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那就好……”
朱倩看着眉头微蹙,专心思考的叶知寒,小声嘀咕道:“我以为像你这么斯文的人不会生气的,没想到脾气也这么火爆。”
“我刚才情急了,有时候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没有没有,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你要是再没点脾气,就太完美了,反而不像一个人了。”
叶知寒没有回应什么,只是翻看着设计草稿,思索着可以进一步简化的可能。
管道的半径和速度有关。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洛伦兹力和磁场强度b、导弹速度v和导弹电荷量q有关,即F洛\\u003dbvq。
而导弹在管道中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F洛\\u003dmv2\/R。
最后的半径R\\u003dmv\/bq。
整个加速管道的耗钢量和管道长度密切相关。
半径缩小,管道周长随之减小。
想要尽可能的压缩耗钢量,那就要将管道的半径进行缩小。
而为了实现预定的超远射程,速度是一定不能缩水。
因此就只能在导弹质量m、磁场强度b和导弹带电量q上进行改进。
改进方案无非两个途径,一,减小分子;二,增大分母。
但有一个问题在于工业设计不是一锤子买卖,理论可行的同时,还要考虑更多现实因素。
比如国家现在的电力供应,最大可以施加多大的电磁场。
假如电磁场参数达不到理论数据,在管道上外加磁极之后,最大的磁场强度能够达到多少。
再比如导弹的电荷量上限是多少,超高的带电量,在离开加速管道之后,是否会受到地磁场影响?
再比如超强磁场和强电导弹在相对高速运动下,是否会产生巨大热效应,造成预料之外的能量损耗?
这些都是脱离于理论设计,需要考虑的细节。
想了半晌,叶知寒具体的化简方案没有想出来,反而更加确信了这个改进的难度,恐怕艰难的很。
……
叶知寒一路心事重重的向第五研究所走去。
“知寒,你可算回来了!”
叶知寒抬头看了一眼:“赵教授,您怎么在外面,进研究所等我就好。”
“眼看晌午了,我寻思你该从中科院回来了,在屋里坐不住,就出来等了,”赵章顺笑问道:“怎么样?纸飞机项目的改进计划,中科院那边论证通过了吗?”
“嗯,通过了。”
“怎么,又出什么问题了吗?我看你怎么不太高兴?”
朱倩道:“纸飞机计划通过了,蚊香计划被驳回了。”
“蚊香计划?”赵章顺问:“新的军工计划?”
“这件事以后再说吧,您在这儿等我还有别的事情吗?”
“哦,对,这个您看下,”赵章顺递了两张图纸到叶知寒手里:“这个是我改进设计的悬挂式载弹仓,可以装载我们的导弹,我在这里和进气口联通了,这样导弹发射的同时,火药的喷发可以给无人机提供一个反冲力,这样就可以让无人机返回的过程中,得到一部分动力补充。”
叶知寒看着赵章顺画出来的载弹仓。
一个很有想法的装载凹槽,触发装置是靠无人机偏转引起的压力传导。
投放的时间节点,则是在椭圆航线的端点、无人机进入返程的瞬间。
整个设计最有想法的地方,在于装载凹槽的顶部并不是实心的,而是有类似百叶窗一样的通气栅格。
只不过……
叶知寒看着大概能装下一个大冬瓜的凹槽尺寸,问道:“赵教授知道什么是导弹吗?”
赵章顺一怔,脸上有些为难:“说实话,导弹的具体参数和结构,我是学数学的,所以并不太了解,但我父母死在倭国的飞机炮火下,我亲眼目睹,所以大概知道是什么样子。”
他有些担心道:“是设计的凹槽尺寸有问题吗?”
“投掷弹是投掷弹,导弹是导弹,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叶知寒道:“你这个凹槽设计的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返程无人机装载的投掷弹本来就要重新设计一个延时功能,所以外形和结构方面,可以主动和你的这个凹槽契合。”
“那就好,那就好,”赵章顺虚惊一场:“你也是的,突然这么严肃,我还以为我弄巧成拙了。”
“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叶知寒道:“我们需要投掷弹,也需要导弹。”
叶知寒攥着赵章顺的实验数据,自言自语的向五院走去。
赵章顺有些摸不着头脑:“知寒同志,那这个到底是否可行?”
“等我再去中科院的时候,一并带去,辛苦了。”
话音刚落下,叶知寒人就已经没影了。
“他怎么了?”赵章顺问道。
朱倩耸了耸肩膀:“我们需要导弹,但中科院审批不过,他和刘院长吵了一下,估计是气到了。”
“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个蚊香计划……是?”
“具体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早上来五院报道的二十名学生,现在已经选好了自己的工位坐下。
因为没有什么工作分配,所以他们就低头复习这些天学的微积分知识。
赵章顺走进来之后,不少同学打招呼:“赵教授好。”
“好,你们先自学。”赵章顺摆了摆手,接着就想叶知寒的房间走去。
“知寒?”
当当当。
敲门声还没落下,叶知寒就打开了屋门。
“你没事吧?”赵章顺担心道:“新项目需要帮忙吗?”
“没事,我自己来就行,可能因为昨天晚上的设计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所以刘院长错误预估了重要性,我现在再完善一下,明天再去中科院一趟。”
“那……行吧。”
赵章顺看叶知寒执意坚持亲力亲为,就不再多劝了。
只是在出门前,说道:“我们可能帮不上太多忙,但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和你一同去中科院。作为五院的一员,我相信叶院长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