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做战神 > 第648章 自信的来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咬金双眉微蹙,目光投向齐王府所在之处,眼中透露出些许好奇之色。面对秦琼的质问,程大胖子只是干笑两声:\"嘿……秦二哥啊,你也知道咱老程一向好奇心重嘛!\"

秦琼何等聪慧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当下便明白过来:\"这么说来,陛下让你盯着齐王李佑,可是有所察觉?\"

程咬金挠挠头,并未正面作答,而是含糊其辞地道:\"齐王李佑近来得一武王相助,陛下对此自是颇为好奇。\"

秦琼对这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事并不上心,他所热衷者唯有沙场征战而已。听闻此言,他恍然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方才见你那般模样。\"

李佑身旁突现武王身影,李二焉能不心生警惕?毕竟当年他正是凭借赫赫武功,于玄武门浴血奋战方得帝位。如今眼见自己的儿子势力渐涨,又有强力外援投靠,岂能不担心其生出异心?

于是乎,此次程咬金领命而出,肩负重任——彻查李佑背后究竟隐藏着何方神圣。李二深知以武立国之艰,最怕便是子孙不肖,起兵谋反。故对李佑一事格外关注,务必查明真相,防患于未然。

想要造反,必然离不开强大的武力支撑,如果说武王现世还只是让李二心生警惕的话,那么当得知武王出现在李佑身旁时,李二便真正感到如临大敌般的紧张起来。

因为拥有一名武王作为助力,也就意味着李佑具备了向自己发起挑战的资本与底气。

直到此刻,秦琼方才恍然大悟过来,终于理解了为何程咬金在此前一直沉默寡言,并且对待李佑的态度如此恶劣。

原来他肩负着这样一个重要使命,所以态度自然无法友好亲切,否则最终得出的调查结论连李二本人恐怕都会难以置信。

\"那么依你之见,应当如何去彻查此事呢?\"秦琼皱起眉头,流露出些许疑惑之色问道。

然而出乎意料地是,程咬金却显得异常轻松随意地反问道:\"这件事情真的还有必要再继续追查下去吗?\"

秦琼闻言不禁一怔,满脸狐疑地追问道:\"老程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

只见程咬金嘴角微微上扬,嘿然笑道:\"李佑在面临北方战局即将爆发之际,不仅毫无出兵援助之意,反倒暗中图谋不轨、耍尽心机手段,此等行径岂不是明摆着要造反叛逆嘛!\"

大唐的府兵向来由李二牢牢把控着,但如今李佑却胆敢卡住大军不让其出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程咬金所言毫无差错,因为此举几乎等同于给李二下套啊!

\"确实如此,可我们该如何向陛下禀报此事呢?你可有主意?\"

\"如实说便是了。\"程咬金嘿然一笑,颇有些阴险狡诈之意。

\"老程啊,你这般做可是会害死李佑的。\"秦琼嘴角泛起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原来李佑不仅冒犯了房俊,连他秦琼也一并得罪了。

想当初自己久病缠身,已无多少上阵杀敌的机会,好不容易身体略有康复,可以重新披挂上阵,却被李佑硬生生地拦下不许出征。

这哪里仅仅是得罪那么简单,简直就是断送了他的仕途前程啊!

\"无妨,大不了日后封他一个郡王当当,总不至于有性命之忧吧。\"然而,郡王这个头衔基本上也就和堂兄弟们平起平坐罢了,如果李佑真成了郡王,那可真是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了。

“也是!”秦琼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厚道的笑容回应道。

李佑气鼓鼓地回到齐王府后,二话不说便直接下达命令关闭王府,并对外宣称自己生病无法出门。

然而此刻,文留却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看起来完全没有闭关修炼的样子。

“殿下,事情已经确定无误了。契丹和溪族已经开始南下进军,此外,连薛延陀也加入其中。”文留语气严肃地说道。

“什么?薛延陀竟然也被说服参战了?”李佑满脸惊愕之色,要知道这薛延陀向来以谨慎着称,尽管有时表现得十分狂妄,但近期却异常安稳。

他们并非不想对大唐动手,只是因为大唐如今实力强大,而他们之前吞下的土地尚未完全消化。此时贸然出兵实在太过冒险,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唐其实早就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出手惩治一番,可惜一直苦无良机。若是薛延陀真的胆敢出兵挑衅,那么大唐的李积必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定会让他们尝到苦头、受到深刻的教训。

“薛延陀竟敢对着李唐张牙舞爪?”李佑心情愈发郁闷,实在想不通薛延陀究竟何来的这般底气。毕竟大唐可是灭掉了他们的旧主——东突厥,而且当初东突厥灭亡时,薛延陀也是参与者之一啊。

