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每一份汇报,都如同一颗精心布局的棋子,精准无误地落入裴元峥预设的棋局之中。

在各郡太守的汇报声此起彼伏之时,裴元峥始终不动声色。

他只是目光平静地观察着杨侗的表情。

直到看到杨侗原本略带倦怠的眼神逐渐变得专注,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裴元峥深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他就是用这种方式,让杨侗清楚地认识到。

只有在自己的带领下,大隋才能打破内忧外患的困局,走向光明的未来。

此时,裴元峥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而锐利。

他扫视了一圈朝堂,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陛下,如今国家局势稳定,百姓生活日益富足,这是陛下圣明,也是诸位同僚共同努力的结果。”

“然而,瓦岗贼寇仍在四处肆虐,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田园荒芜,村落残破。”

“为保我大隋百姓的安宁,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臣以为,年后应出征瓦岗,彻底铲除这股贼寇,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说到此处,裴元峥身形微微一转,向身后的侍从投去一道示意的目光。

侍从心领神会,双手捧着一份用丝帛精心绘制的作战计划,快步上前。

裴元峥双手稳稳地将作战计划托起,身体微微前倾,语气笃定地说道。

“陛下,臣为此次出征瓦岗贼寇,殚精竭虑,制定了这份详细的作战计划。”

“从兵力的调配部署、行军的路线规划,到粮草的筹备运输,臣都进行了周全的安排。”

他微微一顿,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继续说道。

“当下,我军兵强马壮,将士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

“凭借如此精锐之师,定能大获全胜,将瓦岗贼寇一网打尽。”

杨侗听完,神色专注,伸手接过作战计划。

他缓缓展开丝帛,目光在上面仔细地审视着,时而微微皱眉思考,时而轻轻点头。

良久,杨侗抬起头,脸上露出了认可的神情。

微微点头,声音清晰地说道。

“裴爱卿考虑得如此周全,可见用心良苦。此次出征意义重大,朕就全权交予你。”

他的眼神中还怀着一丝期许,“望你早日凯旋,为百姓除害,为我大隋再立赫赫战功。”

得到杨侗的首肯,裴元峥立刻施礼回应。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此刻,朝堂内竟响起一片赞誉之声。

“裴大帅深谋远虑,有他挂帅出征,瓦岗贼寇必灭!”

“是啊,有裴大帅在,我大隋何愁不太平!”

这些赞誉声交织在一起,在大殿内久久回荡,为这场朝会增添了一份激昂振奋的氛围。

......

朝会结束后,宫廷宴会在甘露殿举行。

殿内装饰得金碧辉煌,红色灯笼高高挂起,洋溢着节日氛围。

巨大的宴席上摆满了珍馐美馔,山珍海味、美酒佳酿应有尽有。

乐师们奏响欢快的乐曲,舞女们身着五彩舞衣,翩翩起舞,轻盈的身姿如蝴蝶般穿梭在殿内。

就在众人举杯欢庆时,杨侗一改往日躲着不见的态度,主动召见裴元峥。

裴元峥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杨侗所在的偏殿。

偏殿内布置简洁而庄重,一张雕花龙椅摆放在中央,周围是精美的桌椅和装饰品。

杨侗独自坐在龙椅上,看到裴元峥进来,立刻站起身。

脸上带着谦恭的笑容,说道:“裴爱卿,快请坐。”

他亲自为裴元峥倒了一杯酒,接着说:“过去一年,多亏爱卿辛勤付出,朝廷才能如此稳定,朕敬你一杯。”

裴元峥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酒杯。

恭敬说道:“陛下过奖,这都是臣分内之事。”

“能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是臣的荣幸。”

两人在偏殿内相对而坐,殿内烛火摇曳,将杨侗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杨侗的神情陡然变得凝重,眉头紧锁,脸上满是挥之不去的阴霾。

他微微叹了口气,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与后怕。

“裴爱卿,此次王玄兰的刺杀,宛如一道惊雷,真的把朕吓得魂不附体。”

说着,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仿佛又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场景。

“朕这才如梦初醒,朝廷内部已然是危机四伏,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若不是爱卿及时出手,周密部署,朕恐怕早已性命不保,葬身于刺客之手。”

听到这话,裴元峥心中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杨侗此番态度转变的缘由。

看来王玄兰的刺杀,如同一场强烈的风暴,给杨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一事件让杨侗彻底看清了自己的处境。

他这个皇帝,在各方野心勃勃的势力眼中,不过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一个达成目的的工具。

那些势力一旦觉得无法掌控他,宁可将其毁掉,也绝不让他人得到。

如此一来,与其冒着风险逃出洛阳,四处奔波,还不如在这紫微城中,安安稳稳地做这个皇帝。

起码能在裴元峥的庇护下,维持着表面的威严与地位。

裴元峥见状,连忙拱手安慰道。

“陛下不必为此忧心忡忡,臣必定会加强护卫力量,精心挑选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将士,日夜守护陛下的安危。”

“同时,臣会暗中调查,尽快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一网打尽,还朝廷一个风清气正的朝堂。”

杨侗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神色稍缓。

“有裴爱卿在,朕就如同吃了定心丸,安心多了。”

“往后的日子,还望爱卿一如既往地辅佐朕,带领我大隋走向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

裴元峥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言辞恳切地说。

“臣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所托。”

“也望陛下以后能将心思更多地放在朝政上,倾听百姓的心声,为百姓谋福祉,如此方能不负天下所望。”

杨侗听出裴元峥话语中的深意,脸上瞬间闪过一丝尴尬。

但他很快调整情绪,恢复笑容,说道:“裴爱卿所言极是,朕以后定会勤勉为政,与爱卿齐心协力,治理好国家。”

“此次爱卿出征,凭借你的谋略与胆识,定能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说到此处,杨侗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到时候朕也为你封王,以彰显你的卓越功勋。”

裴元峥闻言,不禁一惊,连忙说道。

“可臣的父亲已经封王,而且是世袭罔替的楚王。”

“如今若再封臣为王,恐怕会引起诸多议论。”

杨侗爽朗地笑了起来,摆了摆手道。

“裴爱卿的功劳实在太大,堪称我大隋的中流砥柱。若是没有爱卿,我大隋恐怕早已在风雨飘摇中不复存在。”

“你的功绩,值得单独封王,而且这王爵之位,要在楚王之上。”

杨侗目光灼灼地看着裴元峥,“不知爱卿觉得一字并肩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