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万物皆可穷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万物皆可穷理

南京皇宫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

建文四年,太宗皇帝朱棣攻破京城,烧毁了奉天殿等主要宫殿。

经过简单休整,其就在此即位皇帝,后又迁都北京。

洪熙元年,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欲还都南京,命人重新修葺南京皇城。

正统十四年,谨身殿、华盖殿被雷电击中起火。

嘉靖元年,秋七月,暴风雨,江水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皆坏。

整个南京皇宫,也就只有在两百多年前经过简单整修的奉天殿,及其偏殿能用。

朱由检两步并作两步,不过几息的时间,就走入了奉天殿。

马士英见着皇帝来了,急忙说道:“陛下,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阴谋造反,请陛下发兵征讨!”

“具体是什么情况?”朱由检倒没有急着下决定。

马士英解释道:“扬州知府任民育密报,福王和潞王已经暗中联络了湖广总兵左良玉,准备兴兵二十万顺江而下,清君侧!”

“清君侧?”

朱由检听着这三个字只觉得好笑。

自己身边,除了马士英臭名昭着之外,其他的官员都享誉士林。

“对,就是清君侧,福王朱由崧说,陛下身边全是小人,不能担当匡扶大明之重任,只要靠他来辅政,大明才有中兴之日!”马士英补充道。

“臭不要脸!”朱由检问道:“湖广总督袁继咸可有密折呈上?王永吉又去做什么了?”

马士英回答道:“兴许袁继咸已经被福王和潞王收买了,王学士正赶去京营,点校兵马!”

听着此言,朱由检却是不信。

袁继咸,江西宜春人,后世与文天祥、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

其被鞑子俘虏之后,拒不投降,英勇就义。

这种人怎么可能做出大节有亏的事情?

“慌什么慌?”

朱由检冷声说道:“将任民育的密报给朕看看!”

马士英当即从怀中掏出,双手托着呈了上来。

朱由检打开一看,原来福王和潞王两人只是有这个想法,并且在暗中招募兵马,其和左良玉勾结之事,只是两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没有得到回报。

以左良玉贪生怕死的性格,其必然不会应允。

想到此处,朱由检不由得心中大定,说道:“让王永吉立刻过来!”

马士英都急的满头大汗了,见皇帝依旧不慌不忙,劝谏道:“陛下,赶紧诏令孟部堂和王部堂率军勤王啊!”

若是以前的崇祯皇帝兴许会同意此策,但朱由检却知道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是两个废物,根本就不用担心,于是说道:“不急,朕自有打算!”

不多时,王永吉和守备太监韩赞周就赶了过来。

朱由检制止住了正准备行礼的两人,问道:“情况朕都知道了,也没什么好着急的,朕面对十万鞑子都没有露出惧色,何况这两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陛下不可掉以轻心!”王永吉劝道。

朱由检点头说道:“南京京营现在是谁在负责?还有多少兵马能用?扬州府的守备将军又是谁?”

韩赞周站出来回答道:“南京经营是由都督同知刘肇基在负责,有两万人可用。扬州的守备将军已经跟随黄得功移镇徐州府了,暂时没有守备将军在任。”

“两万人够了,按照任育民的奏报,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暗中招募的士兵,也不过才一两千人。”

顿了顿,朱由检继续说道:“韩大伴,你和刘肇基两人一起,统率一万大军立刻渡江。

同时传令给任育民,看他能否找到机会,将其两人贼首抓住或者杀掉!

最后,传令给湖广总督袁继咸,让其密切注意左良玉的动向。”

听着皇帝极有条理的安排,众人心中大定。

“臣遵命!”

“奴才遵命!”

……

三人同时离开后,朱由检也没有了睡意,问道:“找到宋应星了没有?”

王承恩回答道:“这运气确是极好!本来宋应星都准备坐船去天津了,可在听到陛下驾临南京之后,就没有出发,并且还去南京吏部报备了。”

“快召他来见!”朱由检面露喜色。

找到这个大科学家,以后大明的科学事业就有人来引领了。

半个时辰后,宋应星在王承恩的带领下,踏入了奉天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瞧着躬身跪地的宋应星,朱由检急忙从龙椅上走了下来,将其扶起,笑道:“朕等爱卿多时了!”

一直以来,宋应星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皇帝从哪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今年已经五十有七,头发都要全白了。

这大半生,不管是从功名上,还是从学术上,都没有获得什么成就。

“陛下,微臣……”

朱由检知道他说想说的是什么,立刻打断道:“横渠先生曾言,世界万物统一于气,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可见,气散则无形可见。朕也深以为然,听闻你对关学多有研究,所以才将你召来讨论学问。”

“微臣的后半生确实一直在研究横渠先生的学问,并且略有所得!”宋应星捋须笑道,一派大儒的模样。

朱由检问道:“不知先生可否将所得传授于朕?”

“这是微臣的幸事!”

宋永兴躬身说道:“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我关学门人认为万物皆可穷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

“那和王守仁的心学所提倡的格物致知,又有什么区别?”朱由检问道。

宋应星回答道:“我关学主要注重实践,而心学则主要注重修心。当然心学也有可取之处,陛下可召心学大儒询问。”

“不知先生可实践出了什么真理?”朱由检又问道。

这个问题恰好挠到了宋应星的痒处。

他当即说道:“陛下可知咱们说话声音是如何能传入对方的耳中吗?”

当然是空气!

朱由检心中暗笑,但还是装出一副虚心向学的模样,说道:“朕以为,我们两人的距离之间,并不是完全虚无的,而是有某种特殊的存在,能够传递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