当初本欲兴兵讨伐,未曾想东突厥如此不堪一击,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薛延陀见状便心生怯意,未敢轻举妄动。

\"若是往昔岁月,他们自是万万不敢,但今时不同往日矣。\"文留微微一笑,轻声说道。

李佑心头忽地涌起一股不祥之感:\"何出此言?\"

\"皆因殿下如今正在暗中相助于他们啊!您不是已然作出决断了么?雍奴城将得不到任何骑兵增援。\"文留狡黠地笑了笑,目光悠然地落在一脸惊愕失措的李佑身上,神色自若至极。

\"你......你竟敢......\"李佑惊得瞠目结舌,一时间语塞难言。此刻他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文留精心设下的陷阱,让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原本,即便面对秦琼与程咬金这样的猛将,甚至直面李二陛下,他亦能够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正在全力剿灭海盗。

然而事到如今,局势已完全失控,薛延陀洞悉真相后,他已无路可退。薛延陀绝不会容忍他临阵退缩,日后但凡有所图谋,必以逼迫其狼狈为奸相要挟。

“殿下难道还没有下定决心吗?”文留满脸狐疑地看着李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仿佛在看待一个无法理解的谜团一般。他的表情轻松自在,丝毫没有焦急之色,反而显得异常淡定、从容。

“你......”李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群人心怀叵测,居心不良,其目的就是要搅乱整个大唐江山。

而自己,则不幸成为了他们手中的一把利刃,被硬生生地逼入绝境。此刻,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自责,后悔当初为何会卷入这样的事情当中。

“殿下若是不愿去做,那么在下可以亲自前去向秦琼和程咬金说明情况。”文留的语气越发坚定,似乎对自己的计划胸有成竹。

“你去找他们说什么?”李佑脸色骤变,惊恐万分地问道。

“当然是告诉他们,我们完全有能力派出精锐的骑兵部队。此前之所以按兵不动,完全是殿下您欺骗了他们啊!”文留越说越是得意洋洋,整个人的气势也与往日截然不同,变得愈发自信满满起来。

李佑的呼吸变得愈发急促沉重:“好哇!真好!你们莫非早就预谋已久了不成?”

“并无此事,一切都是从房俊遇袭那时才开始谋划布局的。”文留轻描淡写的回答道,但他的这番言辞却令李佑的呼吸越发沉重起来。

房俊的封地早就定了,他的封地是齐地,定下之后就遇上了文留,而文留仅仅在之后就出手了。

这无疑是一场针对房俊精心策划的惊天大阴谋,而可怜的他却浑然不知,自己仅仅只是这盘棋局中的一把利刃罢了。

“你们可真是机关算尽啊!但我想问问,究竟是谁给了你们如此大的胆子呢?”李佑的神情极为紧张。

要知道,此时此刻的房俊已然踏入武王之境,实力深不可测。正因为如此,李佑才会迫不及待地对其痛下杀手。

而文留之所以能够成功说动李佑参与其中,也正是看准了房俊如今势如破竹般的崛起速度。如果他们再不果断采取行动,恐怕日后将再无任何胜算可言。

“所谓的底气?哼,像我这种水平的角色,在组织里根本不值一提,比我更厉害的高手至少还有五十个!难道这样还不够吗?”文留一脸得意地说道。

“不可能!武王境界的强者,你们居然拥有数十位之多,这怎么可能?”李佑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的神情。

“没错,确实不太可能。但别忘了,我们还有更为恐怖的存在——武尊!”文留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自傲,仿佛胜券在握一般。

这份自信并非毫无来由,毕竟他所背靠的那个神秘组织,连李佑这样的人物都会被吓得屁滚尿流。

武王多达数十人,甚至还有实力通天的武尊坐镇,这意味着什么?这简直就是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如此豪华的阵容配置,放眼整个江湖,又有谁敢轻易招惹?

“那你们为何不直接灭杀房俊?”李佑瞪大眼睛,满脸都是疑惑和不解之色,以他们展现出来的实力来看,想要杀掉房俊简直易如反掌,但却搞出这么多事情来,实在令人费解。

李佑心里暗自嘀咕着,如果拥有这般强大实力,根本无需耍弄阴谋诡计,只需正面交锋便能轻松击溃敌人。

“你说得固然没错,但我们亦有自身所需探寻之事。”文留等人显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至于具体原因,则无人知晓。

李佑听闻此言,不禁感到一阵沮丧,原本高昂的兴致瞬间跌落谷底。他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洞悉全局、尽在掌握,然而此刻才惊觉,原来自己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罢了,甚至可能是个无关紧要的存在。

经历了短暂的绝望后,李佑的心中突然涌起一丝喜悦:“你们背后的势力如此强大,莫非无法助我登上皇位吗?”

