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屈的地图,是一副完整版本的亚洲地图,上边最西边一直延伸到高加索山脉,最南边涵盖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甚至连南洋群岛他都画了草图。
然后在上边,直接按照他的记忆,将天下分为十五州。
北六州:幽、冀、并、雍、凉、禺。
中四州:豫、兖、青、徐。
南五州:扬、荆、益、广、滇。
其中,北六州十分辽阔。
幽州涵盖了海河流域、辽河流域、东北平原、朝鲜半岛,涵盖东西伯利亚并一直延伸到了北极。
冀州比较小,就是单纯的河北平原。
并州又比较大,从山西开始划,将哈拉和林以东的蒙古高原乃至中西伯利亚涵盖了进去。
雍州就是陕西、陇右、汉中再加上河套,哈拉和林以西的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亚。
凉州则是河西走廊以及青藏高原部份地盘。
禺州就是新疆一直延伸到中亚乃至西亚。
而中四州,就是现在的大邑商的核心区。
豫州为河洛之地,天下之中。
兖州为黄河与济水之间的肥沃地区,虽然黄河泛滥的时候,这里日子不好过,但水草丰美,一直都是极佳的牧场,一半左右的大邑商牛马,就在这里产生。
青州则是济水以南,奄商以东。
徐州则是以彭氏为核心,涵盖淮河南北一直到后世的长江以北地区。
而南五州也是庞大。
扬州则是长江以南的东南区域,涵盖台湾岛、琉球列岛、东瀛列岛、吕宋群岛。
没错,辛屈将海上的岛屿也画了进来,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现在打不下来,不代表以后打不下来。
荆州就是两湖地区加上重庆、贵州,当然现在云梦泽还在,这边开发并不容易。
益州就是四川盆地外加西康,基本上与后世的四川省一般大。
广州则是两广加缅甸以东的所有地盘,也包括了马来半岛、南洋群岛,一直延伸到土澳。
滇州就是云南、缅甸、印度半岛。
其实仔细看完,大家伙也发现了原因,那就是辛屈是按照山川河流以及商路划分的。
十五州的核心城市,全部摆在了贸易枢纽上,重庆是划给了荆州,那么进入黔地的通道之一,就是重庆那边的河流,因此黔地划给荆州也合乎情理。
十五州的区划,本质上还是延续了燕国的商贸体系,辛屈也没藏着,继续说道:“十五州之后会安排州牧、刺史、霸府、别驾。
州牧者为总管,负责监督朝廷下发地方的任务进度。
刺史监督郡县法制与普法。
霸府则是掌军,一州内,会有数个霸府,一个霸府也可能横跨几个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降低治理成本,州牧与霸府协理,让燕国的军队,哪里都能开过去。
至于别驾,总管地方财务,若是朝廷没有安排州牧,别驾也兼领地方行政。
此外,方才说了,郡县制。
以后,燕国执行州郡县为主的三级治理体系,这三级主官,必须由朝廷任命。
除此之外,那么县之下的邑,任免权交给州牧;邑下的社,任免权交给郡守。
然后就是地方的封君体系。
之前只封到了乡、村两级,现在增加一级为邦。
刺史有权巡视各邦。
各邦下属的乡、村,只能叫圩、集。”
辛屈让人拿出了另一套图。
燕国的行政体系,就变成了:朝廷——州——郡——县邦——邑乡、圩——社村、集。
“其中,邦同方意,乌桓属国,则为郡这个等级,属国之下的酋长,就是县、邑这一套品级。
系统规划之后,也是为了能让所有人知道,如何贯彻朝廷意志。
毕竟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大邑商,盘踞了中原几百年的庞然大物。
若是我们不能将力气与意志凝聚,等待我们的,只会是灭亡。
所以,必须联合!”
辛屈这话,也没毛病,众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人关注点不在这里,而是问道:“那么如何协调赋税征收?”
这才是关键。
听辛屈唠叨和大饼了一通,他们才不会管辛屈如何安排,他们只在意他们能够得到什么利益。
辛屈笑了笑说:“按照爵位分税。除了之前朝廷规定的均田制度之外,每年朝廷会有一定结余。
其中两成,会拿来作为奖励,根据在职有爵位的从官品轶,从上到下,一起分润这一笔俸禄。”
“两成?”
“在官品轶?”
众人面面相觑。
辛屈让人将屏风翻转过来,又摊开了一张帛布,上边赫然是九品十八级。
“这就是九品十八级的品轶制度。”辛屈指着上边说,“爵位,是所有人在地方的利益,朝廷给予免税,以及上战场征伐敌人的特权。”
没错,对外战争,是特权!
尤其是冷兵器时代,不是谁都有资格上战场的,不论古今中外,对外战争,除了转移矛盾,就是抢掠财货。
不能发财,谁愿意上战场呢?
