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318章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8章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正始二年,八月十五日。

今日大朝,百官云集太极殿。

皇帝驾到前,殿内的气氛活跃,洋溢着轻松与喜悦。

吴国自从于两月前退兵后,接踵而至的噩耗无不敲打着孙权的神经。

而对魏国而言,那却是一桩桩喜闻乐见的美事。

“我听闻吴国镇北将军孙韶,因太子孙登的离世感到忧心忡忡,近日也卒于府上。”

“这孙韶是?”

“算是一员悍将吧,当年文皇帝亲征广陵,此人用五百勇士绕小路袭击,据说还夺得了文皇帝的车盖。”

“竟有此事?”

二人嘀咕的声音很小,聊了一会儿,自知在殿上谈论这些太过无礼,于是便草草结束话题。

不多时,皇帝曹芳和太后郭氏驾到。

群臣们机械般地顺着大内官的指引进行朝拜。

礼毕,龙椅上的曹芳尽可能威严地看向群臣,却用略显稚嫩的嗓音说道:

“荆州前线大捷,朕心甚慰,大将军鞠躬尽瘁,保境安民,实乃我大魏之幸、社稷之福。”

皇帝一开口便定了下了今日的主题。

许多朝臣们倒是对皇帝褒奖大将军这事不感到惊讶,他们惊讶的是,这小皇帝上次大朝会时还宛如木桩,可今日却能说得有些条理。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话一看就是有人教的。

很快,大臣们陆陆续续开始奏事,不过外到敌国军情、内到本国民生,大大小小的诸事,玉阶上的曹芳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个知晓的。

在大臣们奏事时,郭太后却是有些走神。

她似乎比别人慢半拍,朝臣们都在讨论战后事宜了,她的思绪还停留在曹芳的那句“大将军乃社稷之福”的话上。

大将军弱冠之年便到边郡为将,十余年间南征北战,功勋卓着。

郭太后听宫中奴婢说,大将军在几年前有灭国之功,这才得以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坐上这大将军之位。

不过仔细想想,若非如此先帝也不会委以重任吧。

这世上应当没有在洛阳城待着,一场仗都没打过,就能当上大将军的人吧。

郭太后思绪飞舞着,却忽然被一道声音打乱。

“启禀陛下,臣有本上奏。”

此人是侍中钟毓,字稚叔,钟会的兄长,颍川钟氏的正牌继承人。

他十四岁时,便起家散骑侍郎,如今三十不到的年纪便官拜散骑常侍加侍中,拥有了朝堂奏事权。

钟毓在皇宫里经常伴曹芳左右,故而曹芳对他很熟悉。

“钟卿,何事启奏?”

钟毓拱手道“大将军此番不仅成功击退吴军,还斩杀了吴国大将朱然,名声大振。”

“臣以为,大将军理应升任大司马。”

曹芳似乎是提取到了什么关键词,犹豫了一下,眼珠一转,清了清嗓子道:“钟卿言之有理。”

随后转头看向夏侯献:“朕欲拜大将军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呃,赞....”

他慌忙看了一眼钟毓,后者却是双手交叉于腰间袍服,低头不语。

曹芳想了想,继续说:“赞拜不名。”

话罢,群臣陷入寂静,随即又两两接头接耳。

这什么情况?

此时的夏侯献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跟钟毓没什么交情,平日只在大朝会时能见上一面,若非是此前到钟府拜访,甚至连话都未必能说上几句。

而且从刚才小皇帝的细微表情中,他大概猜到这话是定有人教他的。

还没等夏侯献开口说些什么,便又有大臣进言:

“当年元侯(曹真)在关中数次拒蜀军于国门之外,先帝特赐其享此殊荣。”

“如今的大将军亦是如此,臣也认为大将军当得起。”

说实话,作为帝王对臣子的最高礼遇,听到这番嘉奖很难有人会不心动。

不过心动归心动,夏侯献仍保持着冷静。

时机不对!

此时此刻,无疑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陛下,臣何德何能,岂敢与元侯并言。”夏侯献拱手恭敬地说道:“臣所做的都是分内之事,至于陛下方才所言,臣实在愧不敢当,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玉阶上的皇帝曹芳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接话。

这时,郭太后打起了圆场,赶忙道:“既然如此,此事便暂且搁下,继续商议他事吧。”

这个话题暂时翻篇,趁着群臣的躁动还未平息,夏侯献悄悄回首看了一眼侧后方数个身位处的钟毓。

他长得浓眉大眼,模样很是正派,人们都说钟毓跟年轻时的钟繇有几分神似,然而夏侯献熟悉的钟会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据说钟会的容貌继承了他的阿母。

回过头来,夏侯献暗自琢磨。

这钟毓绝不是那种为了表示投靠而在大殿上说这种话的蠢材。

如果是在曹叡时代,曹真获得如此殊荣的确是一种恩赐,而如今这个时候,在没有彻底掌握庙堂局势前,这无疑是一种捧杀。

回去之后,要找钟会好好聊一聊他的这位兄长了。

朝会还在继续,关于此役高级官员的封赏也在群臣的商议中逐渐定了下来。

扬州方面,满宠的官位已是升无可升了,便只有继续增加他的爵位。

曹芳为本就是昌邑侯(县侯)的满宠又添了一个县的食邑,这使得早就步入万户侯俱乐部的满太傅再一次遥遥领先。

同时,满宠的儿子们也被封为列侯。

其余扬州各将也都得到应有的封赏。

中军这边,鄚侯张合拜骠骑大将军,食邑也逼近万户大关。

召陵侯曹爽、长平侯曹肇、颍阴侯陈泰等诸将,他们本就继承了父辈的爵位,此次战后又是更进一步,成为大魏“股东”里的中坚力量。

陕侯夏侯献倒不像那几位有着丰厚的家底,但由于夏侯献方才固辞不受,曹芳似乎想在别的地方给找补回来。

于是在跟群臣商议后决定,为夏侯献增加两个县的食邑,并且他的儿子们也都封为列侯。

自此,夏侯献的食邑来到八千六百户。

朝会到了最后才终于谈起了荆州方面的赏赐。

至于为什么放到最后,或许群臣都心知肚明。

果然,在谈到夏侯儒的时候,有大臣便马上进言道:“此役多亏了大将军和我洛阳中军出马,才使我荆州得以保全。”

“倘若大将军没有出征,镇南将军之前的部署和决策将会使我荆州陷入危难!”

“此言差矣!”卫将军秦朗闻言,当场便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