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喂不熟的杂碎!”李治咬着后槽牙骂了一句。

“夷狄就是如此,畏威而不怀德,光是教化肯定是不够的。”武媚娘在一旁轻声的说道,“他们向来都是给点颜色就敢开染坊,自大又自卑。对他们稍微好一点,他们就敢骑到我们的头上来作威作福,把自己当大爷。”

“这一次,朕一定把他们收拾干净!一个都不会剩下!”李治语气坚定地说道。

其实提到这段历史,萧盼盼个人也觉得很闹心。

大唐很强,事实上,哪怕到了安史之乱后,大唐自身其实也足够强,但这种强被国防政策上的前后失据稀释了。

萧盼盼并不知道此时连接到的高宗时空是什么状态,但她真心的希望,这个时空的李治还没有开始执着于他追逐自己父亲脚步的伟大历程。

“大唐军事上的胜利,带来的结果并不是新罗的臣服而是和解。”萧盼盼继续说道。

“在这种所谓和解的表象下,新罗依旧在继续冲击着大唐所构建的新政治秩序。主要表现就是不断向南侵占百济故土。”

“史书上的表述是,几年下来,多取百济旧地,遂抵高句丽南境矣。置尚,良,康,熊,全,武,汉,朔,溟九州,州有都督,统郡十或二十,郡有大守,县有小守。

“也就是说,新罗只是表面上承认了大唐在朝鲜半岛构建的新政治秩序冶,但是实际上依旧在对这一政治秩序进行挑战和破坏。”

“事实上,在新罗上表请罪之后,大唐和它的战事也没有停止。当年入秋以后,新罗就开始发兵侵占自己北部,属于大唐的领地。”

“同时与李谨行,薛仁贵等将领频频交战,且互有胜负。到了第二年冬天,新罗军队更是从海路偷袭了薛仁贵部,先败后胜。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唐在朝鲜半岛收缩势力的现实。”

高宗时空下的两位将军,听到这里也是心中窝火。不约而同的想着,一定要找机会踩死这群虫子。

“大唐的势力收缩,最终表现在了熊津都护府的迁移。徙熊津都护府于建安故城; 百济户口先徙于徐,兖等州者,皆置于建安。这一举动表明唐王朝放弃了对百济故地的管理。”

“而安东都护府的内迁,则算是一锤定音的结束了大唐对朝鲜半岛的管理。”萧盼盼颇觉可惜的一叹。

“原本的安东都护府设置在平壤,并以薛仁贵为都护率军两万驻扎。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体现了大唐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另一方面也是大唐中枢对整个朝鲜半岛投射下来的武力威慑。”

“但这时整个大唐已经陷入到了国防安全吃紧的状态中,所以这样的布置开始难以为继。”

萧盼盼顿了顿。

“关于安东都护府的内迁,自然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新罗对大唐的冲击,经过几次战争之后,大唐的军事力量不断地被新罗从朝鲜半岛之中挤压出去。”

“其次是经过常年的战争,还有当地的反叛,平壤一带已经残破不堪,所以高句丽故地已经无法为安东都护那两万人的驻军提供物资保障了。而这些物资保障,在当时从内地调运过去也不现实。”

“最后就是国防吃紧的问题,吐蕃入侵导致大唐西北边防出现了危机。为应对西北危局,李治不得不从安东都护府调走薛仁贵和大部分兵力,这样一来安东都护府的实力就被大大削弱。新罗也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向北部发展。”

萧盼盼无不惋惜的摊手,“在面对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情况下,大唐选择了放弃东线。”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感到了一种一着不慎,满盘失措的心情。

“从这一次的战略选择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李治是知道西部国防的重要性的,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对东部战线进行收缩的抉择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这一结局对李治来说应该是难以接受的吧。毕竟大唐对朝鲜半岛进行了十多年的攻伐,到这一刻算是白费了。”

“别那么自责,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了,我们还有机会。”武媚娘继续安慰着自己的丈夫。

“在大唐军事力量逐渐西撤的时候,新罗也加速了向北发展,最后陆续占领了高句丽故地,完成了对朝鲜半岛的全面统治。”

“我们当下的史学界对这段历史作出过评价,唐太宗,高宗两朝全盛之世,竭中国之力取高句丽,仅得之后,旋即退出,由吐蕃炽盛,唐室为西北强敌所牵制,不得已乃在东北方取消极退守之策略。”

“676年,唐仪凤元年,这一年的李治48岁。大唐将安东都护府迁往辽东,这实际上宣告着,以大唐王朝自身为中心,在朝鲜半岛构建的东北亚政治秩序的战略布置,以失败而告终。”

“在这之后李治也想过要出兵攻打新罗,再一次恢复大唐对朝鲜半岛的统治,但时机已经不可能再给李治机会了。”

“当时的侍中张文瓘清楚的表达了大唐要面对的局势:其后新罗外叛,高宗将发兵讨除,比为吐蕃犯边,兵屯寇境,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若东西俱事征讨,臣恐百姓不堪其弊,请息兵修德以安百姓。”

“李治听取了张文瓘的建议,放弃了出兵新罗。在此之后,新罗实际上完全控制了百济故地与高句丽南部地区。”

“安东都护府内迁辽东,本质上也是大唐与新罗双方的一种势力划分,是大唐默认新罗对朝鲜的统治,同时也将双方的势力范围稳定在了辽东地区。”

李治很不甘心。

“辽东地区对于唐王朝来说是不可退守的底线,所以在这之后,大唐和新罗也只是围绕实际控制线进行了一些规模不大的争夺,这条界限也因此基本固定了下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唐和新罗又重新构建了相对和平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也被后来的帝王继承了下来。”

萧盼盼做了个深呼吸。

“总的来说,李治对整个大唐国防政策的误判,导致了大唐对东北进行十余年的军事投入打了水漂。”

“正如之前所说的,这种误判是李治个人战略能力上的问题。在关中本位的基础上,居然对河西走廊将要面对的巨大危机视而不见,这是李治难辞其咎的地方。”

萧盼盼说着,又颇觉荒诞的一笑,“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李治玩了战略收缩后,就轮到武女皇上场了。这对夫妻,在玩崩东北防线上,搞得是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