这个念头一出现,便如同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毕竟,若是得到这股神秘力量的支持,那么他成为皇帝的几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然而,面对李佑满怀期待的目光,对方只是淡淡地回应道:“我们不能轻易出手,更不能暴露身份。因此,这片天下仍需你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

听到这里,李佑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再次熄灭,心情愈发沉重起来。

文留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显然他已经察觉到其中存在诸多限制。

\"不能出手?\"李佑心中刚刚燃起的喜悦之情,瞬间又被浇灭了。他原本满心期待,却不想得到这样的结果。

然而,文留并未失去信心,反而显得格外自信:\"只是目前暂时无法动手罢了。只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未来必定属于我们!\"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仿佛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草原之上,薛延陀一族的大军正紧锣密鼓地集结起来。这次,他们计划出征两万兵力,而且绝非虚张声势,而是实实在在地派出整整两万人马。

如此规模庞大的军事行动,在草原上实属罕见,甚至可能数十年都难得一见。毕竟,两万名精锐的骑兵一同出动,对于小小的雍奴来说,无疑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堪称一场末日般的灾难。

\"可汗,我们为何要轻易出兵呢?主动去招惹强大的大唐并非明智之举啊!东突厥的下场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薛延陀族内,仍有许多人心存疑虑,对此次出征持保留态度。他们深知与大唐对抗的风险,担心会重蹈覆辙。

“再说,现在出兵攻打雍奴,得到的东西实在有限,得不偿失。”那人见薛延陀可汗没有表示,再次开口了。

“这一次咱们兴师动众,并不是为了寻常的金银财帛和粮草物资,而是为了得到一个关键人物。”薛延陀可汗的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丝狡黠与得意。

听到这话,先前发言的那人顿时瞠目结舌:“只为了一个人?难不成是长孙皇后吗?即便她貌若天仙、倾国倾城,咱们也犯不着如此仓促地出兵去抢夺啊!”

众人面面相觑,皆感震惊不已。此次出征居然只是为了抢掠一个人,更让他们惊愕的是,这个目标竟然可能是长孙皇后!

“你们都胡思乱想些什么呢!倘若真对长孙皇后来个突然袭击,李世民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调动全部力量将我们剿灭干净,我可没那么愚蠢!”薛延陀可汗语气坚定地反驳道。

紧接着,有人好奇地追问:“那究竟是为了何人,值得我们出动整整两万人马?”

薛延陀可汗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之光,压低声音回答道:“此乃房俊,他可是手握众多独门绝技之人呐!只要能把他搞到手,咱们绝对能够大发一笔横财!”说罢,薛延陀可汗脸上流露出充满渴望的笑容。

要知道,草原地区资源极度匮乏,这也是他们频频洗劫南方中原的根本缘由所在。如今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眼前,怎能不让人心动呢?

如果能够获得房俊所掌握的技艺,那么草原地区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商业活动,从此以后便无需再以命相搏、在刀光剑影之中讨生活了。

“技艺?可汗竟然是为了那些技艺?”许多人脸上都流露出惊愕之色,他们深知这些技艺确实非同凡响,可以制造出不计其数的物品来。

没错!正是如此!薛延陀可汗可称得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他一眼便洞悉了草原所存在的问题所在。

由于缺乏各种工艺技术,我们草原一直备受中原的欺压与凌辱。倘若能够掌握这些技艺,那么草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草原的经济来源几乎完全依赖于牧草资源,但牧草的生长并非易事,更何况这里气候干旱少雨,使得游牧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若用后世之人的话语来描述,则可以说:能量的转换过程必然伴随着损耗。在草原的生态系统中,多出了这样一个环节——即将青草转化为肉类食品,然后才能成为人们真正的食物供给。

仅仅这一道额外的环节,就足以令整个草原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通常情况下,能量转换过程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已经算是极高水平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叠加了一层,能量转换将会损失数倍之多。

\"可汗,那些技艺是否能够在草原上应用呢?\"

\"当然可以,它们简直就是为这片土地量身定制的!这些神奇的技艺不仅可以去除羊毛的腥臭味,还能够将羊毛编织成华丽的衣物。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技艺,那么我们将不再被视为蛮族。\"

文焕的传承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文化繁荣昌盛时,往往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只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才会开始关注礼仪等精神层面的追求。否则,在饥饿难耐的状态下,谁还有心思去顾及所谓的礼节呢?

