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抱歉,因为25号就又要出远门了,所以这段时间忙着吃喝玩乐,亲友相聚。
另外,因为接下来的一些关于远古的推测比较敏感,所以找了一些专家论证,起了争执。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就是你不问直接写,人家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脑洞小说嘛,怎么胡说八道都行。
但你要问了人家,那就麻烦啦!非要跟你掰扯清楚。
但对于读者来说是好事情,你们看到的都是细糠。
————————
“轰隆——!”
帐篷外的雨依旧下着,而且下得很大。
小骆驼几次想把脑袋伸进帐篷躲雨,但因为楚立拉着拉链,它只能隔着帐篷布往里面顶出一个布包。
楚立眼睛看着屏幕上唐飞峰传来的资料,偶尔抓起手杖眼睛看都不看就往一旁帐篷上凸起的布包“呯”的敲一下,布包就瞬间消失了。
这时,帐篷外就传来小骆驼委屈的声音。
“这个遗址……有点意思啊!”
楚立对着屏幕小声自言自语道:
“尤其是这些碳化的稻谷……卧槽!”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此刻被他的自言自语挑逗的心痒痒的,接连发弹幕追问道:
“【列夫托尔斯泰格尔】:这遗址到底发掘出什么东西啊?有没有像三星堆那样的什么青铜器?【抓头滑稽】”
“【尘岁平安】:开玩笑,怎么可能有文明?没听他们说这个遗址是九千年前的遗址吗?九千年啊!那时候的人类还是原始人,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文明?!【抠鼻】”
“【春风得意的晴雪】:挖吧挖吧,什么时候挖到女娲说古人云,什么时候就老实了。【抠鼻】”
“【自讨没趣的涅扎斯】:过几年突然从无名古迹挖出一个丹炉,打开之后还有三枚金丹,欸!金丹遇风消散,从此天地间似乎多了一些东西!【狗头】”
“【可见前路】:楼上,书无店砸!【滑稽吃滑稽】”
楚立看了会儿资料后,微微皱眉,开始思考起来。
没过几分钟,他抬起头看了眼镜头,似乎想起来这是直播,不该让观众们冷场太久,于是他笑了笑,和网友开始互动道:
“这个定陵遗址目前还没开发完呢,大家要是好奇它究竟有哪些新发现,我只能简单和大家聊聊。”
说着,楚立展示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根造型古拙的七孔笛子。
“首先,这根笛子经过碳14检测,是八千七百多年前的一只丹顶鹤的翅骨做成的。”
楚立语气中带着感叹对着镜头向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介绍道:
“而且,大家看到没?它上面有七个孔,经过检验,这根笛子能完整的发出七个音节!”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呐,就这支七孔丹顶鹤翅骨笛,注意到右上角的大孔旁边还有小孔吗?
楚立轻轻摇摇头,郑重道:
“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咱们传统华夏自古以来只有五个音:角宫商徵羽!”
“随着这根骨笛的出现,将彻底改写中国音乐史,它的出现意味着最早的七音律诞生于华夏!”
“而像这样的骨笛,定陵遗址中足足发现了将近五十只!”
“这些笛子推翻了笛子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否定了七音阶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说法!”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闻言顿时被楚立一席话说得热血沸腾,纷纷发弹幕道:
“【流浪的饕餮】:卧槽!真的假的啊?!那这个笛子可比什么编钟之类的贵重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国宝啊!【大拇指】”
“【用户】:西方所有的东西,都是突然出现的!包括科技,数学,几何,历法,时间等等。除非出现外星人,否则那些东西都是华夏文明!【怒火滑稽】”
“【零雨令zero】:我学过古琴,就是7个音符。虽然只有五根弦,还有2个是左手一按变一下。【滑稽舔棒棒糖】”
“【黎明д】:本来就有七音,选宫商角徵羽五音是对应五行。五音通五脏,乐和药相通。我们这里乐药读音一样,吃药(yue),音乐(yue)。这才叫正音!七音那叫靡靡之音,以前不正经的场合才演奏这个呢!【粗鼻孔】”
楚立看了眼弹幕,摆摆手道:
“还没完呢!”
接着,他继续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根笛子的材料是用丹顶鹤的翅膀做成的!这点就很重要!”
说着,他解释道:
“我们常说驾鹤西去,是表达了对逝者的祝福和哀思。但其中的鹤,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认为鹤是可以沟通天地阴阳两界的灵兽!”
