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岐之地,在姬昌一族长达数万年的治理与经营下,已然成为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强大势力。

若姬昌一死,西岐必然会陷入混乱无序的局面。

毕竟西岐之地也不是铁板一块,境内各方势力势必会为了争夺资源而陷入激烈的纷争,境外异族也会趁此机会冲击。

如此一来,帝辛想要顺利掌控西岐境内的资源、人力等,无疑将变得极为困难。

即便强行派遣军队入驻,也会遭遇西岐各方势力的顽强抵抗,陷入战争泥潭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显然是帝辛极不愿看到的局面。

可若将姬昌囚禁在都城,以他为人质,情况则将截然不同。

西岐的一众臣子与百姓,大多对姬昌忠心耿耿。

这些人大概率会为了姬昌的安危,对帝辛言听计从。

帝辛此次饶姬昌一命,便可借此绝佳机会,名正言顺地插手西岐的事务。

甚至比之前预想的以信服自己的质子承袭诸侯之位更加顺畅,毕竟质子还有着自己的心思,

现在他帝辛可以随意为之,调遣西岐的兵力为大商征战四方,征收西岐的赋税以充实大商国库,将西岐的财富与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商的核心统治区域,

这样的话,西岐之地虽是诸侯之地,但却是完全归属帝辛统辖。

如同被帝辛牢牢攥在手中的一颗棋子,可任由他随意摆布。

要知道,整个大商如姬昌这般位高权重、手握一方大权的诸侯,总共才只有四个。

四方诸侯各据一方,在各自的领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事和财政大权,宛如国中之国,极大地分散了王权,对帝辛的统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若是能把西岐成功收入麾下,帝辛谋划已久的集权之举,就几近完成了四分之一。

其他诸侯眼见西岐被帝辛成功掌控,为求自保,也可能会主动向帝辛靠拢,接受更多中央的管制与约束。

如此一来,帝辛的集权大业将快速达成,或可成为名正言顺的当世人皇。

而且留着姬昌,帝辛还能向天下诸侯展示自己的 “仁慈”,彰显自己作为君王的宽广胸怀。

姬昌在诸侯之中素有威望,声名远扬。

若贸然将其处死,难免会让其他诸侯心生兔死狐悲之感,加深他们对帝辛的忌惮与反感。

相反则可以让诸侯们在敬畏之余,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宽厚与包容,从而减少因处置伯邑考父子可能引发的诸侯反感与不安,进一步巩固大商的统治根基。

如此一举多得的绝妙计划,帝辛又怎会不心动。

想到这里,帝辛微微眯起双眼,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商在自己的统治下,王权高度集中,国势蒸蒸日上,走向更加辉煌的美好景象。

随后就听帝辛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在宽敞的大殿内久久回荡:

“尔等可有决议?”

听到帝辛的话,殿中瞬间一静,原本热烈的议论之声戛然而止,

群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满是犹豫与思索。

方才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的场面,此刻已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过了半晌,才有一位身着绯色朝服的中年大臣,定了定神,率先走出队列。

就见他微微躬身,双手抱拳,对着殿上的帝辛恭敬地说道:

“启奏王上,臣以为,西伯侯姬昌虽罪责难逃,但其为大商兢兢业业数十载,南征北战,功勋赫赫,此次姬昌或许管教失职,但罪不至死,恳请王上开恩,饶他一命,以彰王上之仁慈,亦能安抚西岐民心。”

中年大臣说罢,之前说话的老臣也颤颤巍巍地迈出几步,走出群臣之列,对着殿上帝辛躬身行礼:

“王上,老臣附议,姬昌在诸侯间素有威望,若骤然将其处死,恐诸侯们心生不安,以为王上苛责,不利于大商的安稳,留姬昌一条性命,既能让他戴罪立功,也能向天下昭示王上的宽宏大量,稳固我大商根基。”

随着这两位大臣表态,殿中其他臣子们也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低声的议论声再次在殿内弥漫开来。

不一会儿,便有更多的臣子站出来,恳请饶姬昌死罪。

当然,殿中群臣之所以会有这般反应,除了少数确实与姬昌关系匪浅,因而真心希望他能免死外,

更多的则是担心西伯侯处死,会影响大商稳定的局势。

毕竟西岐作为边陲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陷入混乱,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一地的安宁,更有可能引发周边地区的连锁反应。

周边的一些小部落和附属国,可能会趁机蠢蠢欲动,边境防线将面临巨大压力。

而大商内部,其他诸侯也可能会因局势不明朗而心生异志,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帝辛听着群臣的请求,心中暗自得意,面上却不动声色,如同一尊雕像,端坐在王座之上,眼神平静地扫视着殿中众人。

这一切也正如帝辛所预料的那般发展,群臣的反应尽在他的预料之中。

姬昌的生死,本就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如今群臣主动为姬昌求情,恰好给了帝辛一个绝佳的机会。

接着,帝辛便决定顺水推舟,展现出自己的 “英明决断”。

随后就见帝辛微微抬起头,目光仿若一道闪电,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然后缓缓开口说道:

“这便是尔等决议?”

此刻能在殿中之人,都是大商重臣,多年来在朝堂摸爬滚打,历经无数风雨,对于帝辛的脾性和说话习惯格外熟悉。

所以听到帝辛话中的语气,众人瞬间心领神会,知晓帝辛有意留姬昌一命。

毕竟若帝辛铁了心要处死姬昌,以他平日里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的性子,绝不会这般询问,而是直接下达诏令,让姬昌即刻伏法。

想明白这些,殿中群臣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本紧绷的神经也终于有了些许放松。

随后,众人纷纷出言,声音此起彼伏,响彻大殿:

“请王上开恩!”

“请王上开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