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侯献起初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公布于众,他想着再等等,看看这消息是否真的准确。

同时,大军也在有条不紊地向北而归。

回军的路上,大军走得很慢,毕竟不用急着赶路。

约摸着过了十日,当中军抵达宛城,夏侯献又陆陆续续收到吴国荆州方面的情报,确定了朱然已死的这个事实。

又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回到了洛阳,然而接二连三的炸裂消息,让夏侯献久久不能平静。

吴国,除了车骑将军朱然战死以外,

大将军诸葛瑾回到公安县后便因病逝世。

太子孙登也在上月于武昌病逝。

这对于吴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地震”。

夏侯献知道,孙登的离世会让孙权正式步入“晚年昏聩”的阶段,不久他将亲手主导一场影响吴国国祚的二宫之争。

其实若不是魏国后面一直陷入政变、叛乱等事,吴国的灭亡时间或许会提前不少。

不过眼下孙权还活着,想让吴国乱起来也不容易。

但司马昭此役的功劳实在太有意义了。

荆州统帅朱然的突然离世,将会改变吴国的防御体系。

在此役之前,车骑将军朱然驻江陵,大将军诸葛瑾屯公安。

此二人是南郡的灵魂。

至于步骘,他是以骠骑将军领西陵督,主要负责对蜀防务,必要时候会协防南郡或是出征。

所以现在江陵一下子少了两员大将,孙权又沉浸在丧子之痛里,或许有机会谋取荆州也说不定。

其实这个想法,在夏侯献抵达宛城时那会儿就有了,他本想让大军停驻,等到荆州方面传来更多消息后,再做决定。

届时可上书庙堂,引兵伐吴。

但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很快想到,但凡自己这么做了,定然会被扣一个拥兵自重的帽子。

有人会借着皇帝的名义说:你夏侯献手握几万中军迟迟不归,然后向庙堂请奏?

那朕是准还是不准?

所以此事须从长计议,至于会不会错失良机,那就说不清了。

回到洛阳后的这几日,夏侯献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却难以做到。

要知道,军功是这个时代最容易起势的一条上升通道。

此役涉及大小军官几百人,将士无数,打了胜仗自然要加官进爵,大肆封赏。

若是先帝时期,这种事情根本用不着夏侯献、司马懿等人操心,在家等着曹叡圣旨就完了。

可现在却不同。

可以这么说,他们几位辅政大臣一定程度上行使着天子的权力。

十岁的曹芳是这么说的:

对于高级别将军的封赏,可以等到五日后的大朝会,由朝臣们共同商议。

至于那些地方官员和中军普通将校的嘉奖,诸公自行决定便可。

这一日,夏侯献早早来到尚书台。

司马懿、王凌等人也在。

这两人自不必说,仗没得打,还不兴我们插手一下封赏之事嘛。

夏侯献见司马懿跟他弟弟司马孚聊得火热,径直便走了上去,拜礼道:“司马公起得挺早。”

“老夫年纪大了,觉少。”

司马懿回过头,见对方拜礼,于是也拱手回礼:“大将军此役功勋卓着,实乃我大魏之福。”

“不敢当,此役多亏了骠骑将军指挥有方,外加一支奇兵的意外之举,方得此大胜。”

接着笑着夸赞道:“司马子上文武双全,刚刚上任便立下如此大功,太尉公真是教子有方!”

夏侯献丝毫不藏着掖着,不会因为是司马昭而吝啬。

相反他要大赏特赏。

司马懿点头称谢,就是不知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这时,王凌和尚书令裴潜也一块凑了过来。

二人看起来关系很是亲密。

其实司马懿跟裴潜也是熟识,平日在朝中见到亦会攀谈几句。

但在三人同时在场时,司马懿便很少插话了,站在一旁倒像是个第三者。

实际上,王凌的圈子里有不少大魏的高层。

并州世族大多以王凌为首,河东挨着并州,像贾逵、裴潜等人都与王凌相交匪浅。

外镇的郭淮、王昶也都是出自并州。

这就显得司马懿很尴尬了。

因为他和王凌的朋友圈高度重合,王凌还是这个朋友圈里的老大哥(最年长)。

唯一和王凌不太重合的是颍川派,但颍川派在如今的朝堂上力量太过薄弱。

所以只要王凌在,司马懿很难去公然拉拢并州世族。

何况王凌现在同为辅政大臣,同样掌握庙堂话语权,这就更让司马懿难受了。

原本在历史上,司马懿不仅有极高的庙堂话语权,在军中威望也不低。

如果单从军中威望上比较,司马懿和曹爽会是九一开,甚至更多。

但如今却大不相同,司马懿在西线只有被诸葛丞相打得抱头鼠窜的战绩,东线勉强有场大胜,剩下唯一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讨孟达了。

而夏侯献此役从荆州凯旋而归,在军中威望进一步提升,所以他和司马懿比较的话,姑且给他算五五开吧。

“仲达,你们在聊什么呢?”王凌捋着白须,毫不避讳地介入两人的聊天。

司马懿本想开口,但忽然发现这话题由他来说,似乎不合适,于是不经意间瞟了一眼夏侯献。

后者马上开口:“噢,我跟太尉在聊司马子上的事。”

王凌的表情迟疑了一下,一丝不悦稍纵即逝,很快便恢复清明,笑呵呵地回道:

“好,好啊。子上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他看向司马懿:“我记得子上从小就是个顽皮的孩子,我记得仲达以前总说,要是子上能有子元一半的沉稳就好了。”

王凌又笑了一声:“哈哈,仲达也没想到吧,曾经你不看好的儿子,要成为河内司马氏的接班人了。”

夏侯献看着王凌的那副表情,简直哭笑不得。

他大概读出了王凌的心思,仿佛在说:自己的儿子比那司马昭强太多了,那小子只不过是踩了狗屎运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司马懿随即笑道:“彦云兄言过了,犬子只是运气好,全是仰仗大将军的知遇之恩。”

夏侯献一听,这竟然又捧到自己身上了,于是也装模作样地拱手客气了几句。

而后王凌迅速结束了关于司马昭的话题,转而聊起了扬州军的封赏问题。

这话题一开,司马懿也来了兴趣,立刻便加入了进去。

夏侯献这才明白,这些人真的是无利不起早啊。

或许自己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