“这根笛子用丹顶鹤的翅骨制作,大概率不仅仅是乐器那么简单!而应该是当时的部落大巫师的随身法器,用来在祭祀时通过吹奏骨笛和鬼神沟通用的!”
“大家看,当时为了校准音阶,还在一个孔旁开了一个小孔!这说明当时人对这支笛子要求很严谨的,而且技艺很成熟,对于七阶音律认知清晰,不是瞎蒙的。他们不仅能轻易发现错误,还能调整修正!(如上图)”
“所以,”楚立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这些遗址出现的刻符,虽然很可能是和甲骨文一脉相传的文化体系,只是几千年后的殷商甲骨文更加成熟而已!”
“但是,这些遗址刻符估计仍然不是甲骨文的源头!”
“在它之前,肯定还有更为雏形原始的巫师体系!”
楚立用指关节敲了敲大腿:
“这个八九千年前的定陵遗址,不仅已经出现了宗教信仰,而且还因此诞生了较为成熟的音律,歌舞,龟甲占卜等知识体系!”
“加上之前发现的十几个刻符,我判断,这应该是一支很有来历的部族!”
“他们的先祖一定曾经很辉煌!”
“因为,”楚立解释道:
“巫师们代代相传的这些祭祀体系的知识,包含天文地理,历法文字,草药渔猎,以及各种祭祀占卜的仪式。很难短时间内成熟起来。”
“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积累!”
“而这个定陵遗址所展现的知识体系仍然过于成熟和全面!”
(pS:以上对骨笛的解读,纯属个人脑洞。目前学界主流还是认为这根骨笛就是乐器。但我认为,上古时期,普通人饭都吃不起,音乐歌舞这些知识体系,基本由巫师\/祭祀集团掌握,用于宗教信仰。
贾湖遗址中的所有骨笛全是大型飞禽的骨头所制,就说明这些笛子是巫师们用来沟通天地阴阳,礼赞鬼神的法器,而非什么陶冶情操的艺术乐器。)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听到这里,不禁纷纷发弹幕表示感叹:
“【墙角下的爱】:天啊!老祖宗竟然有这么美妙的乐器啊!这骨笛一吹响,不得鹤啸九天啊!【大拇指】”
“【爱吃溜锅板的项飞】:我越来越相信主播之前提到过的文明轮回说了。中国历史绝对还有东西没能挖出来,只不过那段历史太过神秘!【狗头】”
“【爱吃百日姜的西施】:可惜啊,国际上现在连我们五千年文明历史都不承认,觉得殷商之前都是虚构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夏朝呢。【滑稽】”
“【美人醉.】:我们华夏文明万古长青!哪里需要那些只有几百年文明的猴子承认?【鄙视】”
直播间里的弹幕吵吵的很人脑,楚立一边接着调出新的图片展示在直播间,一边喊道:
“还有!还有!”
“大家先别激动的太早了!”
他继续喊道,指着此时屏幕上展示的一个造型古朴的陶壶道:
“还有这个,之前我们不是相传中国最早的酒是被黄帝臣子杜康发明的吗?”
“这个说法可以不用再提了!”楚立笑着介绍这张图片道:
“这个陶器就出自定陵遗址,一开始考古队以为里面装的是水或者食物,结果拿去一检测,发现居然是装的酒!”
“八千年多前的酒啊!”
呐,就这个陶器
楚立笑着摇摇头:
“卧槽!这个定陵遗址简直太过惊喜了!”
“经检测,”他继续看着文件向直播间里的网友们解说道:
“这酒还不一般!它是先由葡萄跟蜂蜜发酵,再加入谷物进行二次发酵,最后加入山楂等水果继续进行发酵而成的果酒!”
“啧!”楚立闭着眼睛低声道:
“啊!这样的酿造工艺和原材料,光是想一想,我就馋的流口水啊!”
“而且,能用谷物酿酒,还玩得这么花,当时这个定陵遗址的先人部落们,想必农业也很发达!”
“这个部落不敢细想啊!”
楚立笑了笑,语气略带夸张的开玩笑道:
“要知道,黄帝号称‘人文初祖’,酿酒,历法,制作乐器相传都是在他的时代完成的。”
“但这个定陵遗址却比黄帝还早三四千年,也出土了这些文明遗迹!”
