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蔡翁之宴

离开了皇城,潘凤回到了自己的右都侯府,都侯丞听闻潘凤已将万年公主寻回,脸上写满了震惊。

对于这个任务而言,找到公主的行踪还是次要的,最难的地方还是如何劝说公主回宫。要知道,以往每一次万年公主偷跑出宫,哪怕不到半个时辰便暴露踪影,她也会扭着性子将附近几条街闹个鸡犬不宁,在外逗留许久才愿意收心回宫。

而这次,刘桐更是盯上了国库,据宫中值差的说还带走了一件了不得的重宝,都侯丞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半个雒阳城被闹得天翻地覆的心理准备。觉得此事恐怕唯有天子亲自出面,才能妥善解决。

但让都侯丞没想到的是,仅仅小半天的功夫,潘凤不仅带着公主回了宫,甚至都雒阳城都没有闹出任何的动静。

潘凤此举,在都侯丞眼中无异于神迹,口中不断称赞的同时,心中也从原本仅仅是对上级的恭敬变成了敬仰。

潘凤对于这个消息颇为通达的下属印象也十分不错,简单寒暄几句之后,表示会将其于此事当中的功劳一同上报,如此明显的提携意味自然也让都侯丞眼中的恭敬更加热切。

交待其安心负责皇城巡查之事后,潘凤暂别了都侯丞,找到了徐庶牵招二人。

如今,正处在【天假其便】天赋的生效时间当中,潘凤可不想浪费这个宝贵的机会。他决定依靠【天假其便】的效果,今晚便去车骑将军府上走一趟,看看能否在其中发现什么关于乐隐遇害的证据。

“今日万年公主出走一事,闹得满城沸沸扬扬,如今虽然被我找回。但政令应当一时半会还没有传到基层士兵当中,我准备趁此机会,再去车骑将军府上探探,看能否找到有关的蛛丝马迹。”

潘凤此次虽然明说,但牵招对此却是心知肚明,知晓潘凤是为帮自己报仇而不惜以身犯险,默默将潘凤的恩情记在心中,说道:“那我就在府外接应,哪怕被府兵发现,也好助潘兄脱身。”

不等潘凤发话,徐庶就先反驳道“子经如今身份太过敏感,贸然出现在车骑将军府附近,难免会被人认出,反倒不利于调查的展开,还是让我去接应吧。”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流,除了共同对潘凤十分尊崇外,徐庶和牵招这两位同龄才子也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对于牵招身上的深仇大恨,轻侠重义的徐庶自然也视为己任。

听到二人所言,潘凤却是摇了摇头“我此番只是夜探,并非强闯,人手再多也无用,而且我有朝廷命官身份,即便被发现,也能托词拜访。而即便他们要下死手,你二人虽然文武兼备,但只论身手,却是远不及我,对于逃离也没有太多帮助。”

“所以,此次还是我一人独去为好。正如元直所言,子经如今你身份敏感,还是安心在府中等待。而若是明日五更我还没有回来,就劳烦元直你代我进京城巡查,以掩人耳目。”说完,潘凤将自己的有都侯丞的令印递到了徐庶手中。对于这位历史上极讲信誉的顶级谋士,潘凤自然是无比信任的。

徐庶听完,点点头,将令印接到手中,缓缓道“此行千万小心。”

换了一套深色的行装之后,潘凤又特意吩咐了都侯丞几句,让他明日帮忙遮掩,都侯丞虽然不解其意,但出于对潘凤的信任,也并没有拒绝,答应了下来。

……

天色渐暗,改头换面的潘凤来到了车骑将军府所在的街区。

作为位比三公的万石高官,车骑将军是军中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三号人物,在京中的府邸也是臣子顶配的七进大院,占地极为宽广。而因为有此前光明正大拜会的经历,潘凤清楚何苗所住的主府大致位于何方。

只是才来到院墙之下,潘凤就发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车骑将军府不仅装潢华贵,就连院墙颇为高大,足有三四丈高。虽然潘凤此前登上过更高的院墙,但那是在将开山斧当作登山镐的方式一步步砍上去的,动静极大,明显不能照搬此前的经验。

无奈,潘凤只能佯装消食,绕着车骑将军府的院墙散步,寻找能够借助的地势。

刚走过半个街道,潘凤就发现了一个三层阁楼,窗口正对着车骑将军府的方向,若以三层窗户作为跳点,纵身一跃,便能轻松跃入车骑将军府内。

循着阁楼所在的院落望去,潘凤发现大门口赫然写着蔡府两个大字,竟正是模拟当中自己颇为相熟的蔡邕府上。

而如今蔡府灯火通明,口中宾客不断,似是正在举办一场宴席。

在如今这个时代,宴会文化是士人当中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是士人之间交流熟络、彼此结识的重要场合,更是主人展示自己身份、地位和实力的重要媒介。

