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 第476章 秦良玉游记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见刘三说道,

“老夫人有所不知,崇祯十三年后,咱们开封府就开始战乱频繁,李贼几次围攻开封。”

“就我们朱仙镇的农户被李贼抢,李贼抢完又被官军抢,那几年可真是一个惨啊,没有一天是吃饱过肚子。”

“好多老乡都逃离了老家,就我们这村子原来有三百多人,最后逃得就剩下十几个人。”

“还好咱聪明,在家后面挖了一个地窖,李贼官军来了一家人就往地窖里面钻,才幸免没有遇难。”

“原本咱家十口人,饿死了四个,病死了两个,现在只剩我们四口人。”

“原本以为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没有想到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大人兵进河南,把李贼给吓跑了。”

“那时候官军纪律严明,不劫掠百姓,我们才敢出来耕作。”

“崇祯十六年底,新任的河南巡抚黄道周大人上任河南,朝廷也免了我们三年的钱粮。”

“黄道周大人向朝廷申请了大量的牛马借予我们耕种,咱家当时分了两头马,这有了拉犁的畜生耕种的效率就高了很多。”

“就今年咱家四口人耕种了三十亩的土地,我的乖乖勒,今年最少就要收获三十石的麦子,咱老刘家就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

“老夫人要是再南下路过咱朱仙镇可要到咱老刘家老做客,到时候咱老刘请老夫人吃又香又圆的大白馒头。”

“好了,就不和老夫人继续叨扰了,咱老刘还要去收麦子,老夫人一路顺风,回南方路过记得到咱家吃大白馒头哦。”

看着刘三匆匆的背影,秦良玉露出欣慰的笑容,还对着身边的孙子马万春说道,

“看到守护的大明如此,老身真是欣慰之至啊,走吧我们过黄河。”

相对于河南的人烟稀少,这黄河北岸那真是人烟稠密,一个小镇人都不少。

秦良玉一行人很快便进入了北直隶的大名府,只见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人群,不管是农地还是小镇。

马万春不由问道,

“祖母,这河南很缺人啊,到处都是废弃的农田。这河北却是到处人满为患,为什么他们不到河南去种地啊。”

秦良玉也很疑惑,路过一个小镇,秦良玉问了一个当地的农户赵大。

“老人家你们家有几口人,几亩地啊。”

还好这年头百姓比较淳朴,又见秦良玉一行人非富即贵,便老老实实的说道,

“老夫人,小老儿的家里十三口人,五亩地。”

秦良玉顿时大惊,这五亩地能养活一大家人?

“啊,你们这五亩地能养活一大家人?为什么不去河南,老身一路过来见河南荒废的地颇多,是朝廷不让你们去河南吗?”

只见赵大说道,

“五亩地肯定养活不了一大家人,但是我们家现在根本不靠地来养活一大家人。”

“至于老夫人说的河南,现在官府还鼓励我们去河南种地。说是去了无主的土地只要种上庄稼就是自己的,还免三年赋税,但是去的人很少。”

“一是这故土难离,二便是现在粮价下降太快,这种地也就勉强混个温饱,发不了大财的。”

秦良玉再次震惊,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还在温饱线挣扎,你们河北的都在考虑发家致富的问题啦?

“哦,那老人家你们家靠什么为生啊。”

赵大老脸一笑,

“现在我们老两口主要耕种土地,家里的年轻人都是到工坊做工,一个月一个人随随便便挣个一两,这一年就是十几两,这可比种地强多了。”

秦良玉和马万春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一个人一年挣十几两?

只见赵大又说道,

“今年上半年,我们大名府修铁路,招募了大量的工人,一个月勤快的能挣二两。当时小老儿趁着农闲还去干了两个月。”

“可能是小老儿年纪大了,体力不行,两个月才挣了三两。”

秦良玉和马万春再次倒吸一口凉气,这河北的钱也太好挣了吧。至于铁路秦良玉是听商人谈及过的,就是马车在铁轨上行驶,据说速度提升数十倍。

秦良玉不由问道,

“现在的粮价几何啊?”

赵大当即说道,

“去年小麦的价格是一两八钱,今年直接跌到了一两,还有那些粗粮跌得更是厉害,现在有得已经跌到了三钱。”

“听说现在这粮价还要跌,特别是番薯,马铃薯这些新作物产量太高了,现在亩产五石了,这粮食价格能不跌吗?所以啊,这种地是没有前途的,也就混个温饱。”

秦良玉和马万春咽了一下口水,他们在湖广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秋收,当时的米价是二两。

只见赵大又说道,

“老夫人,看着你合缘,今天中午在我们家吃饭,好好招待你一顿。”

秦良玉笑嘻嘻的答应了下来。

果然中午饭菜丰富,一共八个菜,肉菜都有三个。

秦良玉再次震惊,自己在石柱都没有这个待遇,一个普通的河北农户都有这么好的生活?

告别了赵大,秦良玉一行人前往大名府准备乘坐铁路上的马车进京。

当然不可避免的听到有的士绅们骂骂咧咧,说这铁路不挣钱,又被谁谁谁给骗了。

秦良玉不甚在意,只要百姓过得好就行。

果然坐上铁路上的马车,一路不再颠簸,速度也快了起来。

秦良玉不由感叹着铁路的新奇,久经战场的秦良玉也一眼便看出了这铁路拿来运兵,运粮草的方便之处。

又想到朝廷能一次性出动五十万大军打建奴,肯定这铁路起了巨大的作用吧。

从九月初出发,十月初到达京师,秦良玉一行人走了整整一个月。

到了京师,秦良玉和马万春再次倒吸一口凉气,秦良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自己记忆中的京师吗?

崇祯三年秦良玉进京勤王,那个时候京师给人感觉死气沉沉,到处的建筑都有点破旧,给人的感觉不过是大了一些的成都罢了。

今天看到京师可谓是惊掉了下巴,虽然听说过京师很繁华,但是没有想到这么繁华。

人多,摩肩接踵就算了,特么的有得地方还挤不动。那些破旧的建筑全部焕然一新,而且还有很多新建筑拔地而起,那三层的小高楼整整齐齐的震撼感让人自惭形秽。

还有那地下全是铺的上好石砖,没有一点的破损,甚至连一点垃圾污水都没有。至于以前街道上那种异味更是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