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看向侍女离开的背影,周围还带着一股熟悉的花香,
他对这个侍女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感觉,但是他还一时想不起来在什么时候见过这个侍女,
不过侍女对他说的话确实给刘秀心中带来巨大的冲击,他方才想的吕氏在后面做局,
不过也只是猜想而已,而侍女的话却是更加证实了这个猜想,
吕氏一直在看着自己?!刘秀后背汗毛竖起!
刘秀面无表情,快步离开皇宫,
但是心中早已是拍起了惊涛骇浪,
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已经牵扯到了皇孙的争斗之中!
而且是被吕氏强行拖入局的!
这就让他在京中的处境更加艰难!
这么一看,还是在燕地吴地待着舒服,并没有这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
或者说就算有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也被老四替自己挡了下来,
而如今回到京城之后,这还没过两日,自己就一脚踏入了权力的漩涡之中!
刘秀一路回到了刘家小院中,
这一路上,他仿佛感觉到被无数道目光盯着!
自己的一举一动肯定会被这些眼线送到各个朝官的府中!
“爷爷?哥?”
刘秀在院中唤了几声,见院中空无一人,
想到,恐怕是便宜老爹和大哥都入宫去了,大爷也不知道上哪潇洒去了,
正好,这也给了自己一个清净的环境,
能让自己好好捋一捋,方才在宫中发生的事情!
等到安静下来后,刘秀想了想,朱允炆从进来到离开做的所有事情,
不禁又是心寒了几分,
可以说时机简直拿捏的不要太完美,
若是换作另一个人敢这么敲宫门,朱元璋早就大怒了,
而朱允炆以孙儿的身份直接进入了屋内,非但没有引起朱元璋的猜疑,
反而让朱元璋极其喜爱,接着他就是一通操作,
狂刷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好感度,
再装作不认识自己,然后不经意的带出自己身份,顺其自然的以娘亲的话为理由,要认自己当干爹,
这听在朱元璋耳朵里,不由得又把朱元璋拖进了局,
而在推脱了几番后,朱允炆又把握住了完美的时机,不再强求刘秀,
如此高下立判,反而衬得刘秀心胸狭隘,倒是把自己皇孙的形象给拖得极其光辉高大,
之后又是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丝毫不给刘秀反击的机会,
可以说,朱允文的这一套连招实在太秀了,行云流水!
丝毫没给刘秀见缝插针的机会!
很难做的是,朱允炆就是现在优先级最高的皇孙,
刘秀纵使有一身法子,还能往朱允文炆上使吗?
先不提两人身份的差距,
就说一个大人和小孩这么使劲,就算赢了也说不过去吧,
总之,朱允文炆现在来看,已经是立于一个不败之地了。
而是娘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就是要把刘秀拉入到他们的麾下,
可是这么弄了一通,他们难道不担心刘秀暗藏不满吗?
恐怕,到了那时候,这娘俩还有招等着刘秀呢!
刘秀摩挲着下巴,不禁陷入沉思。
不知过了多久,院门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
刘秀本以为是自己的大爷爷回来了,没带钥匙所以才敲门的,
想都没想起身打开了院门,
可是这一打开院门,眼前的光线瞬间就被三个强壮大汉给挡住了,
刘秀面带疑惑的看了过去,问道,
“你们是谁?”
只见三个大汉中走出一人,恭敬的朝刘秀行了行礼,
“刘大人,咱们之前在朝中见过,我是常茂,这是我的两位弟弟,常森和常升。
来打搅您,实在抱歉,但情况紧急,我们只能厚颜来找您,想个法子。”
刘秀一下就想明白三人为何而来,微微侧了侧身,说道,
“进来吧。”
三人又是恭敬行了一礼,做出了与外貌完全不同的表现,先后走进屋内,
落在最后的三弟常升,拎着两大包裹的走了进来,将上门里咚地一声放在了院门口处,
老大常茂笑道,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无巧不成书,
上午刘秀刚刚在宫中与老朱谈到了常家的窘境,但没想到下午转头常家就来拜访自己了,
恐怕所为的事,也是与皇孙有关!
常茂看向刘秀,开门见山的说道,
“刘大人,我们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您能收允熥为干儿子。”
刘秀闻言暗叹口气,常家三兄弟间登门,果然是为此事而来,
不过宫里的消息传的还真快,前脚朱允炆来认自己当干爹,后脚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常家的耳朵里,
看来常家也是坐不住了,他们没是得选,
只能支持太子妃常氏所出的儿子,朱允熥,
就算朱允熥再烂泥扶不上墙,他们也只能扶起来,
因为只有朱云熥当上皇帝,常家才有一条活路,
可若是之后由朱允炆继位了,常家可就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见刘秀沉默不语,常茂明显就有些急了,
连忙说道,
“刘大人,允熥这孩子虽然资质不算好,但也算是块璞玉,如果您愿意给这孩子一个机会,常家将会永远是您的后盾!”
常茂此言一出,明显是被被逼得没办法了,一上来就只能交劲底牌,
同时这也看出来常家与其他的朝官相比还是差了太多,
最起码这城府就比不上那些朝官,
若是由李善长运营此事,想必还会跟刘秀拉扯一会儿,
定然不会这么早就暴露出自己的弱势。
但转念一想,常家的处境也由不得他们在这拉扯了,
拿最简单的一件事情来说,太子妃尝试死了之后,朱允熥就是常家这边唯一的子嗣,
可吕氏还没死呢,不仅没死,身体还好得很,
这就是说,吕氏还能生!
而如果让吕氏这么生下去的话,常家只会越来越被动。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
如今常氏死后,朱允熥被过继到了吕氏膝下,
那么为何,今日进宫的不是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人呢?
为何只有朱允炆一人呢?
其中深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