“比世界上考古最早的酒,此前在波斯发现的7400多年前的酒还要早一千多年!”
说着,他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道:
“了不起啊!”
(pS:关于上述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的酒类残留,以及工艺和原材料都是真得。而且因为当时我们没有专业设备,拿到美国去检测的。这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迈考文教授得出的研究结论。
另,现实中美国方面还根据遗址所出土的八千多年前的远古美酒配方,复刻出了一种果味蜂蜜啤酒进行售卖,号称“九千年前的味道”,就是下图这款)
呐,就是这款酒!角头鲨品牌精酿啤酒!价格小贵,味道不赖!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听着楚立陶醉般的描述八千多年前的远古先祖们酿造美酒的过程,不禁纷纷发弹幕留言道:
“【叶落时″思念】:定陵就在我们村附近,这么牛的吗?!【哭笑】”
“【时家三先生】:我舞阳的我都不知道!【哭笑】”
“【暴沸】:这不比飞天要早啊!一杯定陵酒,品味九千年啊!【鼓掌】”
“【发疯的韭菜】:呀!我就是舞阳人啊!看到这场直播,我感觉我们舞阳经济要发展起来了!定陵飞天,定陵迎宾酒,舞阳大曲走起!!!【龇牙】”
就在众人因为定陵遗址诸多发现欢欣鼓舞的时候,这时手机传来一阵“嗡嗡”声,屏幕显示唐飞峰再次申请连线。
楚立见状,先坐正调整了一下仪态,这才点了同意。
“嗨,大家好!”
楚立冲着镜头打招呼道:
“我这里现在是非洲的荒野草原,外边正下大雨,条件简陋,大家别介意。”
接着,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房间,对面除了唐飞峰外,还能看见几个老头和中年人,都挺精神的。
唐飞峰见状也开口和楚立打招呼介绍道:
“立哥你好,这是我们考古队的暮云暮教授,也是国内有名的甲骨文专家。”
“我刚才把你的思路和破解结果和暮教授说了,暮教授觉得很有意思,想和你聊聊。”
说着,他让出身子,一个穿着格子衫,牛仔裤,白马甲的山羊胡戴着渔夫帽的潮老头冲着楚立就招手道:
“你好啊,小伙儿!”
(感谢书友灵草谷的慕云,这是你的龙套角色,因为不知道书友性别,此处默认为男)
楚立也笑着打招呼道:
“你好,暮教授!”
“你好你好,呵呵呵,小伙子看起来真精神!听说你还横穿非洲?这体格不来考古队真浪费了!”
暮教授打完招呼后,就搬来把椅子坐在镜头前和楚立聊了起来,他没有问关于定陵遗址刻符的事,反而问道:
“听说你还懂水族的水书文字?”
楚立笑着点点头:
“略知一二,出于对《山海经》的兴趣,我对不少上古遗迹流传下来的文字都有点了解。”
“嚯!那你可真厉害,哈哈哈!”
暮教授闻言不知是夸赞还是讽刺的对楚立竖起大拇指笑道:
“我研究一辈子甲骨文,到现在还半糊涂着呢。你有这本事还搞什么直播啊?直接来我们学校当教授好了,破译一个甲骨文,国家奖励10万呢!”
暮教授竖起三根手指,语气已经明显不太友好:
“现在还有3000多个甲骨文还没被破译呢,不比你当什么主播挣得多?”
“不过,拿山海经这种神话故事书当正经文献,可进不了我们考古专业的门!”
后面的唐飞峰闻言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也没想到之前还一脸和气的暮教授一见楚立立马翻脸。
这其实不难理解,专业的学术圈子某种程度上很封闭。对于民间相关研究的人士,很少拿正眼看的。
不管面上如何客气,但在很多专业学术大佬心里,是基本拿民间研究人士当邪魔歪道的,属于看一眼都多余。
当然,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局面,也有大量民间研究人员走火入魔般的疯狂表现造成的。
据说,当年中科院每年一大批民间专家声称发明永动机,完成爱因斯坦统一论,解出哥德巴赫猜想,破解古代方士长生术,考古发现明建文帝坟墓等骇人听闻的成就。
一开始中科院还接待了几位,一起论证他们的研究。
然后……中科院就发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再之后,民间专家,民科等词语,在学术界已经等同于神经病和傻x了。
唐飞峰再不咋地,作为考古队新秀,也是正统名门出身的,他的导师也是业内有名的大牛!
