难不倒她。
而事实也是如此。
此时的诸葛云疏正在心里想着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基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解题关键在于通过设未知数,依据货物数量和成本的关系建立方程组求解,再根据售价与进价的差值计算利润。
所以,诸葛云疏都不带打草稿的,直接就于心中得出了最终答案——
甲物三十件,乙物七十件,总利润一百六十两。
反观王怡和张皓这边。
这种类似于鸡兔同笼的算术题,根本就难不倒她们。
要知道,自从诸葛云疏教给了她们两人设未知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的方法,因此对于这种题型,两人早已熟练于心。
众人只见,王怡提笔在书案前的纸上快速移动,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她站起身:
“甲物三十件,乙物七十件,总利润一百六十两......”
她详细讲解了解题思路,逻辑严谨,引得临溪县县学的学子们纷纷点头称赞。
特别是设置未知数这一新奇的算学方式,更是打开了演武场内众人新算学世界的大门。
原来还可以这样轻轻松松地算出算术难题?
崤山郡县学的学子们脸色微微一变,他们没想到临溪县县学,这位女弟子算学竟然如此厉害。
秦博士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但他仍不甘心,示意孙文秀继续出题。
孙文秀想了想,皱眉说道:
“今有一圆形池塘,周围种柳。每隔五尺种一棵,共种柳八十棵。若在池塘中心建一亭子,从亭子到岸边拉一绳索,绳索长约几何?”
这道题涉及到圆的周长和半径的计算,难度颇高。
秦博士看着急得额头冒汗的临溪县学子,得意一笑。
还好他无意中得到过一本西汉时期的算学孤本《周髀算经》,里面有一‘周三径一’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
这般想着,他不禁对着宋教谕和王夫子两人轻蔑一笑。
然而,还没等他得意多久呢,就见诸葛云疏慢悠悠起身,清脆的声音在演武场内响起:
“绳索长约六十三点七尺。”
她这话音一落,演武场内哗然一片。
就连秦博士,也是满脸不可置信的站起身,指着诸葛云疏,声音颤抖道:
“这怎么可能?”
“你是如何解出此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