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局不可解,但是有办法延缓?
朱元璋闻言,精神猛地一震,激动道,
“能延缓也行啊!
咱也从来没想过,从此大明就千秋万代!
能让百姓多过几年好日子,便也行了!”
刘秀点点头,
老朱还是极其务实的人,
从来不想着自己长生不死,王朝千秋万代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身后事,最多也不过是想到朱标罢了,
再之后的事,老朱也便不操心了,
“来!”朱元璋忍不住起身,把刘秀拉到身边说道,“快与咱说说!”
“陛下,您想想,为何土地兼并到极限,会覆灭王朝?”
朱元璋顿了顿,稍作思考,说道,
“百姓们没地种,吃不上饭,自然得闹!”
刘秀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其深层次的原因便是在这,而若是能让百姓有饭吃、有事做,
自然就能大大延缓历史周期律转换的速度。”
“地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还咋让他们有饭吃、有事干?”
朱元璋嘟囔了两句,随后猛地瞪大眼睛,惊道,
“这便是你在安庆府所做的事?给百姓找到种地之外的谋生手段?!”
不怪朱元璋心中大震,原来刘秀早就看到了这一层,
而且他不仅为天下先,更是做了起来!
刘秀一片公心,让朱元璋既震惊又感动,
刘秀说道,“这只是其一,而要延缓历史发展的趋势,需要三富策略。”
“哪三富?”朱元璋忍不住开口问道。
刘秀竖起三根手指,说道,
“富国,富民,富官。”
“嘶!”
朱元璋闻言,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富国,富民,富官,
这岂不是要把整个大明天下的经济政策,从头到尾都换个遍?!
其手笔,简直是太大了!
宋瓒手脚发麻,只觉得一股电流从脚底冲上了头顶,
儒家不讲利益,只讲礼义,
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封建王朝,自然也齿于谈利益,
可尴尬之处在于这里,
人人表面上说,不义而富且贵,与我于浮云,
可实际上,社会处处都需要钱,人人又爱钱,
社会的主流又要重农抑商,
这前后难道不虚伪吗?
难道不矛盾吗?
而刘秀丝毫不掩饰这些,直言就是要用管商之术富国富民,
这对于儒家而言,无疑会顷覆儒家的主体地位,
宋瓒忍不住暗道,
刘秀果然是大治大乱之人,
接着,宋瓒看向朱元璋,
用礼还是用利,
其实都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当看到朱元璋确实是在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宋瓒心中忍不住又是一震,
难道陛下真要动国本?!
宋瓒丝毫不怀疑,朱元璋确实有魄力去做这件事,
而若是真做了这件事,大明又会变成什么样?
是更好,
还是更坏?
宋瓒给不出答案。
徐达此时心里的震惊,丝毫不少于宋瓒,
敏锐的政治嗅觉,让徐达感觉到,
一场席卷大明的风暴就要来了,
而这场风暴过去之后,
谁又能活下来呢?
徐达眼睛一闪,已经下定了决心,
刘秀是自家的女婿,刘家与徐家早就绑在了一条战船之上,
刘家若是倒了,徐家还能置身事外吗?
想通此节后,徐达眼神清明不少,
看向刘秀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不同的意味。
朱元璋抬起眼皮,看向刘秀,
“你先与咱说说,你这三富要怎么富?”
刘秀直接开口道,
“民富则国富,国富则官富。”
刘秀伸出手指重重向下一点,
“关键便是在藏富于民!
如何富民?其一便是屯田,商屯,民屯,军屯缺一不可。
陛下做得已经很好了,轻徭薄赋,抑制兼并,开源节流,
可难就难在如果将其做为国策,一直推行下去,
农业为本,大明在,此条国策便要永远在!”
朱元璋重重一拍大腿,眼中满是赞同的神色,
老朱好几次欲言又止,可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啥也不说了,
让秀儿说!
刘秀微微皱眉,
“第二便是陛下看到的,解决就业。
老百姓解决生计的方法并非只有农业一条,
另外,以农业为主,和抑制商业之间,绝对不是冲突的,
并非是搞农业,便不能搞商业,
也不是搞商业,便不能搞农业,
为何我们不能同时发展呢?”
宋瓒闻言不禁频频点头,眼中多了几分明悟。
朱元璋为难道,
“道理咱也懂,但是商业真有让全大明一起搞的必要吗?
农民可比商人老实多了,若是咱再不抑制商业,
岂不是遍地都是投机之辈?”
刘秀摇摇头,说道,
“非也。
儒家有一句话说得话,廪食足而知廉耻,
就连圣人都知道,只有吃饱饭,才能讲仁义,
若是百姓都吃不饱饭,哪还有仁义可言?
与之相比,大开商业反而好得多。”
见朱元璋脸色还是没有放松,显然心里还是拧巴得很,
刘秀继续道,
“陛下,或许前朝行重农抑商这一套没问题,
但如今大明天下,形势已经不一样了!
世界何其广阔,这便是要进入各国大交流时代!
如若我们闭关锁国,以为能自给自足,必然会被淘汰在历史潮流之中!”
刘秀此言掷地有声,言语间满是坚定,
仿佛圣人讲道一般,每一个字都说得朱元璋灵魂震荡,
仿佛若是不按照刘秀说得做,刘秀所说的未来一定会上演一般!
徐达、宋瓒显然已经被刘秀彻底说服了,
二人忍不住看向朱元璋,
只见朱元璋眉头紧锁,还是一副拧巴的样子,
只因为刘秀这一套与朱元璋自己这一套是完全相反的,
可是,大明发生的种种,无一不再证实刘秀说得话,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这一套,不好使了,
若是让他用刘秀这一套,他也没办法马上下定决心,
因为这不是过家家,而是切实的管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各异的国家!
就连一个小小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天下百姓,
所以朱元璋做决策,从来都是慎之又慎!
更何况,还是一个如此大转向的决断呢?!
朱元璋,还是下不了决心!
或是,还缺少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