这次居然让一个网络主播给忽悠的找不着北,实在丢人!
是的,从这个主播用水文破译的定陵刻符来看,这个叫立哥的主播的确有点东西。
原本他也想和对方好好交流,甚至打算劝对方认真学习,别再搞什么网络主播耽搁自己。
但从对方狂妄的说对不少上古文明遗留文字都有研究,还因为山海经这种古代故事汇,就知道对方绝对是个大言不惭的骗子!
考古文字学极其小众且晦涩,而且不同远古文明的文字体系也往往大不相同!
当代任何一个学者甚至不敢声称自己能完全掌握哪怕一门远古文字!
像他自己,研究甲骨文数十年,目前能确定下来的甲骨文只有不到200个,剩下的大多连蒙带猜。
就这,目前共出土4500多个甲骨文,还有三千多个连猜都不好猜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当暮教授听到楚立自称对不少远古文明留存下的文字都有研究,就觉得格外刺耳!
典型的半瓶子醋仗着自己肚里有点货,就借着网络欺世盗名,坑蒙拐骗!
这种有本事的坏人比那些无知的傻x更可恶,危害也更大!
因此,暮教授实在没忍住就出言讥讽道。
但直播间里的观众们可不管这个暮教授是什么身份,一听对方讥讽主播,直接一波嘲讽回了过去,弹幕真如炮弹一般犀利!
暮教授说完就看到屏幕直接被弹幕淹没,变成一片雪白!
他戴着老花镜凑近一看那些留言,脸色瞬间黑了!
楚立见状摆摆手制止道:
“欸,大家别激动!”
“学术讨论,有争执很正常!”
说完,他接着对暮教授笑着说道:
“关于做不做冒险主播的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之前英罗兰的亚历山大·桑·德罗教授也劝我去剑桥任教,但也被我拒绝了。”
“我喜欢冒险,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生活状态!”
听到楚立曾被一位国际知名的大学邀请任教,暮教授眉毛一挑,虽然出于修养没急着插嘴驳斥,但内心也有几分不信。
“不过,”楚立对着镜头礼貌道:
“对于甲骨文,我还真有些个人见解。今天既然遇到暮教授这样的大行家,一定要请教请教。”
说着他在手机上调出绘画板,伸出手指在屏幕上开始写写画画。
暮教授一开始听闻对方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班门弄斧,还有些不屑。
但随着楚立手指写下的一个个文字逐渐成型的的时候,暮教授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正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对面这个小年轻说他对远古文明留下的文字都有些研究,似乎……还真不是在吹牛?
当暮教授看着楚立手指下的造型古拙奇特的文字眉毛越皱越紧,都快挤到一块的时候,围在他身边的人不知什么时候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暮教授感到身边一阵拥挤,回过神来。
他看着左右的老朋友都凑着手机看,后面还有人往前推他,不由得扭动身子呵斥道:
“哎呀,别挤!草,老夏!把你脑袋从我肩膀拿开!”
暮教授一边推开几个同事,一边冲着唐飞峰指挥道:
“那个谁?小唐!把这小手机投影到大屏幕上!”
完了,他冲着几个嘻嘻哈哈的老同事没好气的吐槽道:
“特么的老子都进考古队了,还得在荒郊野外体验帝京地铁?”
而此时,楚立也已经停下了手指,手机直播间的屏幕上,只留下一张画满歪歪扭扭字体的象形文,和满屏666的网友弹幕!
楚立所写的几个甲骨文,就这几个。
“嘶——!”
“嗯——!”
当楚立所写的几个甲骨文被投放到大屏幕后,一群考古队的专家们看着这些象形文字开始纷纷讨论起来:
“有几个字很眼熟啊!我在哪个甲骨片上好像见过?让我想想……”
一个穿着藏青色夹克,地中海发型的老人指着大屏幕对一旁的暮教授说道:
“左列第二个字我好像认识,应该是‘风’!我记得之前刘老师好像破解过这个字形。”
暮教授闻言摇摇头,眼睛盯着大屏幕,嘴里低声道:
“不对!不对!这应该是凤凰的‘凤’字!如果是‘风’的话,应该旁边有一个注释符号才对。你看,他这个没有,应该就是‘凤’!”
这时,他忽然对一旁一位扎着马尾辫,一脸精干的中年女人客气道:
“叶教授,你对这几个字怎么看?”
