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闫埠贵再次求助
“舒宁,下班了啊。”
就在杨舒浩跟在王峰去华清大学上任后没两个月后,时间是66年的3月中旬,杨舒宁下班回到四合院,刚把车停好走出倒座房改的车库,就被笑脸相迎三大爷闫埠贵截住了。
“闫老师,怎么了,你找我有事?”
杨舒宁一看闫埠贵的样子,就知道闫埠贵这事有事求他了啊。因为此时的闫埠贵一脸局促样,有些想开口又难为情的样子。
“舒宁啊,我家解放也是老大不小了,高中毕业也有两年了,这工作也没有,我听说最近对城市里没工作的年轻人要统一送到农村去,不知道这事是不是真的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家解放就要去农村了啊。”
闫埠贵此时已经不在局促,神情变得交集。自从杨舒宁一家入住四合院,闫埠贵虽然还是精打细算,但现在的闫埠贵却和电视剧里的有了一些区别,起码他知道了亲情是不能算计的,是不能单纯得用金钱来衡量的。
“嗯,知识青年下乡是已经确定的事了,以前还可以找机会不去,但这次除了还在读书的学生和有工作的,其他的一律都要去农村。”
虽然知识分子去农村已经是推行了很多年的事情了,但之前这个政策执行的也不严,不过现在随着政策的收紧,像闫解放这样的没有工作又已经毕业的青年,下农村是已经无可避免的事情了。
把青年人放到农村接受锻炼,原因也是很简单,城市容量不够,厂子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够青年人分配,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一多,就容易引发某些不好的事情。
“舒宁啊,农村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也是知道的,解放也是被我耽误了,之前高中毕业后我还说给他找工作,但他说要考大学,大学嘛他又没考上,这才搞得他没工作。”
“我老阎只是一个教书的,也没什么关系,还请你帮帮忙,给我家解放安排一个工作,哪怕是临时工都可以,还请伱通融通融啊。”
闫埠贵一边和杨舒宁解释着闫解放高中毕业后没工作的原因,一边悄无声息得把一个信封塞到了杨舒宁的手里。
“闫老师,你可真是的,那文件还没落地呢,也许就不会落地了呢。而且临时工是临时工,正式工是正式工,你起码要有个明确的要求啊。”
杨舒宁一摸信封的厚度就有数了,八百块钱,算是以前一份正式工人工作的正常人情费用。不过现在这段时间却和以前有了区别,八百块现在只是一个临时工的价格。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小年轻手握钞票准备买房子,可他没有及时下手,左等右等,把原来的全款等成了首付。
过去几年虽然说国家鼓励知识青年去农村锻炼锻炼,但那是鼓励,不是必须啊。
有几个城里人愿意远离城市,去农村里面自己赚公分填饱肚子啊。虽然正式文件还没下发,但文件内容却已经被传出来了,老百姓们知道后自然是千方得为子女或者为自己谋出路,希望能找到工作,避免子女或者本人去农村受苦受难。
杨舒宁说完,就把闫埠贵刚才给的八百块钱交还了回去,他可不想接闫埠贵递来的烫手山芋。
他们家的确可以很轻松得帮人安排临时工,甚至是正式工人,杨舒宁也不介意帮闫埠贵这点小忙,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人性贪婪。
闫埠贵刚才的话语中,嘴上说着不介意临时工,但内心其实是想用八百块钱请杨舒宁帮忙安排一个正式工的。
所以杨舒宁必须让闫埠贵明确一下,这八百块钱是安排正式工还是临时工,如果是临时工,那八百块钱是够了,如果找别人的话估计安排的就是市场上比较差的工种,但杨舒宁可以帮忙安排比较好的那种,比如街道办的临时工,或者轧钢厂这类企业里坐办公室的临时工。
至于正式工,杨舒宁可不会来开这个头,按照现在的行情,八百块钱就想买个正式工?那不是开玩笑呢,去年或者明年才差不多,说明年可以是因为今年政策落地后,明年竞争岗位的人就少了,行情恢复了正常。
“舒宁,看你这话说的,闫老师我要求不高,只要是份工作就行,哪怕是去街道里扫马路都行。”
闫埠贵可不敢收回这八百块钱,这可是救自己二儿子出苦海的良药啊。自己也知道了杨舒宁的顾虑,不就是自己话没说清楚嘛。闫埠贵现在可没有什么要求,也不敢有什么要求,万一弄不好,自己的儿子就要去农村了啊。
“噗呲!”
“闫老师,不好意思啊,打了个喷嚏。既然你没什么要求,那你就回家等我消息吧。”
听到闫埠贵明确的话,杨舒宁才安心收下了八百块钱。
至于刚才杨舒宁明为喷嚏实为暗笑的“噗呲”是因为杨舒宁想起来后来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杨舒宁记得后来改革,那些马路上扫大街的人全部被收归到了乡镇街道,只要没犯过错误的,一律聘用为事业编。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啊,在当时大把企业员工下岗时,扫大街的却稳得一比。
随后杨舒宁又想到了自己前世的小爷爷,当了十来年的民办教师,后来觉得这点收入不够养家糊口了,想了很久准备辞职去下海闯荡下,没想到刚下定辞职的决心,五爷爷就通知他,他被专成在编教师了。后来退休时每月拿着八千多的退休工资,他那几个下海的前同事,反倒因为经商失利,穷困潦倒。
“行,有舒宁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我家解放就麻烦你了啊。”
闫埠贵看到杨舒宁把信封放进衣服口袋,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妈,闫老师求我给他家闫解放安排一个临时工,要不就您受累,帮忙给他家安排一个呗。”
“喏,这是闫老师给您的辛苦费。”
杨舒宁一到厨房,就看到杨母在忙碌,想到闫解放的事情,索性就把这事交给自己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