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家、族长家、还有咱们代管着的王公子的地,光是田边地头和荒上地种的豆子,就收不少了。
咱们家还磨豆腐卖,族长家正在发愁呢。”
为豆子多了发愁,这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
舜华一点都不发愁,后世那么多豆制品,腐竹、卤豆干、熏豆干、豆豉、豆瓣酱,酱油,哪样不是菜市场的畅销品?
至于风靡全国的臭豆腐,舜华表示敬谢不敏,留给别人来发明吧。
晚上,舜华用茱萸,做了一锅麻婆豆腐,向前世的世界名菜致敬。
花椒是在中药店里买的,勉强能用。
事实证明,没有了郫县豆瓣,麻婆豆腐果然少了灵魂。
第二天,一大早,袁鸿泰就用一个手推车,把两家长江公司的账本,推到舜华家来了。
舜华一见,惊讶地问:“幺叔,怎么这么多账本?是哪一个公司发展的这么快?”
袁鸿泰忧虑地说:“这个长江装卸,我都不知道,现在倒底有多少个泊位……据说,上游那边,都去到荆州了。
华姐儿,这么大的摊子,咱们管得过来吗?”
“凤凰书院那边,学算学的多不多?”舜华问。
袁鸿泰点点头:“多啊,现在连周边的德安、德化、还有文举人的老家吉水,都有人过来学算学。”
能挤过独木桥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无法进学的人,还是要走出书斋,挣钱养家。
学了凤凰书院的算学,很快就能得到一份记账员的工作,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绰绰有余。
“发过通知,下个月,在记账员中进行一次考试,挑选一批优异者,到各大码头做主管。
这些人不但要管账,还要管人,负责对辖下的记账员和各级大佬,实施监督和考核。”
袁鸿泰见舜华有主张,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手里管着自家的卡板作坊、长江装卸、长江航运三家公司,压力山大,都开始失眠了。
舜华见袁幺叔头上都开始长白头发了,心想,她把一个农民,硬生生地逼成了一个农民企业家,
“幺叔,你也找两个帮手,那些出差跑腿之事,让别人去做,你坐镇袁家村,居中调度就行了。”
舜华劝道:“外面的不放心,从你家佃户里找三五个机灵点的,慢慢培养嘛。”
袁鸿泰点点头:“正有这个打算,幺叔觉得你写的那个《岗位职责》很好,打算请你给这些人订一份《岗位职责》呢。”
“行,等幺叔把人找来,我给他们培训两天。”
送走袁鸿泰,舜华把秉望、润娘、茵华找来,带着丫环小厮,到教室里分配工作。
茵华才八岁,舜华把小满分给她做帮手。
三个小组,秉望带着阿洛、加上秉哲的两个小厮。
润娘带着夏到,加上秉辰的两个小厮。
茵华带着立秋,加上小满和许栓子。
每组面前一堆账册,摆开算盘,噼里啪啦地开始核账。
缺了人磨豆浆,周阿公只好请了两个短工来推磨。
第三天,舜华约袁族长去赤湖边,视察荒地,看看今年的种植情况。
到码头镇,袁四爷听说去赤湖边看地,也兴致勃勃地跟了过去。
“华姐儿,你家周二田卖的豆腐,老头子我可吃了不少呐,哈哈哈。”袁四爷还是一贯的大嗓门。
“四爷爷喜欢就好,听说,今年还能收不少呢。”舜华欢喜地说。
袁族长却叹道:“磨豆腐能用多少豆子?我家的还堆在仓库里,正准备低价卖掉呢。”
袁四爷说:“卖掉多可惜?让华姐儿想想办法呀,这丫头总有办法的。”
舜华说:“是啊,卖掉可可惜了。”
后世,大豆最大的去处,是用来榨油。但是,后世的品种,是经过培育改良的。
舜华不知道这时代的品种,含油率怎么样,但可以试试嘛。
“大爷爷,回头你送两百斤豆子,去油坊看看,能不能榨油,舜华听说,那豆子可以榨油,咱们试试呗。”
“真的?”袁族长和袁四爷都吃惊地望向她,“这豆子能榨出油?”
油在这时代,可是金贵的东西。
“榨完油的豆粕,是养猪的好饲料呢,比豆渣还好。”舜华说。
袁四爷摇头叹息:“秀才的祖上积了多少德,才生出这么一个聪明的女儿!”
心里想:可惜不是男伢子,否则,袁氏族人都要沾她的光。
又一想:现在,袁氏不也在沾她的光吗?
去年那么大的天灾,袁家村没有人饿肚子,还不是因为有许多人出去做工,有钱买粮食救命吗?
工作的机会是谁给的?不就是面前这个聪明的小姑娘吗?
这样一想,袁四爷的心里又释然了,男儿又怎样?族长家的两个儿子,倒是出息了,可曾给村里做了一件好事儿?
想到此,袁四爷就说:“大哥,禹伢子和奎伢子,你也该关心关心他们了。
禹伢子在北京还好,奎伢子在西北那边,听说常有鞑子侵扰,你给跑跑,能调离那个地方也好啊。”
这话勾起了袁族长的心事,他也有好多年没见到两家人了,好几个新出生的孙子孙女,他都没有见过。
“老夫也很想他们,很想去北京看看禹伢子一家。”袁族长说,“族里这么多事,哪里走得开?”
舜华听了雷五在南京的遭遇,更加理解到,没有靠山,生意是做不大的。
江南那些做大生意的,哪家在朝廷里没有代言人?
袁族长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是袁家村唯二的两个做官之人。
二儿子袁鸿奎还是个举人,选了陕西渭水边的一个小县做了县丞。说得好听点是个官身,每年还要家里补贴两三百两银子,一家人才过得下去。
大儿子袁鸿禹,就是棋姐儿的老爹,也只是一个同进士出身,考中进士时都三十多岁了。
现在还在清水衙门礼部观政,打了六七年的杂,连个主事都没有混到。
舜华给二位长辈掺了茶水,说:“四爷爷说的,很有道理,大爷爷如今有实力了,应该帮帮禹大伯。”
袁族长做官之人,哪里不知道,官场上最是势利,同事、同年、同乡、师生之间走动,都需要银钱。
没有钱,谁理你?
“你们说的有道理,老夫回去,与老三商量商量,老夫也很想他们呐。”袁族长说。
三人在船上边走边聊,走了两个时辰,赤湖到了。
袁大雷在堤边建了一个小码头,三人在码头上下船,沿着大堤往前走。
袁四爷和舜华都没有带随从,只有袁族长带了一个二十多岁的随从,他忙去找袁大雷报信。
湖水只到大堤的地基,大堤外的浅滩上,长着茂密的芦苇,
看到当初规划的大堤位置,还是很合理的。
大堤内,是连绵无际的苎麻田,这是舜华要求种的,再过一个月,就能割麻了。
苎麻田的中间,有成片的水稻田,田埂上,果然种满了豆子,豆荚正在疯长。
新开的荒地,全部种着豆子。
“果然不少啊。”舜华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