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端拱九年,十一月。

辽国主动遣使求和,双方于景州签订盟约,辽宋两国结为兄弟。

同时,宋军撤出濚州。

作为交换,辽国每年向宋国上缴银二十万两,战马一千匹以及牛羊若干,称作岁币,是为小弟进贡兄长。

牛羊与战马尚可,虽说辽国已经丢失了南面的大量领土,但他们背靠整个草原,供应牛羊木马并不是问题。

反而是二十万两银子,这对辽国反而是最麻烦的事情。

他们国中的耕田数目有限,其中相当一大部分是来自若禾国与契丹故地,虽说如此,仍需要每年大量购置粮食。

银子作为通货,辽国权贵自己挥霍还不够,如今要向大宋朝廷上缴,真的算是雪上加霜。

不过形势比人强,如果再不向宋军妥协,只怕辽国内不久就会因为军中哗变,而引发更大的乱局。

这是耶律氏皇族所不愿见到的。

……

端拱十年,元月。

鲁国公曹华率领一应将士回城,受到全城百姓的拥戴,场面一度十分隆重,隐有几分建国时武将的气势。

不过曹华心里清楚,这一场大战虽说辉煌,但大势下文武的根基已经发生变化。

随着朝堂稳定,大宋未来文人昌盛的局面势不可挡。

作为大宋立国的四国公之一,曹华心中清楚,他能做的已经不多了。

新年的爆竹声中。

曹华最后看一眼繁华的汴京,终是永远闭上了双眼。

鲁国公薨!

一时间,元月的喜庆蒙上几分悲意。

曹家后辈得过交代,知道这是喜丧,难过之余同样也为老国公高兴。

真正哭得悲切的,反倒是那些知道前路黯淡的武将世家。

当年开国的四位国公撑起了武将的天,如今死去其三,只有一个浑浑噩噩的定国公高德仍然在世。

某种意义上,曹华的离世也带走了太祖朝的最后一抹余晖。

……

国公府中。

曹起抱着自己的女儿曹玥,虽然自己心里也酸涩不已,却还得安慰这个嚎哭的丫头。

曹华在世时对这个小孙女宠爱有加,时常带在身边。

兴许是祖孙间的血脉联系,曹玥自打府上办丧事开始,就一直哭个不停。

一双眼睛哭得通红,怎么也劝不住。

曹起最初也难过,甚至还和宝贝闺女一起哭,不过直到他哭累了,发觉这丫头竟没有丝毫停的迹象,心中不免感到奇怪。

毕竟同样是龙凤胎的弟弟曹佾,他不过是干嚎了一两声,很快恢复了淡然。

曹起对比这两者,不免心生几分郁闷。

在他不远处,曹佾口中含着玉,细小的拇指逐个拨动李常笑的大手,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李常笑转头看向曹起,满脸感慨:“我这也算是成了带娃的专业户了。”

前有一个赵仁,接着是曹家的龙凤胎。

曹起一听,面露几分惭愧:“恩公见谅,实在是佾儿的情况让人有些担忧。”

李常笑明白他的意思,轻笑道:“这小子沐浴过道门的气机,自然不同凡响,非有异样。”

听到这话,曹起连忙点头,赔笑道:“多谢恩公解惑。”

“无妨。”

李常笑摇了摇头,再度问道:“倒是你,如今曹老友离世,国公府的爵位落不到你头上,可是想好了要做什么差事。”

“陛下不久前召我入宫,修编道藏。师尊离开前曾留下过传承,我打算用余生将师尊的道法传下去。这样既不会愧对师父,也不会违逆父亲。”曹起老实道。

李常笑听懂这话的意思。

大宋经历过唐末诸兵相争的局面,如今对一州的兵权已经削减不少,尤其是对宗室子弟,非有例外不授实职,只给富贵。

曹家作为四国公之一,在军中的影响根深蒂固。

曹煜是曹华长子,尚可继承一部分军职,主要还是为了社稷的稳定。

而曹起作为曹华生前最属意的孩子,他主动放弃从事军伍,不亚于是向皇家证明曹家的心迹。

相比之下,诸如杨府和呼延府这样纯粹的将门,反而限制要少得多。

李常笑想透这其中的关节,不免觉得有些遗憾。

武将立功晋升为武勋,但武勋受制于身份,最终反而会逐渐褪去武将的属性,真正过渡为一个“勋贵”。

这个命题显得很是无解。

一方面,武勋可以放心离开军伍,这是天下大治的表现。

可另一方面,由于武勋世代远离军伍,一旦朝廷需要用到将帅的时候,反而会陷入一个无才可用的境地。

“这未免有些浪费了。”

李常笑回到宅子中。

正好看见种明逸正领着一个小童识字,他是种明逸的侄儿,本名种平。

种明逸老远就察觉到他的到来,当即作揖一礼。

“参见李师。”

“嗯,”李常笑点点头,却见种明逸正在教《三字经》,于是顺口问道:“明逸,咱们文中书院,可有武学与兵事科?”

闻言,种明逸先是一滞,而后摇了摇头。

“没有这个科目,不过有关兵事的,倒是有偏门的谋略科目,传授兵家的知识。”

李常笑闻言眉宇皱起。

至少在他看来,兵家谋略与真正的武将之学,两者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正如写儒书的未必是真君子,写兵书同样不一定会打仗。

大宋朝廷的老一辈武将,其实正需要一个安稳的地方来寄放,也能让他们如文臣一样,可以留名后世。

一瞬间,李常笑忽然有了主意!

种明逸疑惑看了他一眼:“李师,你这是……”

“且等我!”

……

一日后。

东宫。

李常笑将自己整宿好不容易编成的一份《大宋武院》构想交给赵真。

他作为刘娥的师父,这时候倒是体会到了好处,最起码可以轻易见到赵真,提交自己的建议。

建立与书院相对的武院,这个构想直到大宋时才想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毕竟纵观历代,是从大宋开始才有明显的重文抑武倾向。

趁着眼下武将尚有余力,倒不如开始谋划出一条可持续的武将培养方略,倘若付诸行动,未必不是这一件好事。

在这件事情上,李常笑深居文中书院上百年的管理经验,如今确实省了不少麻烦。

赵真接过仔细翻看一番,亦是大为动容。

他当即表示会进宫,与端拱帝商议之后,定会给出一个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