蔡邕才学盖世,但相较于荀氏六龙荀爽一心钻研深陷之言,忙于注经释文不同,蔡邕对于经史子集、辞赋、书法、音律、刻篆等诸多领域皆有涉猎,而且都造诣颇高,堪称是文学艺术领域当中的全才。

而和很多极其看重自身名望的名士不同,即便是在朝局被十常侍把持如此黑暗的当朝,蔡邕也依旧非常执着于出仕为官,想要将自己才学传承下去。光在灵帝一朝,就任职编撰了熹平石经、《东观汉记》、十意等诸多项目。

只是蔡邕虽然一心传扬学术,为官又十分清廉,在此前第二次党锢之祸当中虽然并没有被抓到罪证把柄,但却也因为与士人领袖的三君交往过于密切而受到了牵连,不仅主持的课业被迫中断接受盘查,更是被无故免官。

最后还是因为灵帝一时兴起,翻看了蔡邕所着文章,惊为天人,才破例开恩提拔为了俸禄六百石的治书侍御史。

就当众人以为才学盖世的蔡翁柳暗花明,能靠着皇帝赏识平步青云时,十几年过去了,蔡邕如今依旧只是个治书侍御史。反倒是昔年在其门下求学的士子,或是靠着文章或是靠着书法,在灵帝新设的鸿都门学当中出人头地,被灵帝一个个提拔为太守刺史,让许多人暗暗为蔡邕打抱不平。

因为上次模拟的缘故,潘凤对于蔡邕了解颇多,对于其才学和为人都十分敬佩,但在十常侍把持朝政情况下,蔡邕的处境显得颇为尴尬。潘凤本不想与其牵扯太深,但如今因为何苗的缘故,看来也只能一叙了。

潘凤整了整衣襟,向着蔡府大门走去。

蔡府门口负责接应宾客的门人是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潘凤根据赏赐模拟当中的印象,认出此人名为蔡睦,应该是蔡邕的子侄一辈,前来投靠在蔡邕门下,在蔡府当中担任管事一样的职责。

清了清嗓子,潘凤上前招呼道“这位可是蔡睦兄?在下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

刚接引一位宾客进门的蔡睦闻言,颇为讶异的看了潘凤一眼。本来他还以为自己在京城士子当中出了名,颇为自喜,但当看到是一位黑色劲装,明显是武夫打扮的毛头小子说出此话后,心中的期待落了空,立刻转为鄙夷。将潘凤当作了苦心孤诣想要蹭蔡翁名头的不学无术之人,当下就脸色一拉,无视了潘凤的示好。

潘凤有些尴尬,低头一看自己的装扮,心中了然。此番为了方便行动,他专程挑选了一套面料普通的武夫装,也难怪会被对方无视。

无奈,潘凤只得自报家门“在下右都侯潘凤,久闻蔡翁盛名,如今不请自来,还烦请通报一声。”

听到这话,蔡睦却是一万个不信,觉得潘凤多半是在冒名顶替,当即不悦道“这是文人聚会,伱一介武夫,又不在受邀之列,来这里凑什么热闹。”当即摆摆手,就想要将潘凤赶走。

若是寻常,受了这种待遇,潘凤自然不会自讨没趣,但今日他有不得不坚持的理由。脑中思绪万千,瞬间想到了穿越小说当中最为经典的背诗桥段,当即就决定仿照此办法来彰显自己的才学。

潘凤沉吟片刻,刚想脱口而出李杜千古流芳的绝世诗篇,但转眼又想到这是在汉朝,律诗并未兴盛,士人真正推崇的是楚辞汉赋,不由愣在了当场。

再度沉吟许久,潘凤总算想到了几句合适赋词,当即清清嗓子,道“谁说武夫就一定是胸无点墨了,听好了:翩若游龙,婉若惊鸿,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原以为出自曹老板还未出生儿子名篇当中绝句不说举世震惊,拿下个小小的门人应当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让潘凤没想到的是,蔡睦虽然听出了这几句的意境韵味,但因为先前先入为主的印象,蔡睦根本不相信这是出自潘凤之手,摇头道“你少来,这一定是你从他人剽窃的句子。”

