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眼神利索的圆脸妇人皱眉头道:“姑娘,不要仗着在哪里听说了一嘴就跑到这里来胡闹,你可知我家夫人是谁?”
颜樾没有露出惧怕或者心虚的表情,她看了眼内堂遥遥跪拜的那个身影,道:“妈妈想必是个一等一的忠仆,定然知道夫人是有何心事,倘若我能解了他的心病,妈妈是否也能松口气呢?”
那圆脸妇人看了眼一旁的妇人,看到颜樾这等有信心的模样,不像是在作假,再说,要没有这真功夫,又有谁愿意上门自取其辱呢?因此她有些游移不定。
颜樾见她犹豫,接着道:“当然,即便我没能解开夫人的心结,我也只会说是我自己打听了渠道才来的,与妈妈无半点关系不是吗?”
一旁的妇人已经动了恻隐之心。想到以往温和宽厚的妇人如今变得易喜易怒,晴雨不定,她们这些做下人的自然也是心有惶惶,每日都胆战心惊的,毕竟谁不想自己的主子是个温和可亲好相处的呢?
“要不,让她去试试?”
圆脸妇人看到她也为颜樾说情,没再多想,于是犹豫着点了点头:“那好,你先等着,我进去通禀。”
“谢过妈妈。”颜樾微笑着点点头。
圆脸妇人进去禀报,远远看去,那原本跪拜这的夫人听了她的陈述,往殿门口望了一眼。
距离太远,颜樾看不清楚她的长相。
过了好一会,那圆脸妇人才出来:“夫人说,带你去后院斋院。”
去斋院,就是很重视这件事了。
颜樾点头:“有劳。”
实际上颜樾是见过这位夫人的。
这位夫人是宝华寺的常客,无论哪一个月,皆是初一十五雷打不动来宝华寺,且来之前沐浴斋戒三日,到了宝华寺后焚香点灯贡茶一个也不会落下,可以说是非常虔诚了。
母亲在世时常来宝华寺见到她,不过关系仅仅是点头招呼罢了,也算是互相认识。
她只晓得这位夫人是刑部赵侍郎的夫人。
第一次是在园子里时,母亲与她交谈甚欢,待她采花过去后那赵夫人对她十分的热情,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的她更是很不舒服。
后来母亲才说,赵夫人是想替她的儿子相看亲事,被母亲委婉拒绝了。
再后来见到她时,她已经鬓角花白,目光黯淡,因为唯一的独子死了,所以经常来寺里祈福为长明灯添油。
这是母亲告诉她的。
至于裴君烨告诉她的,又是另一种更精细的版本。
赵侍郎的儿子赵元,曾经是个清秀可人的读书人,十二岁为秀才,被人称之为赵秀才,也算是年轻有才了。
颜樾也曾经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能记得那赵秀才出众的外貌与放荡不羁的举动,因此尤为记忆犹新。
这位赵秀才年纪小,书本上也很有学问,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喜爱美色。
这也是为何他明明学问上佳,却在十二岁中秀才后四年都没能再进一步,因为这段时间他流连与雅妓小楼,甚至为了一个名叫嫣儿的歌姬与裴小公爷大打出手。
当然,这位裴小公爷就是当时整日负责‘浪荡饥色’的裴君烨。
裴小公爷自十三岁开始称霸盛京烟柳一条巷,又岂会纵容这假正经的小子破坏他的‘美名’?更不允许有人与之抢夺‘盛京第一败家子’的名号。
于是他一面私下调查这个赵秀才,一面表面上与之为了嫣儿争风吃醋,甚至花大价钱为嫣儿办台子拼脸面,赵秀才办三台,他就办五台,赵秀才送绸缎匹纱,他就送月光纱、玉幔缎,赵秀才为她写诗,他就送古琴一把......
这事件一时间沦为盛京人人口中的茶余饭后之谈资,甚至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广为流传。
当然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嫣儿喜爱裴小公爷的月光纱,弃了赵秀才的绸缎。
赵秀才也在一个醉酒痛哭的夜晚被他爹赵侍郎给提回了家。
当夜里被水泼醒打的唔哩哇啦地一通乱叫,整整养了半个月才痊愈。
然而在痊愈后的某日夜里,赵秀才就买通了送饭的小厮翻墙逃了出来.......
次日的赵侍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满盛京找寻儿子,皇帝体恤他独子失踪,特地让京畿卫队也一并去寻找,终于在傍晚时分,城外的一家乱葬岗上,找到了赵秀才的尸首。
赵侍郎夫妇哭着去看尸首时,却立即就吐了。
那尸首岂止能用面目全非来形容,简直是血肉横飞。
脸上的鼻肉、脸颊、唇部都被什么东西啃食过,露出白森森的骨头,一只眼睛也不见了,血液凝固着像是黑洞似得,另一只眼睛还睁地大大的,眼珠灰白没有生机,像是告诉世人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他的胸口、左面大腿、左右侧腰部,都有被啃食过的印记。
或许是因为发现的早,因此不算太严重,甚至能清楚的看到他泡的发白的皮肤上有着几个尖牙咬过的牙印。
赵侍郎见到儿子这般模样立即后将昨夜里的饭吐了个干净,吐过之后开始老泪纵横。
而虚弱的赵夫人一见了惊呼一声,则当即晕了过去,弄得一群人手忙脚乱的掐人中、又赶紧请大夫。
赵秀才的死法太过于惊悚了,因此这件事闹得比较严重,连德承帝也过问了几回,然而京兆尹给出的结论始终是醉酒误倒进河里淹死,而后狼犬拖出去啃食。
这解释看起来很合理,实际上很有错漏。
首先,赵秀才平日里喜欢喝酒没错,可他酒量很好,从未有人或者他认识的人见过他大醉酩酊的模样,更别提醉的不省人事。
其次,即便赵秀才喝醉了,试问一个喝醉酒的人,怎么能从城内徒步跑走到城外那么远的地方去?
即便是能徒步过去,但他也不至于连河也看不清吧?
尽管有疑点,可京兆尹禀告过后,德承帝似乎也渐渐相信了这就是真相,于是又是安慰,又是赏赐,也就不再将此事记挂在心上了。
虽就一个嫡出的儿子,可赵侍郎的庶出儿子还有两个,因此他急过一阵后,发现皇帝对此事很不满意,也很想尽快了结后,也选择了不再上访哭诉。
只有赵夫人依旧如往常一般替赵秀才祈福送香点长明灯,只是直到如今她一直回忆不起来儿子的长相如何。
她试过很多次努力去回想,可脑中的画面永远都是那张血肉见骨的脸——画师都不能凭画本与她的回忆,完整地将儿子印在脑海里。
这就是她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