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由校就明帝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已经和张珊讨论了许多次。

大明帝国已经不需要像后世那样,

靠牺牲、和压榨农民的利益去积累原始的发展资本。

所以,他不计划让农民辛苦了一辈子,

最后老了却无依无靠,还要继续参加劳动才能养活自己。

他不计划分什么工农业户口,直接施行城乡一体化。

所有帝国公民只有劳动性质的不同,没有身份之间的差异。

每家每户分地耕种的形式,

不但效率太低,会造成农业器具的重复购买,浪费大量的资源,

还会使劳动力得不到最大的解放,让过多青壮不得不困在田地上。

而施行规模化农牧场的经营,

随着以后重型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

就能抽调出更多的人去做其他事情。

未来的国土会越来越多,大明的人口增长需要时间。

朱由校不得不想办法,挖掘出人们的最大潜力。

“陛下,那这每人的粮食定额,以多少为基准合适?”

这陛下好像对啥都清楚明白,

毕自严就不想自己费脑筋了。

干脆就直接问了出来。

“以每人每天一斤半的米面为基准调幅。

再此基础上,饭量确实大的,参加重体力劳动的,

以及士兵,均可在此基础上增加配量。

不过除了士兵以外,这只是允许购买的量,他们还必须拿钱来买。”

“陛下,先不说买不买的,

那婴儿和老人的饭量比成年人都小,也要按此基准定额?”

“不错,老人和婴儿确实用不了那么多的粮食。

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有营养的东西。

这些多出的配额,可以让他们换取一下肉蛋,补充一下营养。

并且,八岁以下的孩童、婴儿,六十岁以上老人的配额,

都只用半价就可以买到。”

“陛下此举 ,是为了鼓励生育和赡养老人?”

“不错。

大明的现有人口,远远不够大明的扩展所用。

所以必须用政策来刺激人口的增长。

对于赡养老人就更别说了。

我们不能只在道德上予以要求,更要在政策上予以鼓励。”

朱由校推掉了其他事情,和毕自严谈论了整整一下午。

自己的这些施政理念,都要听过毕自严去施行。

所以他就必须让毕自严和自己统一思想。

大明想要真正的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只是靠武力强大起来,没有正确、合理的国家制度跟进,是不会长久的。

所以让朱由校最费脑筋的不是大明能够占有多大的领域。

而是大明应该施行什么样的制度,才能够永远屹立不败。

既不能失去皇权对国家的控制,又不能让皇权过多影响民间资本的自然运作。

还不能为了工商业的发展损害农业的利益。

更不能让土地、粮食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被资本所控制。

这一切,都要兼顾到国体之内。

而他后世知道的那些社会制度,都不适用于现在大明的国情。

所以他想慢慢探索出一个皇权之下最合理的发展道路。

在火车的试运行让京城的人震撼了一次后,

八一的大阅兵让百姓又一次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万众如一的正步,三段式的劈枪,雄壮豪迈的队伍,络绎不绝的炮车,

这些都让所有的大明人如梦如幻。

只是转眼的时间,大明就有了如此的军队了?

朱由校和统帅部一众大帅、政府要员,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着一个个方块队伍整齐的走过城楼的时候。

他们的心里都涌起了无边的自豪。

当十八个热气球在天安门上空飘过,

当火车明着汽笛轰隆隆的在天安门前驶过。

当一节节车厢载着载歌载舞的各皇家学校师生经过了天安门时,

阅兵的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

人们又哭又笑,又跳又叫。

一遍遍喊着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大阅兵、大比武,让整个京城欢腾了五天。

而后,朱由校作为大明帝国卫国军最高统帅,

正式给予各军将领予以授衔,给各部队授予番号。

统帅部统帅全部被授予二星中将,各军军长,被授予一星少将。

军长一下就由他们自己回去授衔了。

东北战区,因军功最大,被定为第一战区。

战区下五个军的编制,以101至105为番号。

101军下三个师,即以1011至1013为部队番号。

1011师下三个团,即以团至团为番号。

而后华北站区、华东战区、中南战区、西南战区、西北战区,

分别被定为弟二到第六战区。

而三大舰队,以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为序,

分别被授予第一舰队至第三舰队番号。

各舰队所属陆战队,顺从舰队编号。

至此,大明卫国军宣告正式整编完毕。

每年八月一日,被朱由校特意定为大明帝国的建军节。

一个特属于大明军人的节日。

朱由校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多而杂乱,

忙忙碌碌间就已经进入了深秋。

“陛下,臣特来辞行。”

“就要出发了吗?”

朱由校望着眼前的刘镇有些失神。

“据那些老船工说,再有一个多月就会起西北风。

北风起,就是船队出发的时候。

具体哪一天会起风,谁也说不准,

所以臣要去一边候着风起,一边做最后的准备。”

“那些罐头、菜干、干果、花茶啥的准备的足不足。”

“陛下,国公爷准备了大半年的罐头一瓶没卖,都留给了船队,

有二、三十万瓶呢,足够的。

三万多人,才准备了这么点?

这老张的效率可是不行啊。

这些罐头要留着你们在海上带的时间过长了再吃。

只要船靠岸,生意可以不做,但必须补充蔬菜水果这些绿色的吃食。

不要大意,长时间缺乏这些蔬菜,可比瘟疫还厉害。

船上的卫生要经常打理,一是可以避免生病,而是可以打发时间。

那些扑克、麻将、台球什么的可以疏解船员的心情,要让他们休息的时候玩一玩。

………………

………………”

朱由校絮絮叨叨的一项又一项的交代着刘镇。

刘镇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听着。

虽然这些话他已经听了不止一遍,

但每次听,他的眼睛都会犯涩。

“朕是真没时间去为你们践行。

不过,朕会让五弟随后就去松江,

届时,就让他替朕为你们赐酒壮行。”

“陛下保重,臣去了。”

刘镇三叩九拜之后,退出了养心殿。

出门转身之时,两串铜钱大的泪珠砸在了金砖之上。

“活着回来,朕封你做国公。”

“奴婢遵旨!”

刘镇第一次失礼,头也没回的走向了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