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起萧何,就不得不说一说他流传于后世最经典的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被项羽‘发配’汉中的那段日子,当真是过的百般聊赖。

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也勾起了汉军将士的思乡之情。

刘邦忧心忡忡地发现,

越来越多的将士开始逃亡,且逃亡规模逐渐扩大。

更让他无奈的是,

他似乎无力阻止阻止这一愈演愈烈的逃亡风潮。

可如果任由这种继续发展下去,他很快就会成为光杆司令,

刘邦其实心里也知道,

唯一能阻止士兵逃亡的方法,

就是顺应军心从汉中杀出去,

带领将士们重新在中原大地上纵横捭阖,建功立业。”

“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足的难啊!

刘邦他难道不想杀出汉中吗?

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想!

可项羽所封的三王,像三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汉军面前,让他难以逾越。

特别是雍王章邯,

他被誉为大秦最后的名将,是一位深得用兵之道的名将。

他曾以临时组织的骊山囚徒,

击败陈胜麾下的名将周文及其数十万大军,

其军事才能不仅让刘邦望尘莫及,

更是让整个汉军都感到无法匹敌。”

“刘邦急需一把锋利的‘刀’,

一把能够助他冲破三王紧密包围的利刃。

若无此‘刀’,他恐将永困汉中。

就在刘邦苦恼之时,萧何带着这把‘刀’出现了。

但在得知这一好消息之前,

刘邦却先听到了一个令他心如死灰的噩耗——‘丞相也逃了!’”

“军吏的报告让刘邦愤怒不已,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一两天后,萧何又从天而降般的回到了他身边。

刘邦见到萧何后,

顿时就像个差点儿父母抛弃的孩子般,

既怒又喜的质问道:‘你为何也要离我而去?’

萧何却笑着回应道:‘我从未想离开,只是要去追回那个想要离开的人。’

而这个他想去追回的人,

正是将来被誉为兵仙的——韩信!”

“韩信本是项羽麾下的执戟郎中,

因不被项羽重用,才转而投奔刘邦。

没想到来到刘邦这里后,

立邦也轻视他,

只给了他一个治粟都尉的职务,

让他负责汉军的粮草后勤。

心高气傲的韩信一怒之下,决定弃刘邦而去。

所幸萧何慧眼识英雄,

当他得知韩信出走,

唯恐刘邦失去这位不世出的军事奇才,

于是连汇报也顾不上了,

自己直接就跨上骏马,一路狂奔而去,将韩信追回。”

“不过一开始,

刘邦对萧何的先见之明和良苦用心,却不怎么理解。

他觉得,‘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意思是:萧何放着那么多逃亡的将领不追,却偏偏追赶韩信一个管后勤的,恐怕是在欺骗自己。

可在萧何眼里,

一百个普通将领,也抵不上一个韩信啊!

他对刘邦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也就是说:你刘邦如果还有心杀出汉中、争夺天下,那就非得重用韩信不可!

刘邦心里还是不太相信,

韩信这小白脸,一没经验,二没背景人脉,能有萧何吹的那么牛逼?”

“刘邦经过一番思考后,

打算先看在萧何的情面上,随便给韩信一个将军职位,照顾照顾他们的面子。

万幸萧何并未退让,

他坚决地表示道:'韩信的志向远不止于此,如果只让他做将军,他最终还是会选择离开。如果大王真心想要留住他,就应该让他担任统领诸将的大将。'

在萧何的再三坚持下,刘邦终于决定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相始终相信,韩信,便是刘邦突破三王包围圈的利刃!

而韩信,也确实没有辜负萧何的这份重望!”

“汉元年八月,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计策,

用暗度陈仓之计,

一战击败雍王章邯。

此战不仅迫使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

还一举平定三秦地区,

成功夺回了关中之地。”

“但夺回关中,

仅仅只是刘邦东出争夺天下的第一步。

而且因项羽入关后,

出于对秦朝的仇恨,

各种放火烧宫,纵兵劫掠,加上平定三秦时的战乱,

关中的民生、经济早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对于志在争夺天下的刘邦而言,关中对他无比重要。

因为战争需要人力、财力和各种资源,

而这一切,刘邦只能从关中获取。”

“可千疮百孔的关中,

现今如何负担的起刘邦,那源源不断,鲸吞般的汲取?

所以恢复关中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这副千钧重担,

被萧何当仁不让地扛下!

论治国,

萧何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即便是李斯或者诸葛亮,

最多也就在伯仲之间,或者还略逊一筹。”

“萧何不负众望,

他再一次展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政治才能!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他就成功让满目萧瑟的关中地区,再现勃勃生机。

无数的士兵、粮食和各种作战资源,

如连绵不绝的黄河之水般,

源源不断地涌向前线,为汉军提供持续的补给和保障。

刘邦几次大败,竟然还能卷土重来,

靠的,

就是关中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备基地。

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项羽不是被打死的,

而是被生生‘耗死’的。

而耗死项羽的首功之臣,自然非萧何莫属。”

“萧何,是持续不断给项羽加码的人。

韩信,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不是萧何慧眼识英雄,

刘邦不仅会错失一位杰出的统帅,

甚至可能会因此增添一个强大的对手。

然而,

尽管萧何曾力荐韩信,

但最终他也参与了韩信的诛杀。

留下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谚语,

传颂千年。”

看到这儿,萧何无奈的苦笑了起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确实对不起韩信啊!”

刘邦的怒气此刻已经消散了大半,

但他仍然有些不满的嘟囔着:“萧何可是老子最尊敬的人,

而且他又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

老子为何要忌惮他?迫害他?”

旁边儿的吕雉听完了刘邦的满腹牢骚,

最后忍不住怼了一句:“你连樊哙都能杀,还有人是不被你猜忌的吗?”

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