辛屈看他们有点骚动,赶紧按了按:“除了地方之外,还会有职官与加衔两个系统,职官就是管事,加衔则是有爵位之后,你立功了,但你没有通过职官考核,朝廷给予的特殊待遇,以及选吏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你的荣耀。
职官与加衔,分为九品十八级,九品十八级,代表了你们拥有年终俸禄分润的部分。
当然,若是当年遭了灾,遇了难,亏空了那么当年没了,其中赤字,也得补齐,什么时候补齐,什么时候再发。
或者有谁背叛燕国、贪腐夺爵、抄家充公之后的财货补齐了赤字,当年的也会直接发。”
辛屈扫了一眼姚姓与风姓的几个贵族,吓得他们脊背一寒。
有一种被盯上的感觉。
辛屈冷笑一声,更是让他们冷汗直冒,差点没倒下。
“还是那句话,能者上,庸者下。如何选吏,开科来选。学而优则仕。”
辛屈敲了敲桌案:“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管理地方,如何发展地方,那就让有能力的人来。只要你们立功,加衔是少不了你们的。就算不能分到大头,也能分到一部分燕国发展的红利。
就比如,接下来朝廷的丙丁两个等级的奴隶,会进行一轮拍卖。
所得钱粮,除了用在燕国的建设之外,结余的部分,今年就能按照职官与加衔,分下去。
你们都是知道孤的规矩,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远征在外的勇士,拿命去拼,拿大头。
后勤驰援的功臣,也不会少你们的收益。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主君公正!”众人纷纷行礼。
辛屈看他们虽然只是躬身,但表情闪烁,淡笑道:“之后各府安排一下,尤其是冢宰府下属的稽勋司,开始考功。
之后整理出结果并张榜,你们都可以去看。
若是觉得谁做的不好,哪里有不对,可以直接发简来孤的桌案。
到冬月十月之前,孤会每个月让冢宰府发一份排名,一切公开,当然其中如何升迁,又做了什么事情,只能来孤这里申请,才能去查阅其中卷宗。
明白?”
“主君英明!”这一下众人声音不免大了几分。
而全程看戏的姚册,等这群人走后,才开口说:“你才回来,就不能让局面稳定一下再行动?”
辛屈听得此言,随手将毛笔丢在砚台上,站起身走下台阶:“舅父,争可以,斗可以,但过火了就不行。姚姓与风姓打生打死,只会让其他人看笑话。
可笑话这种事,孤不在意。真正让孤在意的是,你们争斗之前,没有解决掉该解决的其他势力。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伤了就意味着权利出现真空。当你们之中有人倒下了,谁来填补?
他们不会趁机上来吗?”
辛屈转过头,看向姚册,微微摇头:“舅父,你着相了。姚与风,在我离开之前,要做的应该是抓紧时间在地方扩张。在地方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不是在朝堂上,争夺孤特地丢下来的骨头。
这骨头是丢给归化人的。
是为了让他们对燕国和我,产生向心力的。
结果到现在,没人知道我的深意,都以为控制了朝廷,就能控制朝局。
若是真的可以控制,我的兵马何须扩张呢?”
姚册沉吟。
“新的制度,有新的玩法。部落贵族那一套,不适合接下来的燕国朝堂。九品十八级的品轶铺开之后,孤就完成了燕国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
就算有爵位又如何?没有治理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往上爬机会的。
之前的官学教育,已经培养了一批年轻人,这一次远征回来,他们功勋也都足够,正好可以撑得起燕国的州郡县治理体系。
而新的一批年轻人,也会很快加入学习。
上升通道不可能堵死的。姚姓与风姓,只是孤这一朝的外戚,传到了儿孙那一辈,又是其他外戚。
若是一直循环斗下去,从下边爬起来的官员,会怎么看待不给他们出头机会的朝堂?
我能用军功爵团结上下人,他们一样可以。
所以,您明白了吧?不是我想要改革,而是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
下一步,要天下的不是我,而是勋爵们。
年轻人会变成顶梁柱,孩子会变成年轻人。
我不推动迭代,下边也会逼着我们去推动。
到时候,您老都没了,其他亲戚上来胡搞,会怎么死的?”
姚册沉默,他很清楚辛屈说的对,但他还是……
“有加衔在,有封地在,失败了就去封地呆着,只要不是彻底的撕破脸,也没人会清算政敌。当然,这玩意儿,也就维系个几百年,或许某一天就有人打破了底线。但不管如何,路留了,能惠泽三五代人,这就是成功的制度。三代别宗,五代别祖,姚河表兄多生育几个儿孙,开枝散叶之后,总不会全部株连,您的血脉不也流传下来了?”
辛屈说完,姚册苦笑着说:“行,我就看着他们搅和。两不相帮。”
“这就对了。”辛屈满意的颔首,“再过个三五年时局稳定了,您老就致仕,北平皇城根,孤给您留一座府邸,保证让您康养。孤这里缺一个龙骧将军,让表兄上如何?”
“将军!”姚册眼前一亮,随后轻咳一声,“你看着安排就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