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 第475章 秦良玉游记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良玉原本计划六月便进京谢恩,但是因为身体问题耽误了一段时间。

直到九月,秦良玉才带着孙子马万春和十几个随从进京,此时秦良玉已经七十高龄。

秦良玉一行人在四川夔州府万县乘坐商船从长江顺流而下,到了湖广荆州府江陵下船,开始乘坐马车北上。

此时的湖广北部经过张献忠和左良玉多年的拉锯,早就元气大伤。

秦良玉拉开马车的窗帘不由叹了一口气,自己几次出川征战,都路过这一片的土地。

那时候这里可是鱼米之乡,更是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广啊,现在却成了人迹罕见之地。

秦良玉一行人走到襄阳的时候,就打听到朝廷的大军进了南京,如此这般全国最大的几股叛乱全部被剿灭。

秦良玉不由泪流满面,自己心心念念的大明终于平定了叛乱,中兴在即。

路过襄阳城外的一户农家,秦良玉下来讨口水喝。

只见主人家也是看起来七老八十的样子,满脸的沟壑头发全白,但还是热情动作麻利的接待了秦良玉一行人。

秦良玉不由问道,

“主人家,今年多大的年龄的啊,家里有几口人啊。”

主人家王老七见秦良玉一行人气度非凡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当即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小老儿今年四十有六,家里三口人,烦老夫人挂念了。”

秦良玉顿时震惊,这小老头子居然才四十六,看起来比自己还大。

不过秦良玉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底层百姓为了生活而奔波,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老的快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老得这么厉害的,身上肯定充满了故事。

接过王老七的水碗,秦良玉一饮而尽,将水碗还给王老七,秦良玉说道,

“感谢主人家的招待,老身不甚感激。老身从四川而来,准备前往京师,对这一路上的经历也甚是好奇。”

“看主人家身上似乎充满了故事,便想要了解一番,当然主人家若是不愿意说也无伤大碍,如有冒犯还请原谅。”

王老七赶紧摆摆手,急切的说道,

“老夫人客气了,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其实不瞒老夫人,小老儿本来是陕西人。崇祯十三年,陕西老家连续大旱,颗粒无收,于是便全村出关逃难。”

“当时我们一个村七百多人,到了河南的时候便只剩下一半。当年河南也是连番战乱,根本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

“我们只能一路向南走,不过人生地不熟,哪有那么容易走到南方。我们当时被官军,李贼,张贼都裹挟过,最后被李贼给安置在洛阳屯田。”

“当时我们整个村的人只剩下二十多人,其余的要不饿死要不死在战场。我们一家人十五口,到了崇祯十六年只剩下小老儿和小儿子。”

说到这里这王老七眼睛泛红,泪水快要蹦了出来,但还是忍住了,老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大人出关占领了洛阳,小老儿和小儿子便给孙大人效力,为军队运输粮草打杂等。”

“汝阳大战,小老儿的小儿子也战死在了汝阳,不过朝廷给抚恤了三十两。”

“后来小老儿和孙传庭大人南下襄阳,孙传庭大人看小老儿太老了,就给了二十两安家费将小老儿安置在襄阳。”

“小老儿便在这里安家置业,还娶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寡妇准备延续香火。”

说到这里王老七的脸上居然还露出一丝满足的笑容,

“还好小老儿还挺争气的,小老儿的内人居然在去年怀上了,头几天刚给小老儿生了一个儿子,小老儿也不至于绝后。”

“真是可喜可贺,祖宗保佑啊。”

秦良玉当即露出笑脸,

“恭喜主人家,这也算是苦尽甘来。”

说完秦良玉转头给了马万春一个眼神,马万春顿时会意,用一两纸币装了一个红包递给秦良玉。

秦良玉接过红包递给王老七,一脸笑意的说道,

“这是老身的一点心意,讨个喜,主人家莫要嫌弃少。”

王老七赶紧拒绝,

“不可,不可,怎么可以要老夫人的钱,我家有得是钱。”

秦良玉心里叹息,多么淳朴的一个人,啥都给你说,但是不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吗?

一番拉扯后,王老七最终还是拿了秦良玉的小红包。不过作为回礼,王老七便邀请秦良玉一行人吃个便饭。

王老七的内人正在坐月子不方便出门,王老七便委托邻居帮忙买菜买酒招待秦良玉。

酒过三巡,秦良玉又问道,

“主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啊?”

王老七的老脸上全是笑容,

“好好,小老儿被孙传庭大人安置在襄阳,又被赐予了十亩良田,这马上就要秋收了,估计能收个二十多石的稻米。”

秦良玉又不动声色的问道,

“那今年朝廷的赋税要交多少啊。”

王老七当即说道,

“没有赋税啊,朝廷免了整个湖广三年的赋税。而且现在没有徭役,没有其他苛捐杂税,还没有人头税,所有的税收全部计算在田亩里面,这叫摊丁如亩。”

“听黄河北面的人说,现在朝廷每亩地征二钱,这和以前比起来很少很少了。”

秦良玉点点头又说道,

“主人家,老身给你说个事,你以后可不要见人就和他们说你有钱,要知道财不外露。”

王老七笑嘻嘻的点头,

“感谢老夫人的提醒,小老儿知道了。不过小老儿的钱可都存在大明银行,就算有人惦记,他也得不到啊。”

告别了王老七,秦良玉一行人再度北上,进入河南地区。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河南渐渐恢复了一点人气,但是不足巅峰时期河南的十成一。

现在进入九月,农户也开始慢慢的收割麦子。

看着一望无垠的麦田,秦良玉的心里是一种踏实的感觉。

但是还是有很多上好的农田被荒废,秦良玉看着那是心如刀绞啊。秦良玉知道这河南是人口损失的太严重了,不然这种良田怎么可能被荒废。

路过开封府朱仙镇的时候,秦良玉一行人停下来休息,秦良玉好生打量了一下朱仙镇。

崇祯十五年这里爆发了着名的朱仙镇之战,官军大败,当时大明危如累卵,大厦将倾。

秦良玉还是找了一户农家讨水喝,顺便了解了一下这家人的详情。

这个主人家刘三是个正儿八经的的河南人,还是那种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活下来河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