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671章 大干一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媚娘一直关注着贺兰敏之的动作和变化,她敏锐地发现贺兰敏之渐渐地收敛起锋芒,知道贺兰敏之是相信了自己的话,同时,武媚娘从贺兰敏之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心思,他仍然对自己有着一丝提防。

她知道贺兰敏之不会完全相信她,因为已经有了这天大的怀疑,如果真的让他放弃曾经的怀疑而全然相信那是不可能的。

武媚娘很清楚也很明白贺兰敏之此刻如此抉择的真实目的,但是武媚娘也只能如此尽量先稳住他的情绪,顺势推舟,绝不能够再次激起他内心深处愤怒的情绪。

实际上,对这个相貌生得极好而又有些桀骜不驯的外甥,武媚娘是打心里喜爱的,同时他也有着深层次的考虑,如今她作为皇后,放眼朝野外戚势力一点都没有。

原来是碍于自己皇后之位不保,也为了整治一下自己娘家那些讨厌的哥哥,名义上打压外戚,实际上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而现在皇后之位牢固,到了该培植外戚势力的时候了。

确实,如果一个皇后没有自己娘家人一股势力的话,到时面临大事是没有人愿意出来替她说话的。

虽然武媚娘认为自己有铁杆粉丝丁瑜洲的支持,但是她仍然觉得凭借丁瑜洲一份之力仍然还不能够让她足以放心,毕竟丁瑜洲不是她武家的人。

只有建立起了强大的支持者团队,才能让她睡得踏实,吃得安稳。

因为之前受过武家兄弟们的虐待,武媚娘对于武氏家族的那些叔侄兄弟们,已经丧失了信心,曾经在那里遭受过的苦难生活,遭受过的非人待遇,遭受过的冷眼和能力,让她屡屡难以心情平静。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将自己的亲兄弟、堂兄弟都要赶尽杀绝的原因,对于武家的那些侄子们也是多加提防,不愿过度提拔使用。

昔日你们欺负本宫半分,今日便让你们十数倍奉还。

在这场家族争斗和宫廷斗争的过程中,贺兰静乐作为牺牲品,就这样死了。

死因就是贺兰敏之所听到的那样,屠杀贺兰静乐的凶手就是武惟良和武怀运二人进贡的肉饼。

既然罪名已经成立,所有的证据链也都已经准备好,又获得了娘家人贺兰敏之的同意。

武媚娘一不做二不休,很快关于武惟良和武怀运二人的罪名颁发全国的,同时皇后娘娘在朝堂上大义灭亲,不留丝毫情面,直接对二人宣布判了个斩立决,彻底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解决掉了。

面对不服从她的娘家人,让她看着不爽的娘家人,武媚娘再次干脆利索地除去了,在娘家人中彻底立足了威。

在除去娘家人这些威胁之后,武媚娘又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轻松时光。

乾封元年,风光十几年,获得皇帝恩宠十几年的“笑面虎”李义甫走到他人生的终点,原本李治在世,可以护他胡作非为,全家卖官鬻爵,被李治发现,李治也只是好言好语劝说他一番,他却不知好歹非但不知收敛,而且还仗着皇帝的宠,不断入内宫求见。

他不知道真相,屡屡求见皇帝不成,却还不死心,百折不挠的架势一度让武媚娘和丁瑜洲的秘密险些暴露。

面对此人的嚣张跋扈哦,武媚娘亲自下令,又在丁瑜洲的力主之下,这个让群臣害怕百姓恐惧的李义甫被下了大牢。

李义甫被除掉,让天下百姓为之额手称快,对于武媚娘的支持者阵营也没有产生什么损失,倒是无形中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二圣临朝”的局面还在继续,随着李治的病情加剧,其实已经变成了一圣临朝的现实,基于此事实,朝中渐渐有了反对皇后一人独断超纲的声音。

因为反对声音一直存在,所以这也让武媚娘越发产生了要大力培植自己势力的决定。除了丁瑜洲、许敬宗等人一直是她的支持者,但是这些势力还不够牢固,武媚娘觉得这些人还远远不够。

针对培植皇后势力的问题,武媚娘曾经不止一次授意丁瑜洲,丁瑜洲知道武媚娘的内心想法,便毫无保留地全心全意为她筹谋,最后想出来一个巧妙的法子:单独设立一套秘书班子,来分摊朝中大臣的权力,对外宣称他们是为皇后编纂图书,实际上为皇后出谋划策。

此法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也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注意,所以被精明的武媚娘接纳了,并在乾封元年付诸实施。

丁瑜洲为武媚娘挑选了一批饱学之士,并特别恩准他们可以从大明宫的玄武门进入宫中,这些人中又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着作郎元万顷为代表。这些人被称为“北门学士”,这个名词,后来渐渐演变成为武则天“后宫天团”的代号了,当然这是后话了,起码现在还不是。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前朝,有丁瑜洲这些德才兼备的大臣,帮助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庭,武媚娘稳住后宫,抚育太平公主和众位皇子。两个人一前一后的互相配合,非常有默契,领航掌舵,推动着大唐这艘巨轮不断驶向光明的彼岸。

乾封二年,素有“白袍将军”的苏定方在军中逝世,诠释了一个男人“马革裹尸”的伟大陨落。

随着苏将军的逝世,大唐一时之间没有得力干将,朝中除了老将军李绩、薛仁贵等人之外,一度没有了威名显赫的后起之秀武将。

好在大唐还算安稳,好在还有司空李绩还在。

总章二年,高句丽的战事被提上了朝堂,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极力反对,只有丁瑜洲一人力挽狂澜,力排众议,建议朝廷应该派遣大将乘胜追击,以此一战彻底打出大唐铁骑的名号,让外敌不敢来犯。

武媚娘知道丁瑜洲的深谋远虑,以最大的支持全力同意了丁瑜洲的建议,派司空李绩和大将军薛仁贵领兵出兵高句丽,这两位老将英勇不减当年,老当益壮,一举攻克平壤,灭掉了高句丽,自此,隋唐两代与高句丽数十年的交战划上了大大的句号。

丁瑜洲本想和李绩他们一同前往高句丽战场去看看古时朝鲜是个什么样子,但是武媚娘担心他的安危,没有同意他前往,算是他一场小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