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汉十九年,四月。

又到春牧时节,匈奴退走。

大战数月以来,汉军死伤惨重,匈奴骑兵同样多有折损。

周申收复代郡失地,命人重新修建城池。

……

左大都尉部。

若禾回到了部族,凭借数千骑踏破乌桓王庭的显赫战绩,他在部族中威名无二,直逼其父舒敖。

舒敖知道后不以为意,甚至引以为傲。

他自知资质平庸,可是得了若禾这一天之骄子,某种程度弥补了他的遗憾。

日子一天天过去,舒敖日渐苍老,匈奴部族中的其他人同样如此。

一晃眼。

天汉二十四年,八月。

这日。

李常笑身着素衣,走向了一座华贵的穹庐。

穹庐外有匈奴骑兵把守。

见他过来,那些匈奴面露敬意,自发退后让路。

推开帘子入帐。

一股若有若无的臭气扑面而来。

羊皮毡毯上卧着一人,正是发须苍老的舒敖。

他身旁跪着几名花枝招展的女子,都是舒敖的姬妾,汉人和匈奴人都有。

李常笑对她们示意,那些姬妾纷纷会意离去。

偌大的穹庐,只剩下李常笑与舒敖。

舒敖垂着的眼皮微动,口中呻吟,“舒敖…怎劳…先生亲临。”

说完,他挣扎着想要起来。

李常笑半蹲身子,淡然道,“别动。”

闻言,舒敖立刻就安分了。

他抬起头,李先生矗立在面前。

哪怕时光逝去,李先生的模样依旧不改。

舒敖心里感慨,他就说,李先生是神灵下凡的使者,替他们部族带来希望,让他们不再挨饿。

脑海中片段闪过,与先生初次见面的场景再度浮现。

先生浅浅的一句“想活着么”,让当时的牧羊奴舒敖记了大半辈子,时至今日还未忘记。

谁又能想到当初比草芥还轻贱的牧羊奴,会成为如今的左大都尉,位居二十四万骑长之一。

李常笑静静立在舒敖面前。

他当然知道舒敖心头想的是什么。

有那么一瞬间,他同样恍惚了起来,差点以为自己真的是个好人。

不不不,哪怕最无人性的刽子手,他穷尽一生也只能屠戮百人。

可李常笑现在算计的,却是不亚于亡国灭种的行当。

这时,一句李先生将他唤回现实。

舒敖的气息愈发衰弱,缓缓道,“李先生,若禾如有不妥,劳请先生照看一二。”

李常笑低下头,舒敖正看向他。

眼神里交织着崇拜、遗憾、担忧……

李常笑深吸了一口气,口中答道。

“安心去吧。”

舒敖像是听懂了。

不一会儿,便再无生息。

李常笑朝着身后轻喊了一句。

“若禾,进来吧。”

话音落下,一个面相孔武,举止颇有中原风范的男子走来,正是若禾。

“参见先生。”

“准备即位吧,迟了恐生动荡。”

“是。”

说完,李常笑越过他,顾自走出了穹庐。

……

回到住处。

李常笑又恢复了淡然无波的模样。

他已经能够感觉到,长生带来的诅咒了。

舒敖与他相识近三十载,足以称得上一句故人。

可舒敖的离世,却无法令他产生一丝感伤的情绪,更多的只是感慨,就像是吃饭喝水睡觉那般稀松平常。

这时,身后的白龟缓步爬来。

圆溜溜的脑袋隔着衣衫拱在他的后背,下意识地,李常笑回过头轻抚白龟。

白龟满脸享受,李常笑同样觉得有一股开怀的情绪在心头荡漾。

他忽然明白,自己并没有成了那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依旧还是那烟柳花墙的过客,闻过则喜,甘之如饴。

天汉二十四年,九月。

若禾整顿全族,镇压了那些反对他的部族。

待王庭那些贵族反应过来想要分羹时,若禾已然确立了他的地位。

暮日单于由此对若禾高看一眼,册封他做了新任的左大都尉。

若禾继任以后,却是破天荒地干起倒卖的活计。

他将本族中多余的粮食,交易给匈奴中的其他部族,换取那些战马。

而后通过游商的渠道,高价将战马卖出,换取汉廷的茶叶、铁器和铜器。

他将换来的铁器和铜器分半,大半用于打制兵器,另一部分用于打制农具。

李常笑注意到若禾的行为,是不是会把惊鸿剑拿出来擦拭。

他知道,自己这位天纵之才的异族门生,能够以一个惊人的速度扩大“农耕派”在匈奴中的势力。

可在另一方面,若禾的势力日益膨胀。

说不得哪日就会脱离控制。

必要的时候,他会将这一切重新推回原来的轨迹。

……

天汉二十五年,元月。

这是天汉帝登基的第二十五个年头。

相比前代的帝王,他的统治可谓是漫长。

刘玄如今年过五十,膝下的皇子都已成年了。

可因为他一直未定下太子的人选,朝野上下为此争执不休。

天汉帝倒是考虑了过这个问题。

年岁渐长,他的心里反而多了一种使命感,迫切想要将大汉的基业延续下去。

既然如此,新君的人选尤为重要。

天汉帝想起了前秦的永安、宣昭帝父子。

当老子的积累家业,做儿子的同样争气,一举覆灭列国奠定基业。

天汉帝时常自比永安帝。

在天汉帝看来,他在位的时间比永安帝更长,自然比永安帝还要英明。

倘若后继者能踏灭匈奴,那么他同样能成为流传青史的明君。

只是,如何选出一个英明的太子,这才是其中关节。

天汉帝知道,自己的情况十分尴尬。

膝下嫡子不成器,成器的又不是嫡子。

倘若冒天下之大不韪,废嫡立庶恐惹人诟病。

可传位嫡子,天汉帝又担心新帝昏庸,连累他也要背负身后骂名。

……

许久之后。

天汉帝将太医喊来,询问他自己的身体状况。

从太医那得到了一个“好”字之后,天汉帝又焕发了活力。

既然嫡子不成器,那便培养嫡孙吧。

趁着他还能支撑社稷,再为大汉扶起一位明君,不失为一桩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