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着四爷一道走进书房,十三爷的眼睛就是一亮。
“四哥这书房弄的越发的雅致了。”四爷
四爷最近确实又读了许多经书,
最重要的是他把金刚经重又读了一遍。
“哦?”听四爷说他重又读了一遍金刚经后,十三爷颇感兴趣的放下了茶杯,问四爷:“那四哥可有什么心得感悟?”
“心得感悟倒也说不上,只是在读经的过程中发现我自己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四爷缀了一口热茶后对十三爷道。
“比如说呢?”十三爷好奇的问道。
“我的杂念太多。明明前人们都已经说了读经时先不要管那些字句的含义,只一句一句读就成了。书读百遍,自会其义自见的。”四爷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自己还要修一修专注。
他这样说倒让十三爷感慨颇深。
从出宫建府后,他心里的杂念就越发的多了。
一会儿想着妹妹们的亲事。
一会儿想着皇阿玛指派给自己的差事。
一会儿又想着儿女们的前程。
这两年他几乎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候。
竟怀念起年少时那般专心读书的日子了。
“是呀,就算事情再多还是要专注做事才是。”十三爷感叹道。
和四爷聊了会儿最近的读书感悟后,两人总算是步入正题了。
“给那些传教士发信票吗?“十三爷听四爷说完这话后,眼睛就是一亮。
”是呀。“四爷见他也赞同,就跟他继续解释道:“愿意承诺永不返回西洋的传教士才能领到信票。”
“朝廷对这些领到信票的传教士的行为不加限制。但拒绝领信票的传教士就要被遣送回去了。”
“这样自然很好,只是这样一来,咱们跟西洋那边的关系只怕......”说到这里,十三爷颇为犹豫。
四爷闻言就冷笑道:“客随主便,既来到咱们的地界,自然要按照咱们的规矩办事。那些西洋人提出这样无礼的请求,咱们没把他们打出去,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十三爷细想觉得也是。
“这么好的法子,四哥不自己提出来吗?”十三爷颇为犹豫的问四爷。
四爷闻言就苦笑道:“哥哥最近出的风头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他这么一说,十三爷就明白了自家四哥的为难之处。
直郡王和太子仍旧是现今最为强势的两方势力。
他们之间会为了利益互相倾轧。
但要是出现了一个可能会动摇他们势力的人。
他们说不定会合起伙来打压那崛起的人。
这些年,四哥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
接的也都是些苦差事和琐碎的差事。
但他把这些旁人避之不及的差事做的极好。
有些朝臣虽然明面上没说什么,暗地里对四哥却很是欣赏。
四哥俨然成为除太子、直郡王和八哥外,最为出色能干的皇子。
他要是再这么出头下去,肯定会被太子他们打压的。
“既然如此,那弟弟回去就写一封折子,呈给皇阿玛。”十三爷想明白四爷的心思后,就也不跟他客气了。
四爷欣然应是。
十三爷离开后,他照旧窝在府里看经书。
同时也在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从四爷这里回去后,约莫过了五六日。
十三爷把写好的折子呈到了康熙面前。
康熙看过之后,十分的欣赏十三爷的这个法子。
倒不是说其他的儿子们呈上来的法子不好。
只他们对那些西洋人的态度太软了。
别人都要动摇大清的统治了,他们还在那里怀柔。
一点都没有大清皇子的风范。
对十三爷十分满意的康熙将给传教士发信票的差事交给了十三爷。
他嘱咐十三爷:“让那些不在京城的传教士必须亲自来京领取信票。不得冒领和代领。”
十三爷忙应了。
他看出了康熙的雷霆心思后,在去和内务府商量印信票时,更是十分的谨慎小心。
信票的事情一出,十三爷成了京城风头最劲的皇子阿哥。
那些朝臣们见康熙否了其他皇子的折子,唯独留下了十三爷的折子。
就知道十三爷这事儿办的极合康熙心意。
但凡知道如何迎合万岁爷心意的皇子就是好皇子。
朝臣们开始争相结交起了十三爷。
而康熙这边,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的态度就很令人玩味了。
以往康熙是很反感皇子阿哥们结交朝臣的。
为着这个,直郡王和太子不知道挨了康熙多少训斥。
八爷原本一直很受康熙重视。
但这两年,见他和朝臣们越走越近。
康熙不免不悦了起来。
对八爷的态度也比以往要冷淡了一些。
也是因为康熙的态度。
那些皇子阿哥们这两年也越来越不敢和外臣走的过近。
但对于十三爷,康熙的态度异常的宽容。
他甚至开玩笑让十三爷多去和张廷玉请教学问。
消息一出,那些皇子阿哥们一下子坐不住了。
张廷玉可不是一般的臣子。
他可是康熙身边的重臣。
这些皇子阿哥们敢结交任何朝臣,就是不敢结交张廷玉。
可皇阿玛居然开金口,让十三爷多和张廷玉走动。
他老人家竟对老十三如此满意吗?
十三爷就这样被架到了火上烤。
要说他心内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但比起害怕被那些兄弟们针对。
他更害怕没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妹妹们和妻儿。
自从皇阿玛开始表现出对他的重视之后,
他妹妹们在宫中的待遇直线上升。
内务府的人也主动过来和他对起了他妹妹的嫁妆单子。
要知道,以前可是他求着内务府给妹妹对嫁妆单子。
内务府的人都以各种借口推来推去呢。
就为着这个,他都不能退缩。
比起十三爷的煎熬,四爷的日子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