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 > 第234章 未雨绸缪江南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李去通知所有人,明天来我这里开会!”

李富贵答应一声下去,找人去通知所有在营中的将领,而夏耀却开始趴在案头上给苏康写信。

苏康去哪了?

可能谁都想不到,苏康并没有带着部队去洛阳迎接难民,在半路上就悄悄转道去了南方。

这是夏耀的请求。

山西这个地方,有几个弊端:

首先是耕地面积,暂时想要满足晋州城,以及周边八州的粮食还是勉强可以的,但是在夏耀的计划中,随着将来越来越多的人口,以及地域的扩大,这些耕地是很难满足的那么多人的,所以现在必须要未雨绸缪。

其次就是要增加作物种类了。

哪怕有了系统的支持,夏耀可以买到前世种类繁多的高产种子,但那也是需要不同的气候才能种植的啊。

比如说很多南方特产的水果,在这里哪怕用大棚也很难种植,即便是勉强种上,产量、质量都达不到预期的,反而会给本地增加更大的成本负担,无谓的增加成本,得不偿失。

最后就是很重要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了。

畜牧业还好,秋收之后夏耀早早的就安排了青储工作,再配合上饲料的制作,晋州、石州、汾州、仪州等地已经相继开展,主要以阉割后的猪,以及鸡、鸭、鹅为主。

但是想要大面积水产养殖,形成集团化、规模化,在晋州这个缺水的地方就很难了,所以夏耀现在急需的就是南方的市场,以及农庄。

水产业,众所周知南方水系发达,尤其是靠海城市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现在几乎还是一个完全没有被开发的经济空白区,想到这里夏耀就是一阵心痛。

所以,早在几个月前,夏耀就让苏康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前往南方探路,如果能够有些收获就更好了。

为什么是苏康呢?

夏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首先苏康办事有大局观,若是派了其他人去夏耀也不放心,

其次呢,就是苏康是带兵之人出身,他去夏耀夏耀也能放心他的安全。

当然,苏康也不只是带着自己的兵马前去,还有小五子带着商队在江南等着他,苏康只是负责大局方面拿主意,但是之后如果有了什么进展,江南那边的事情就全部交给小五子打理了。

夏耀此时写信除了要问一下苏康那边的进展之外,另一件事就是要把他叫回来了。

其实哪怕没有匈奴的事,夏耀也准备叫苏康回来了,毕竟快要过年了,夏耀也不忍心苏康一个人在外地过年,更何况这些产业发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完的。

但是现在匈奴人又不老实,虎视眈眈的意图对大同府动手,夏耀既然决定要出手,那么领军的大帅就非苏康莫属了。

不是夏耀妄自菲薄,若是带个几千人守个城什么的,夏耀自信还能勉而为之,但是涉及调动几万人的大兵团决战,尤其是野战,夏耀自问没那个本事。

别说打仗了,几万人的吃喝拉撒、兵团调动、指挥配合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是自己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好的。

而自己的手下们,目前还没有一个像苏康那样能够统领一方的领军大将,或者换个说法,像陈耿、方中、王成、徐成这些人,最多也就是个将才,而苏康却是帅才!

匈奴人现在还未开始集结,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八成会在农历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左右的时间发动进攻,目标也未必是大同府的城池,而很有可能是在周边掳掠。

这样的话自己就很被动,容易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而大同府并不在自己治下,自己也没办法直接给那边的将领下命令让他坚壁清野,如今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自己去信一封给个建议,至于人家听不听,自己却毫无办法干涉。

写完给苏康的信,又写了一封给大同守将的信,命人急急送出之后,夏耀能做到也唯有默默等待。

明天召集将领集合之后,也不能妄自出兵,首先是要等苏康回来,其次最关键的还是要紧盯着匈奴的动向,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决定,否则到时候全军跑到大同府了,匈奴却冲着自己老窝来个回马枪怎么受得了?

夏耀看着悠悠的夜空,感叹怎么每到年底就诸事不顺呢?

尤其是最麻烦的,自己没有朝廷的旨意就出兵大同府,会不会继续惹人猜忌?

虽然夏耀不怕朝中有人作梗,但是想想自己远在常安那个便宜老爹,想必此时的脑袋一定很痛吧?

没办法,天将降大任于皇帝也,必先痛其脑袋,劳其神经,乏其体肤,崩溃其身,烦躁于其所为,才能修身养性,自然无所不能。

“哈哈哈~~”,夏耀失笑的靠在椅背上,双手枕着脑袋,觉得自己改的这篇《孟子》还挺有意思的,要不要手抄一份给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呢?

...

不过夏耀担心的问题最终没有发生。

在第二天夏耀着急众将开会之后,全员开始训练、备战之后不久,就有一封朝廷的旨意下达,内容也很简单,通篇就说了一个意思:

自行斟酌。

这让夏耀松了一口气,这个结果对他来说也是最好的,不然到时候自己的人在前方跟敌人血拼,后方还得跟这些个腐儒打口水仗,别说自己会心烦,若是让前方将士知道,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到时候万一来个士气低下,让敌人打崩了,夏耀去哪哭去?

虽然晋州军的士兵都知道,自己是在为晋王效命,而不是为了那个远在晋州西南方向的朝廷,但那毕竟也是自己的国家,谁也不希望在自己出征的时候被家人捅刀子不是?

现在好了,暂时的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夏耀,可以开始进一步的备战了。

首先是炼钢厂暂停手中的工作,全力配合火药厂开始生产火绳枪。

火绳枪这玩意当时夏耀是一点都看不上的,点火慢、还要看天气,跟燧发枪一比简直是垃圾,所以生产的事情夏耀一直也不着急,只想着随便生产一点先让士兵用着,等将来燧发枪研发出来就可以直接换装了。

可谁想到匈奴不老实,又蹦出来了呢?

所以有就比没有好,夏耀干脆趁着备战的这段时间开始批量生产火绳枪,先武装一部分人开始训练。

在等待苏康回来的时候,却有另一个好消息从西北传了回来——定王夏璋的回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