潘凤有些尴尬,这怎么和想象当中的不一样,而且明明自己不是有【天假其便】加持吗?为什么在一个小小的门人这里接连碰壁。

与此同时,正在院中正厅前接待宾客的蔡邕听到了潘凤高声吟诵的几句,当即面色一变,告别友人,快步来到了门外。

“刚刚是那位大才吟诵,寥寥几语,意境却颇有通神之感。”

蔡睦闻言,只好指向潘凤“就是他。”但又贴在蔡邕耳边小声说道“不过他就是一介武夫,这多半是他剽窃他人的词句。”

蔡邕闻言却正色道“老夫一生便览诗书无数,府中藏书也逾万卷,却从未听过这两句。圣人尚且携剑,你又为何凭此断定并非此少年所创。”

蔡睦只好向潘凤躬身致歉,潘凤实在受之有愧,便急忙将其扶起,言说无事,并很快将话题转回了蔡邕身上。

靠着对蔡邕的熟悉,潘凤轻松赢得了蔡邕的信任,也让蔡邕更加坚定那几句绝句是出自潘凤之手。

随蔡邕入了酒宴,潘凤在宴会上发现了不少熟人,不过都是在模拟当中的熟人,并非现实当中结识过的。而由于蔡邕如今在朝局当中尴尬的地位,仕途明朗的世家子弟哪怕倾慕其才学,也在族中长辈的告诫下不敢与其深交,反倒是被天下士人视作宦竖一档的鸿门学子,不少人与蔡琰的关系颇为密切。

而面对蔡邕为自己的引见,潘凤靠着装作第一次相识,加上恰到好处的称赞,很快与参加宴会的众人熟络起来。

蔡邕已经年过六旬,宴会上饮品自然选用的是酒劲更小的浊酒,有一种明显的青梅味道,相配得宜,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而由于仕途不太通畅,再加上蔡邕常有购书收藏的习惯,菜肴也没有八珍四君这等名贵菜式,而都是些猪鸡之类家常菜肴,但也无人对此而有怨言,反倒更能放下防备,畅所欲言。

天色逐渐昏黑,眼看着逐渐要到席散的时候,潘凤率先站起,假借醉意告辞。在一番寒暄之后,踉跄走出门去,蔡邕急忙让蔡睦出门照看,却发现潘凤已经不见了踪影。

而在阴影的掩护下,潘凤已然来到了阁楼之中。

由于不清楚阁楼当中现在是否有人,潘凤动用了体内之炁,让自己行进时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而在阁楼当中,昏黑一片,其中典籍堆砌如山,错落有致,一排排,一列列,码放的齐齐整整。

看来蔡翁所言万卷藏书,并非虚指。

缓步迈入三层,潘凤正往窗户方向走去,走出七八个书架,却发现在角落里有一个少女正挑着十分昏暗的油灯,正在挑灯夜读。

潘凤有些无奈,荀彧,蔡琰,怎么他接触到的一个个才子佳人,看书都得如此偷偷摸摸的,难道这是汉朝的一种风尚?

没错,挑灯夜读的少女正是蔡琰,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蔡文姬。

而作为才学盖世的蔡邕之女,蔡琰自然没有像寻常人家的女儿一样去学那些女红持家之事,而是由蔡邕精心培养她的文学素养,让蔡琰小小年纪便已饱读诗书,才气丝毫不弱于一些名士。

只是随着才学越见丰富,蔡琰也对父亲推荐以外的图书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父亲明说不适合女孩子家阅读的那些书本。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趁着父亲宴请宾客之时挑灯偷读。

就比如她手中这本《集异志》,虽然翻看了两眼她就明白不过是烂俗的鬼怪艳情故事合集。但不知为何,偏偏是这种没营养的闲本,却莫名有一种想让人读下去的冲动。

而就在她读的正入神之时,不远处突然传来砰的一声,让她心中一惊。不过她很快就反应过来,那明显是书本坠地的声音。

蔡琰有些不解,她来时明明十分小心,没有将其他书本碰斜,怎么会莫名掉落地上呢?

不得已,提起油灯过去将掉落的书本捡起,擦拭干净尘土后放回原位。

而就在此时,窗户方向又是一阵轻响,蔡琰心中不由咯噔一声,急忙提灯去看,发现窗户严丝合缝,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景象。

“起风了?”

蔡琰推开窗户,确认不是鸟雀撞上后,又将窗户牢牢关上。

“今天真是奇怪。”

蔡琰提着灯,默默吐槽一句,不过她倒是挺喜欢这种现实当中的小风波,尽管打岔了她正在看的鬼怪故事,但却给了她更为真切的紧张刺激之感。

而等到蔡琰回到原位上时,这种刺激的感觉更是拉到了极限:

她翻看到一半的《集异志》,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