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没等到第二天登报,修铁路的消息就传遍了巴中。

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喜气洋洋的 充满期待,那部分比较固执的老百姓虽然没有很兴奋,但也没有明显得不开心。

他们就是不够自信,但如果有东西推着他们向前,他们也不会很抗拒。

这就是我国一部分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大年三十上午,市政府举行颁奖仪式,表彰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科研工作者。

金国藩教授,潘际銮教授,还有一名副教授。

今年只有三人获得科技进步奖。

看着三人发自肺腑的笑容和一长串奖励,下面的参会人员又敬佩又羡慕。

李丰看到下面众人的反应,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是不是可以多设一些奖项,含金量没有科技进步奖高,但也能激励科研人员锐意创新。

另外,评审委员会也得正式确定下来了。

今年的评选是由市委常委负责的,但他们终究不是专业人员。

今年是这三位的科研成果断层领先,自然不会有争议,可以后要是难分伯仲的情况,他们可就容易闹出笑话了。

所以,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李丰觉得,让巴中学院副教授以上的老师来评选就很合理。

他们原来是青华大学的老师,眼界和知识面自然没得说。

就算是他们不熟知的领域也能了解个大概,或者能联系到相关领域的权威。

这有助于评选的公正。

另外,李丰还准备从巴中本地的高学历科研人才里选几个代表。

评委会不能一家独大嘛!

不过现在巴中暂时还没合适的人选,就算是为了平衡也要确保选出来的人至少水平要在线。

不然也不能服众。

散会后,李丰把自己的打算告诉齐永平,齐永平笑着点点头。

“等开春我就着手这件事。”

中午十二点,市委正式放假。

所有干部都喜气洋洋地往门外走。

“书记,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李丰一一笑着回应。

找到自己的自行车,兴冲冲地往家赶去。

这是他来巴中四年过得最有盼头的一个春节。

过年期间,巴中的老百姓还在讨论修铁路的事情。

连还在上小学的小孩都要像模像样地说上几句。

春节一晃而过,正月初七,整个巴中又重新活络过来。

李丰来到市委,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市工作会议。

会议内容就一个,如何修铁路,如何修好铁路。

“今年是1974年,是我们巴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关乎巴中的生死存亡,兴衰命运,希望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干好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李丰朗声道。

“是!”下面的干部齐声应和。

李丰面露满意,打开手中的文件。

“今天要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巴中铁路要修多久!”

“我的答案是,三年!”

“1974年开始动工,1976年底必须通车。”

“注意,我说的是通车,不是完工!”李丰凝声道。

下面的干部听到这个时间议论纷纷。

“书记,我们巴中没有修铁路的经验,这么短的时间,难度太大了!”

“是啊,书记,我们不急于这一时吧!现在估计全国就我们巴中在正儿八经搞发展。”

………………

干部们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李丰闻言面露难色,深吸一口气后凝声道。

“三年,是我们常委会定下的,也是我定下的,必须在三年内通车,至于为什么,我只想问一句,你们相信我吗?”李丰郑重地扫视着下面的干部。

干部们面色微变,一些干部沉思了几秒钟猛然一惊,惊喜地望着李丰。

他们都知道李书记背景不小,难不成是李书记有什么内部消息?

“好!三年,我们这三年就是拼了命,也要把铁路修通!”交通局局长言之凿凿。

其他干部纷纷附和,只有一些意识不强的干部还满脸疑惑。

怎么突然就同意了?难不成是因为李书记的威信?但李书记不是一直强调民主吗?

一些干部还梗着脖子想提意见,却被身旁的干部拉住。

“别说话,散会再跟你解释。”

建设时间正式定下,齐永平接着主持会议。

“下一项决议就是工人的问题,巴中到昭化之间多大山河流,根据目前初步估算,要在工期内顺利完工,至少需要二十万工人同时施工,所以,如何调度工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我们市委简单讨论了一下,决定巴州区和南江县一组,通江县和平昌县为一组,两组轮流施工,每次施工为期半年。”

“每个区县每期抽调十万名青壮年修铁路,政府负责接送。”

下面的民政局局长闻言举手站了起来。

“市长,但这各区县的人口总数不一致啊!这样做会不会有失公允。”

齐永平淡然一笑。

“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是人口最多的巴州区搭配人口最少的南江县。”

“不过这还不足以抹平人口数量差距,所以,我们决定调整区县公社行政区划,尽量在合理的范围内缩小差距。”

“这件事市委会马上成立专案小组,尽快完成调整。”

民政局长闻言笑了笑。

“我没问题了,齐市长。”

李丰微微点头,看向旁边的农业局局长。

“农业局有什么想说的吗?”

“抽调二十万百姓去修铁路,你们今年的生产任务还能完成吗?”

农业局长眉头紧皱,思索了片刻咬牙沉声道。

“能!”

巴中现在共有两百六十万人口,二十到四十岁的青壮年也就不到五十万。

抽调走二十万青壮年,对巴中的农业影响很大,许多重活累活都要分给年纪大一些的百姓了。

幸好,近几年巴中农机厂生产了很多农用机械,现在巴中每个生产队都有接近十台农用机械。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台耕地机和拖拉机。

农村主要的重活就是挖地耕地和背东西,二十万人分到巴中一半生产队上差不多就是每个生产队出五十人。

这个年代老百姓都在家务农,但一个生产队出五十人也是极限了。

机器差不多能顶二三十个人,剩下的活就只能咬牙干了。

“好,那就这样定了。”李丰凝声道。

铁路要修,农业也决不能放弃,因为修铁路的工人也要吃粮食。

而且修铁路全是重活累活,伙食必须要好,所以农业也不能放弃。

一旦开工,修铁路的工人饭菜管够,还得供应大量肉食。

“另外,修铁路期间,除罐头厂以外,巴中养殖的牲畜,生产的肉食品一律不得外销,全部支援铁路工人。”

农业局长沉重地点点头。

…………………

“书记,那百姓们的工钱怎么算?”

“我们市委的意见是,不给百姓开工钱,但会拿出巴中铁路部分收益给百姓分红。”

“当然,如果有百姓不要分红要工钱的,那就给他们工钱,铁路上比较苦,所以一个月基础工资15块,奖金补贴另算。”

十五块的工资在外面不算多,但也不算很少。

巴中现在没钱,只能开得起这么多工钱,而且,巴中去年人均Gdp才五十多块呢,一个月十五块工资在巴中已经很高了。

…………………

会议一直开到晚上七点才结束。

一切都拍板定论,任务也都分配好,只等线路规划完成开始动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