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除夕,阖家欢聚,楚王府上下一片喜庆。
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桌,美酒佳酿尽情畅饮,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守岁,直至深夜。
父子三人饮酒不少,又因新年的喜悦难以入眠,一夜未合眼。
正月初一,天际刚泛起鱼肚白,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驱散黑夜的凉意。
楚王府中,灯笼依旧散发着微弱光芒,照亮了院子里忙碌的身影。
裴氏父子三人已早早准备,前往紫微宫参加元日朝会。
三人走出府邸,门口的马车早已备好。
车厢装饰精美,漆木之上雕刻着繁复的花纹,车帘用蜀锦制成,绣着吉祥图案。
车夫恭敬地拉开帘子,三人依次上车。
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清脆声响。
一路上,天色渐亮,街道上热闹起来。
其他前往紫微宫的官员们也陆续出发,轿子、马车络绎不绝。
裴氏父子的马车与他们相遇,官员们相互拱手问候,互道新年祝福。
有的官员身着华丽朝服,神采奕奕;有的官员则略显疲惫,打着哈欠。
不多时,他们来到紫微城。
高大的城门巍峨耸立,朱红色的大门上装饰着金色门钉,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城墙上,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长枪,整齐站岗。
城门口,彩旗飘扬,灯笼高挂,处处彰显皇家威严。
进入紫微城,宽阔的道路两旁,宫殿气势恢宏。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五彩光芒。
朝会一般在紫微宫的乾阳殿举行。
就在乾阳殿外的广场上,凛冽寒风穿梭而过,却丝毫未能削弱众人对元日朝会的热忱。
裴仁基与裴元峥作为朝中一品大员,身姿挺拔,并肩而来。
裴仁基历经岁月的雕琢,沉稳老练尽显于举手投足之间;裴元峥则朝气蓬勃,举手投足散发着自信与果敢。
二人皆身着一袭紫色锦缎袍服,这锦缎是由苏杭顶尖织工耗费无数心血,采用复杂工艺精心织就。
不仅质地细腻柔软,更泛着华贵的光泽。
他们头戴三梁进贤冠,冠梁前高后低。
三道冠梁上镶嵌着温润洁白的美玉,雕刻着寓意吉祥与权力的纹路。
在他们身后,裴元庆也是身着紫色袍服阔步而来。
尽管同是紫色,其袍服所用丝绸在品质与色泽上,相较裴仁基和裴元峥的锦缎稍逊一筹。
裴元庆身为三品大将,则头戴武弁冠。
这武弁冠由坚固的皮革制成,线条硬朗,尽显武将的英武之气。
(小课堂:隋朝之时,朝服以紫色为贵,一般只有高级官员才着紫袍。
在冠饰方面,文臣通常戴进贤冠,冠梁的数量对应着官员品级,品级越高,冠梁越多。与之不同,武将则戴武弁冠。)
三人的身影在晨光的映照下,与周围身着各异朝服的官员相互映衬。
父子三人步入大殿,殿内灯火辉煌。
巨大的红色立柱支撑着殿顶,柱上雕刻的龙纹栩栩如生,似要腾空而起。
地面铺着光洁的大理石,倒映着官员们的身影。
此时,大殿内已聚集众多官员,他们按照品级和班次,整齐站立。
随着一声 “皇帝驾到”,杨侗在一众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大殿。
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
面色略显苍白,但眼神透着威严。
百官立刻整齐跪地,高呼 “万岁”,声音响彻大殿。
朝会开始,赞礼官高声唱礼,一系列繁琐礼节随之展开。
官员们在礼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叩拜、起身等仪式。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秩序井然。
接着,百官开始依次献上新年祝福与贺词。
一位官员手捧奏疏,恭敬上前。
说道:“陛下圣明,过去一年,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值此新年,愿陛下龙体安康,江山永固,国祚绵延。”
随后,他呈上精心准备的诗词,赞美皇帝的英明领导。
其他官员也纷纷效仿,言辞恳切,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
裴仁基、裴元峥和裴矩三人,因在朝中位高权重、地位尊崇。
于朝会的特定区域安然就坐,仅需坐着向皇帝致以祝贺。
裴元峥面带微笑,身姿微微前倾,向着高坐于龙椅之上的杨侗表达新年祝福。
其声朗朗,“愿陛下在新的一年,龙体安康,圣明烛照。”
“我大隋在陛下的英明统治下,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说话时,他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回顾往昔,每逢类似朝会场合,杨侗总是消极倦怠,对众多事务敷衍塞责,态度极为敷衍。
不是在朝会时心不在焉,目光游离,就是对大臣们的建言随意回应,毫无积极参与的热情。
然而今日,他却一反常态。
待裴元峥话音落下,杨侗坐直身躯,脸上浮现出难得的诚恳之色。
目光直视裴元峥,缓缓说道:“裴大帅,过去一年,你南征北战,为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日夜操劳。”
“在你的带领下,军队纪律严明,屡立战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国家日益昌盛,朕感激不已。”
其语气真挚,与往日判若两人,让在场众人纷纷侧目。
暗自揣测究竟是何缘故,致使皇帝有如此大的转变 。
裴元峥对于杨侗的态度转变,并未过多放在心上,只是礼貌性地笑了笑。
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淡然,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随后,他有条不紊地示意各郡继续上报情况。
随着裴元峥的指令下达,朝会现场一阵轻微的骚动。
紧接着,河南郡太守整了整官服,神情庄重地出列。
他声音洪亮清晰,开始汇报:“启禀陛下,在裴大帅的悉心指导与调度下,过去一年,河南郡大力兴修水利,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粮食收成比往年增长了三成有余。”
“百姓安居乐业,集市繁荣,商业税赋也大幅提升。”
“同时,郡内加强治安管理,盗贼几近绝迹,民众夜不闭户,一派太平景象。”
河南郡太守汇报完毕,其他郡的太守们依次上前,言辞中满是对裴元峥的赞誉与感激。
颍川郡太守激动地说道:“裴大帅推行的军垦政策,让我郡荒地变良田,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还让百姓增收致富。”
各郡的汇报,如同生动的画卷,徐徐展开。
让在场众人清晰地看到,在裴元峥的带领下,朝廷在农业、商业、治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振奋的气息,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对裴元峥的功绩赞不绝口。
而这一切,都是裴元峥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