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爷,要继续歇着还是动身往前走?”
崇祯:“继续走。咱们一路走走停停的,多看看朝鲜的风土人文!”
“哎,老奴这就安排下去!让他们走慢点!”
崇祯又狠狠的伸了个懒腰,了望了一眼四周的高山,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朝鲜这个地方,真是太贫瘠了。
朝鲜这个地方,可以说和华夏的关系十分的密切,自从发现了这个岛屿以来,一直延续到后世。华夏在民生,政治,饮食,文化,军事等等各方面,影响着朝鲜!
很多人看韩剧的时候会发现,古代朝鲜的人们每天的伙食非常简单,就是“白米饭+蔬菜”,荤菜几乎只能在有钱人家家里看到。
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些“蔬菜”有很大可能还不是新鲜的蔬菜,而是腌白菜,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棒子泡菜”。
那么,他们真的是如此喜爱这样的饮食吗?并不是,而是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只能如此。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四川的泡菜是为了丰富餐桌。棒子的泡菜就是为了活着!毫不夸张的说,这群棒子要是没有泡菜,可能得死一大半!而且,棒子的泡菜和国内的泡菜,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国内的泡菜都是水泡!棒子的泡菜,更多的是腌制!他们应该叫腌菜才比较正确!
因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东亚地区的国家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将农耕文明发展了起来,比如华夏、日本、朝鲜半岛等;但是,同样是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朝鲜半岛上的农耕文明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
朝鲜半岛主要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旱作物的生长,比如小麦;水稻等作物主要生在沿海湿润地带。
但是,因为朝鲜半岛主要以山地为主,这就导致虽然这里的总面积超过了22万平方千米,但能够作为耕地的,连一半都不到。再加上古代耕种能力不强,荒地多,估计这个数值还得打折!
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除了稻米、小麦、薯类等农产品之外,牛羊肉等产品有85%都需要从海外进口。
这个数据还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统计出来的,换作是久远的古代,情况就更加严峻了。
另外,同样是因为气候方面的原因,虽然这里很适合蔬菜的生长,然而蔬菜种植和生长的季节却跟它能够食用的季节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简单来说就是蔬菜可能会在春夏两个季节进行生长,但到了秋冬两季,蔬菜就开始停止生长了。
为了弥补这样的差异,古代朝鲜人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蔬菜进行腌制,这样就可以进行长时间的保存;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对“如何腌制蔬菜”也有了新的心得。
于是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腌制泡菜上的技术的进步,泡菜的味道也变得更加多样、更加美味,甚至成了一道代表性的美食。
“靠山吃山”的食材获取方式
仅仅只是泡菜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而古朝鲜受限于地形和气候。
朝鲜半岛绝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这样的地形地势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所以在古朝鲜“三国时代”之前,人们只能通过打猎、挖野菜来维持基本的生存——白菜就是其中的一种。
不过,在上面我们就已经提到过了,因为白菜是季节性蔬菜,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当时的人非常天才的将新鲜白菜制作成了腌制品,也就是“泡菜”,用以维持人民一年四季对蔬菜的需求。
只有白菜是不够的,为了寻找到足够的食物,当时的人经常要在山里面寻找能够食用的食材,蘑菇、野兔、野鸡、野猪等都是他们的狩猎对象。
然而,挖野菜尚且会遇到有毒的野菜,何况是打猎?当时的山林并没有现在这么安全,遇到大型野生动物是常事,即使猎户们三五成群一起走,也免不了会遇到生命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免不了会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其实不仅是古朝鲜,几乎每一个地区的人在进入封建社会之前,都会对自然抱有极高的敬畏之心,这是在对生存以及生命产生渴望与希望之后产生的一种心态。
他们坚信,自然能够给他们带来食物,能够让他们生存下去,这是一种刻进骨血里的思想,哪怕是到了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现在,这种思想也一直存在。
不同的是,原始社会的人能够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与畏惧,而现代的人则是通过更为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其实全世界都差不达成了这个共识,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份子,现在无非就是科技工业进步了,才好想着要征服自然。
哪怕最后无法征服自然界,但是总能统治动物界嘛。人类的群居,科技的加持,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几乎很小很小的地方!
所以,对于古朝鲜的人来说,“自然”不仅是他们获得生存物料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值得他们尊敬与畏惧的一个特殊的“个体”,于是便也就形成了以“自然”为核心的饮食文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前者的代表性食材是白菜,后者则是海鲜。
说起海鲜,可能很多人会想起小日本,毕竟小日本的生食的确挺出名,但朝鲜半岛上的居民对海鲜的热爱也不遑多让。
朝鲜半岛到底还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地带:它的东边靠近日本海、西边靠近黄海;这里不仅拥有超过8600公里的无污染海岸线,而且还是世界三大渔场之一的西太平洋渔场的“邻居”,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据官方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半岛东西海岸可作商品的各类水产达到了上千种;市场占比较为大的鱼类,比如雷鱼、鳕鱼等,其产量达到了将近20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