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49章 惨烈!倭寇的凶残和难缠,远超前人想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9章 惨烈!倭寇的凶残和难缠,远超前人想象

“在经历过这些战斗后,

戚继光认识到‘倭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

而卫所士兵和客兵军纪松弛、战斗力低下,

要想‘大创尽歼’,

就得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于是就在这年的十一月,

他起草了《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

第一次正式向上级胡宗宪提出了练兵的建议,

但可惜的是,

他的建议石沉大海,并未引起胡宗宪的重视。”

“嘉靖三十六年(1557)二月,

戚继光再一次提出《练浙兵议》,说: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可省客兵岁费数倍矣。’

这一次,

在浙江巡抚阮鹗的支持下,

胡宗宪终于决定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

将这年招募到的三千名绍兴籍新兵,拨给了戚继光,让他自己去折腾。”

“胡宗宪在前二年采取剿、扶结合的战略,

用机谋离间的策略,

成功消灭了勾结倭寇的汉奸头目徐海、陈东、麻叶等人,

还诱俘了海盗头子、勾结倭寇的最大汉奸王直,

削弱了倭寇的力量,

取得了抗倭的一大胜利。

王直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被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斩于杭州。”

“王直被捕后,

其养子王滶与倭寇头目善妙等,率余部近千人盘踞舟山岑港,‘列栅舟山,阻岑港而守’。

嘉靖三十七年(1558)二月,

胡宗宪调集浙江全省的精锐部队两万余,

亲自指挥,发起了着名的岑港战役,力图合力围剿海盗和倭寇。

戚继光,在本次战役中任左路之将。

胡宗宪想要将海盗和倭寇一网打尽的想法是好的。

但事与愿违,

倭寇居高临下、居险死守,

加上本身战力又很强,

因此明军多次发动猛攻,都受挫而归,而且还伤亡惨重。

岑港之战,于是陷入了长期的胶着状态。”

“祸不单行。

就在同年四月,台州沿海突然又有大批新的倭寇登陆。

戚继光因此受命离开岑港,急速回防台州。

在回防途中,

他得知由于台州知府谭纶,率领军民对倭寇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倭寇不得已,转而攻向了温州。

于是,戚继光又果断率部向温州进发。

戚继光赶到温州,六战六胜,打散了倭寇,

胜后他又率部重返岑港战场。”

“然而岑港依旧久攻不下。

总兵俞大猷以及戚继光、刘英等将领遭到了朝廷的撤职处分。

明廷令他们戴罪立功,必须在一个月内拿下岑港。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

明军别无选择,

只能对岑港展开夜以继日的进攻。

在明军的强大压力下,倭寇最终还是抗不下去了。

他们烧掉了自己的大寨,

转移到附近的柯梅造船远逃,之后又流窜到福建进行劫掠。

此后,御史李瑚上疏弹劾胡宗宪‘三大罪状’,

而胡宗宪则把责任全部推到了李瑚的同乡俞大猷身上。

结果,俞大猷因‘邀击不力,纵寇南逃’的罪名被捕并押解进京,

之后被发配到大同镇军前效力,戴罪立功。

卢镗接任了总兵的职位,

而戚继光则因平定王直的功劳得以官复原职。”

“岑港之战,只是小试牛刀。

且有了自己班底的戚继光,也开始慢慢放出异彩。

可即使如此,

同僚们仍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就连倭寇也认为,戚继光也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不足为惧。

可谁曾想,

就是这样一个毛头小子,

却成长为了令倭寇谈虎色变的对手!”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再次犯边。

数千倭寇登陆台州,猛攻桃渚城。

桃渚是从海上进入台州的咽喉之地,

亦是倭寇侵扰的重点,也是台州抗倭的主要战场。

在宁海鉴溪成功歼灭一股倭寇后,

戚继光接到胡宗宪的命令,

又与时任浙江海道副使的谭纶一同,冒雨急速行军。

他们仅以柿枣果腹,

在行军途中还消灭了桑洲、涌泉、章安等地的小股倭寇,

历经三百里急行军,最终赶到桃渚。”

“当戚继光等人来到桃渚的时候,

桃渚的军民,已经在千户翟铨的指挥下,坚守了整整七个昼夜。

为了加强城防力量,

戚继光派遣了数十名火铳手,于黑夜中潜入桃渚城。

同时,他率领大部队在四周设伏。

次日清晨,

当倭寇再次猛烈攻城时,

城头突然旌旗蔽日,火铳齐射,

四面伏军蜂拥而出,杀向倭寇!

倭寇措手不及,大败溃散,桃渚之围因此得以解除。”

“十九日,数百倭寇袭击肯埠,但被戚继光率领的军队迅速击败。

残余倭寇逃至章安,隔江放火,企图引南岸栅浦的敌军前来会合。

戚继光命令部队分三路埋伏,

待诸倭登岸,

他亲自击鼓发起冲锋,三战而三胜之!

倭寇溃散,四散而逃。

一部分逃向江边,抢夺船只试图逃往南岸。

但因船少人多,许多人溺水身亡。

另一部分倭寇则逃往黄礁山,

但戚继光率军紧追不舍,

最终在黄礁山下将他们全歼。”

“此役当中,处州义士胡元伦表现英勇。

他冲锋在前,

手刃数敌,身中数创,血战不移,最终因力竭而死。

战后,

戚继光脱下自己的战袍,

覆盖在胡元伦的遗体上,

以表达对他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并予以厚葬。“

一口气看了几场对倭寇的战斗后,

万界空间里的观众们对此的评价只有两个字,

“惨烈!”

许多人其实也看出来了,

不是明军不保卫百姓,

相反,他们大多尽职尽职。

但大明海岸线太长了,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放置重兵。

而倭寇则将他们最大的优势——机动,发挥到了极致,

以至于明军只能疲于奔命。

除了经历过【晚清之殇】的皇帝们,

其他人或许很难想象,

那被他们视为“撮尔小国”的倭国、扶桑,

对中原到底有着怎样的威胁,

竟然能值得苏治几次三番的提起,

甚至还明目张胆的“暗示”,要朱棣、李世民等皇帝去灭了他们。

如今,借着盘点“抗倭传奇”戚继光的视频,

各个时空里的观众们,这才对倭寇的凶残和难缠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

“这些倭寇的战力,好像很厉害啊!”

“这群矮子、罗圈腿,哪里厉害了?是明朝士兵太废了吧?”

“他们太灵活了,明朝军队一直被牵着鼻子走。”

“英雄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无论如何,保家卫国,守卫家园的战士,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唉……朝堂腐败,苦的,还是百姓和普通士卒啊!”

“所以张居正不能死,戚继光也不能倒啊!”

“但他们是人,不是神……”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