这个女教授名叫叶慧心,她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先后主持过三座王侯级古墓挖掘,年代横跨西周和东周。
考古学需要经常风餐露宿,还尽干些挖掘抗抬类的力气活儿。
所以,对于女性来说,不算友好。
但能在考古界出名的几位女学者,却个顶个的厉害,都是女中豪杰!
这位叶教授对于青铜礼器和金文很有研究,加上女性的细腻心思,常常提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感谢书友东顺的叶慧心,这是你的出场龙套。不知书友性别,这里默认为女)
叶教授听到暮教授的发问,她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摇摇头道:
“有几个字,形象我似乎在西周的一些青铜鼎文见过类似的字形。像左列第四个字,很像‘南’字,但细节和之前确定的甲骨‘南’字和金文‘南’字都不同!”
“具体意思我必须回去好好查查资料才能推断。”
说着,她对着暮教授摇摇头:
“而且即使推断出来,也不保证一定就是那个字原本的意思。”
“老暮,你也知道。甲骨文是一套很成熟的文字体系,很多文字看起来很相近,但实际意思天差地别。”
“得放在原文中,根据前后文意思,才能更好的推测出来!”
要知道甲骨残片截至目前为止,加上历代拓印,总计超过15万件。
光是他们社科院这些年收集的甲骨残片至少都超过3万件了。
任何甲骨文学者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记住并认识每一件甲骨残片。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不光有破解的新甲骨文,更有一些新见解推翻以往的甲骨文破解成果。
所以,这门学科真是常学常新的一门学科。
所以,暮教授闻言知道被楚立的下马威整成功了。
自己是甲骨文专家,结果前脚刚笑话完人家,后脚却没能识别人家甩过来的甲骨文。
但这种学术问题很硬,会就是会,不会就会不会。
现在看来,他们一行就是技不如人!
暮教授深深用鼻子哼了口气,对着镜头那边的楚立说道:
“嗯,这几个字,我们不认识!”
“说说吧,这几个字你哪儿看来的?又有什么见解?”
楚立闻言笑了笑,然后当着暮教授的面进入国内一家甲骨文资料库,搜出一张拓印图,图片下面下面还有一串编号。
他将这张拓印图展示出来,对着镜头说道:
“暮教授,还有各位专家。”
“这张拓片是我无意中查找资料时发现的,这张拓片据说从一块牛肩胛骨上拓印的。
“很明显有残缺的地方,语句不全,也不是龟甲,所以,你们可能没注意。”
“不过,拓印上面有编号,你们回头应该能查得到。”
就这张残片拓印
楚立介绍完自己刚写的甲骨文出处后,接着话锋一转:
“而关于这张甲骨文拓印的破解,我正是从山海经中找到的答案。”
他对着镜头另一端集体沉默的专家组轻轻点头:
“是拓印中所有甲骨文的破解,甚至包含残缺丢失的部分,我也知道缺的是那些字。”
“而且,不光这件甲骨文和山海经有关系。”
楚立用最平淡的表情,说着让专家们最爆炸的信息:
“就连这次定陵遗址的一些发现,结合山海经记载的内容,可能也会有一个颠覆性的大发现!”
镜头对面考古队所有专家听到这里,呼吸明显变得粗重,而直播间里的观众们更是兴奋的集体炸锅!
————————
pS:七千二百字,爽不爽?!
文中最后出现的这个牛肩胛骨拓印,其实曾在人教版历史书中出现过,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
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封面插图?
关于这件牛肩胛骨的甲骨文解读,我和现在主流学界还是有些偏差。但我认为那些大咖解读的不对,我这个观点更靠谱,因为和山海经上的记载能对应上!
是非对错后面就交给书友们来评判吧!
另,书中关于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全部为真,包括八千多年前的那壶酒,及其成分。但关于骨笛为巫师法器而非一般乐器的解读是作者脑洞,学界一部分人和我观点一样。
但主流观点还是去除神神鬼鬼,认为这就是乐器,或许为巫师所佩戴,但和什么阴阳法器之类的不相干。
我曾质疑道:如果是普通乐器,干嘛不用竹子做呢?还更简单!
对方回怼:你咋知道没有竹笛?或许腐化了而已!这些骨笛只是因为材质,幸存下来而已!
嗯,我理解他的坚持,但坚持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