\"那么,再召集一万名年轻力壮的士兵吧。我听闻契丹和溪族也已经行动起来了,预计不久后将会爆发一场激烈的战争。\" 为了争夺这些宝贵的技艺,各方势力不惜拼个你死我活,这种局面早已在意料之中。尽管薛延陀实力强大,但要称其天下无敌恐怕还是有些言过其实。

\"好的,那就立刻增派一万大军!\"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他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薛延陀与契丹、溪族有所不同,它不仅地域辽阔,还拥有一支强大而精锐的军队。实际上,游牧民族大多属于全民皆兵体制,平日里人们各自分散放牧,一旦战事来临便迅速集结成军。

然而,薛延陀却略有独特之处,他们设有自己的王庭,并拥有规模可观且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

\"此次正好借机将契丹和溪族一举消灭。\"薛延陀可汗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如今的薛延陀已无惧于周围那些弱小部落,但对大唐的精锐之师仍心存忌惮——毕竟大唐的军力名副其实。

\"可汗英明神武!我等立即着手筹备大军。\"听到可汗此言,众人齐声高呼,表示拥护。原来,契丹和溪族妄图独占那项神乎其技的技艺,这无疑令薛延陀感到十分不快。

\"那就动手吧!攻下他们,生擒房俊,剿灭契丹和溪族!\"可汗一声令下,决心已定。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薛延陀的大军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即将涌动而出,这一举动让许多人大跌眼镜、震惊不已!而当这个消息传到高句立时,更是引起了一片哗然和恐慌。

\"天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薛延陀怎么会突然有如此大的底气呢?\"人们纷纷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惊愕与疑惑。

要知道,对于向中原进军一事,高句丽可是最有发言权的一方。想当年,隋朝的大军曾在此折戟沉沙,无数尸骨埋葬于高句丽的土地之上。尽管如今的大唐实力不容小觑,但高句丽并未将其放在眼里。

高句丽所处之地地势险要且气候严寒异常,这使得李唐大军一旦踏入此地便犹如陷入冰窖般举步维艰,战斗力直线下降甚至荡然无存;

此外由于粮食运输路途遥远艰难险阻重重,大唐几乎无法动员超过二十万规模庞大之军前来征讨。然而高句丽自身拥兵达五十万众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若兵力少于二十万则几无胜算可言。

即便占据着种种优势条件看似胜券在握高句丽仍然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南侵反而选择静观其变按兵不动静待时机到来再做打算......

薛延陀相较于高句丽而言,实力稍逊一筹,但此刻却选择了南侵之路。

众人议论纷纷:“薛延陀此番行动,想必是觊觎那神奇的羊毛技艺,如今已做好全面发兵的准备。”

有人感叹道:“羊毛技艺确实足以令草原各部疯狂,拥有它便等同于握住了繁荣昌盛的钥匙。”

皇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所言甚是,然而这技艺是否有福消受还得看他们有无那个命数。现今之大唐绝非昔日之隋朝可比。”

自大唐建国以来,长期未动干戈,一心致力于休养生息。也许是因为力有不逮,然而休养生息才是重中之重。

历经多年的调养生息后,大唐逐渐焕发生机,不仅新生儿数量大增,整个国家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此时挑衅大唐实非明智之举,毕竟大唐军力雄厚,且发展迅猛,其势如破竹,令人心生畏惧。有人劝解道:“大唐目前最好还是避免与之交恶,否则后果难料啊。”

“是……”

“只是本王很是好奇,这薛延陀是哪来的底气,要知道惹了李二,那是要灭族的。”

高句丽的皇宫中,不少人都露出了不解的神情。

契丹和溪族出手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出手按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他们也会被薛延陀吞并。

搏一搏也许能获得一些利益。

可薛延陀没有这种压力,也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完全没有必要冒险的。

“这一点我们不清楚,估计是得到了什么重要的消息。”

事实上没有人清楚薛延陀为何出兵,大部分人都在观望。

房俊也不知道薛延陀已经准备出兵,此时正在城头看着城墙一点点的拔地而起。

为了修筑这座天津城,房俊可谓是不遗余力了,砖窑就建造了上百座,每天生产的砖不计其数,为了加快速度,房俊更是用水泥浇筑。

南方也在不断的运送来石头,小石子,还有黄河旖旎。

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原材料的。

“抓紧时间,在蛮族兵临城下之前,一定要修筑起三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