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视频继续直播,

“二十三日,戚继光与谭纶等人进行了商议。

他们决定由分巡佥事曹天佑带领一部分兵力驻扎在黄岩,谭纶等人则率兵屯守海门。

同时,戚继光则负责带领一支部队再去解救桃渚的围攻。

次日黎明,

戚继光率兵至桃渚,

连捷于桃渚、菖埠、梅溪等处,

擒斩九十余倭寇,焚溺甚众,

解救了被俘虏的普通百姓千余人。

残余的倭寇则在雨夜中逃往了外海。”

“数日后,戚继光与谭纶在海门卫会师。

戚继光经过分析,

判断贾子、栅浦两地,至少屯驻了三千多名倭寇。

由于这股倭寇出海必然会经过海门,

他还特别强调了守军要加强戒备。

而守军却未引起重视。

半夜时分,

数百名倭寇借着狂风暴雨的掩护,偷袭卫城。

当哨兵发现时,已有三十多名倭寇爬上了城头。

戚继光听到警报后,迅速冲上城墙。

他手持双剑,连续斩杀数名倭寇。

戚继光随从急呼:‘主帅亲自冲锋!’

于是将士们纷纷登上城墙支援,谭纶也亲自带领卫士督战。

面对明军的凶猛反击,

倭寇惊慌失措,纷纷跳下城墙逃回原巢。”

“此后,戚继光又根据形势判断,

由于海门出路已被封锁,倭寇很可能会经新河从金清港出海。

因此,他请求曹天佑率部驻扎在新河城外,而自己则与谭纶率兵在金清港设伏。

果然,

初九日,

大批倭寇乘船从新河驶来,

却被官军事先在河中打下的木桩所阻。

戚继光一声令下,两岸的火铳同时开火,

倭寇在拼命登岸后又被迫退回到船上。

经过几番激烈的拉锯战,倭寇依靠船只作为掩护进行顽抗。

官兵们则用火铳和火攻对付敌人,并取得大胜!”

“此役中,

明军共焚溺了倭寇一千余人,

烧毁了倭寇的双桅巨船三十二艘,

并成功解救了三百多名被掳掠的百姓。

但仍有部分倭寇逃到了南岸。

戚继光对谭纶说:‘贼胆落矣,宜急追之。’

于是,他与谭纶带兵冒雨涉水追击倭寇。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连续追击并消灭了大量的倭寇。

十二日,在南湾俘获了两名贼首,斩首了近三百倭寇。

部分倭寇逃到海涂中,不少人溺水身亡。

十五日,他们又在芙蓉岭再次斩首十余敌人。

十六日,剩余的倭寇劫持了渔船试图趁夜入海逃跑,

但却被戚继光派遣的任锦,所率领的伏兵所全部歼灭!”

看到这儿,观众们不由得抚掌大赞道,

“好!简直大快人心!!”

“杀得好啊!杀得老子都想找两个倭寇过过手瘾了!”

“明明唐宋时期倭国还是个老实巴交的好学生,怎么到了明朝,就变得这般嗜血疯狂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照我看,只有把异族都消灭光,才能永保太平!”

……

“击溃入侵的倭寇,

成功解除桃渚之围后,戚继光进驻了桃渚城。

他看到桃渚城的城墙破败不堪,于是立即动员军民进行大规模的城墙修复工作。

戚继光不光是一个将领,更是一位军事家。

他发现桃渚城城墙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存在着盲区,‘为薮泽,蔽塞不通’,可能被敌人利用。

于是,他用官府的空地进行了交换,

并在这两个角落创造性地各修建了一座空心敌台。

何为‘空心敌台’?

史书描述大致就是‘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了城外,纤悉莫隐’。

空心敌台的修建,极大增强了桃渚城的防御能力。

这一创举不仅是对华夏古代军事建筑学的重要贡献,

也为其晚年在北方大规模建造长城空心敌台开启了先河。”

“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的同时,

也在持续钻研对抗倭寇的方法。

他注意到,

倭寇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而自己所率领的部队却存在诸多不足。

他先前接手并训练了曹天佑招募的三千绍兴兵,

尽管在训练后这批士兵军容严整、行动敏捷,也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这些士兵多来自市井,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军纪败坏。

战时甚至会出现取己方伤兵或百姓首级,冒充倭首,冒功领赏的现象。

尽管有所惩治,但滥杀无辜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军队中存在着严重的骄惰和怯懦现象。

士兵们害怕与凶猛的倭寇近身作战,战斗力不强。

例如在攻打岑港的战斗中,

这支军队就是攻不上去,戚继光也因此受到了革职的处分。

实战证明,

兵员的素质,对部队战斗力的强弱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于是戚继光渴望重新招募,并训练一批勇敢、剽悍、忠诚的士兵。”

“此之前,义乌发生了一场为争夺八宝山之矿的大规模械斗。

械斗的一方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徒。

另一方则是永康和处州的矿徒、农民和小手工业者,

双方均有几千人参加,

械斗激烈,死伤惨重。

而戚继光十分欣赏义乌人那种同仇敌忾、剽悍勇敢的精神,

他想,要是把这种精神引到抗倭作战上来,

那么必定可以组成一支劲旅!”

“有了想法,

戚继光便于嘉靖三十八年八月,再次上书《练乌伤兵议》。

他请求解散自己的旧部,重新招募并训练新兵。

由于戚继光之前训练绍兴兵已有成效,

所以胡宗宪这次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九月,戚继光在义乌县令赵大河的鼎力相助下,亲赴义乌招募新兵。

经过层层筛选,

他成功招募了,包括民间领袖陈大成、矿工首领王如龙等精英在内的四千余名矿工和农民,

组成了一支崭新的队伍。

同时,他还恳请胡宗宪批准由深受民心、仁爱而勇敢的赵大河,担任这支新军的监军。

同年冬季,

戚继光率领这支四千人组成的新军进驻台州,

并在灵江边的练武场,展开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这支新军便是后来威震四方、名垂青史的‘戚家军’!”

“重新组建训练后的戚家军,可谓是脱胎换骨。

为了应对倭寇单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

戚继光还发明了‘鸳鸯阵’。

为此,甚至可以夸下海口,

一旦在战场经历过真正的血火考验后,

戚家军就是整个明朝最顶尖的战力!”

“机会很快到来,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浙江台州桃渚镇。

这次倭寇声势浩大,似乎想要一举击败大明军队,剁下桃渚!

朝廷急命戚继光前去迎战。

戚继光带着自己新练成的戚家军,直奔宁海,由此爆发了赫赫有名的台州大战。

戚家军与鸳鸯阵首次登场,

就打的倭寇节节败退,

仅仅半个时辰,就斩杀了三百多敌人,戚家军却无一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