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常的想法是,

人口越多,国家税收越高。

其实,这是有上限的,而上限则是耕地的数量,

大明如今算是新立之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还有大量的土地没有被开发利用,

如果大明疆土内的每一块耕地都有人耕种的话,大明的税收就会达到极限!

可在这个极限之上,如果人口再多的话,非但不是人口红利,反而是累赘,

为什么?

新出生的这些人以后没有地可以种啊!

没地种,他拿什么给国家上税呢?!如果朝廷不管不顾的要让这些没有生计的人纳税,大明覆亡也是迟早的事!

刘秀看着沉吟的朱元璋,没继续多说什么。

其实刘秀所说的这一切都不是随口编的,而是确确实实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只不过不是在大明,而是在鞑清!

鞑清建立政权之初,在册的人口不过一千五百万,而在历经几帝之后,在乾隆末年时,人口直接激增到了五个亿。

康乾盛世,说得便是如此。

但只要稍微懂点人口经济学的人都能看出来,康乾盛世的繁荣是极其虚假的,

百姓没地可种,没事可做,只能成为无业游民,鞑清不考虑百姓,百姓自然也不爱鞑清,

所以从鸦片战争一直到之后的甲午海战,基本百姓都不替鞑清打仗,而是选择自己的方式对抗列强,

结果便是,被列强分头击破。

说起来,鞑清的宗室制度比明朝更加离谱,

老朱不过是想惠及自家人,只不过是没想到皇室人口能激增这么快,算是无心之过。

而鞑清的旗人不必自谋生计、由官府赏地赡养的政策,就纯粹是故意的了!

坏到流脓水的政策!

吸全国人的血,来供养旗人!

本来人口就多到没有地种,旗人还占有着大量土地,如此不公平的社会制度,鞑清如何不灭?

刘秀没有来到大明还好说,来到大明之后,带来的蝴蝶效应,必然会让大明人口快速增长,

所以说,人口问题是老朱早晚要面对的难题,就算他不解决,这个难题也得丢给后人。

老朱眉头紧锁,看向刘秀,不禁笑骂道,

“每次看到你小子,就是给咱添堵!在你嘴里,这不好那不好,这大明是早晚得亡是吧?!”

刘秀正色道,“陛下,这些隐患,我说与不说它们都在那里。陛下您是千秋一帝,定是要建前人未有之伟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做为大明子民,便不可知而不说,我不怕说错话,只怕不敢说,再者说,您是明君,我还有啥不敢说的。”

刘秀一番话说得,算是软饭硬吃了,这马屁把朱元璋拍得极其舒服,朱元璋指向刘秀,笑道,

“咱还不是听不得坏话的人,有啥话你就与咱说就是了!咱早知道早解决,也省得把事都留给咱后人。”

刘秀调皮地眨了眨眼睛,“陛下您也不用太着急,大明一时亡不了,纣王昏庸成那样,周武王灭商也是花了很大一番功夫的。”

朱元璋一愣,撸起袖子作势要打,忙把刘秀吓得脖子一缩,

“你个小兔崽子,拿纣王和咱比?!”

刘秀连忙摆手求饶,“陛下,我也是胡扯罢了!”

朱元璋笑了笑,倒没怎么在意,

老朱就是如此,他欣赏你的时候,你咋闹咋过分他都欣赏你。

但若是有一天,老朱觉得你的存在是隐患的时候,那对不起了,不管之前关系有多好,都得干死你!

老朱咳了两声,正色道,“咱觉得你这驿站的法子不错,可以搞。你在吴地先搞着?”

刘秀表情怪异,“陛下,您不是让我回京了吗?”

“嗨!着啥急?!”老朱一拍大腿,“明年殿试时候直接回京,那多气派啊!在这之前,你把这驿站给咱搞起来!”

“那行吧。”刘秀强忍笑意答应道。

忽然,老朱眼神复杂地看向刘秀,开口道,

“你小子不会是早在这等着呢吧?!你想把驿站的生意,也收给自家做?!”

虽说是大明盐业股份公司,但无论是老朱还是老四、老五都是分红的股东,

经营方面的事情却完全就是刘家在主导,刘家有什么需要,与老四老五一说,两个藩王就赶忙给弄好了,

刘家的精盐还带着商标,弄得其余大商族仿的精盐都卖不出去,老百姓就认带刘家商标的精盐,这找谁说理去啊?

刘家在大明盐业股份公司里,占利不多,但耐不住盘面大啊,整个大明的盐业恨不得都被刘家包揽了,就连朱元璋都得朝刘家借钱,

若是再把驿站生意交给刘家做,那以后还得了?!

可问题是,老朱就算想把驿站生意交给别人做,别人也做不起来,全大明还真找不出一个像刘秀鬼点子这么多的人,

这就很尴尬了。

老朱没得选择,只能用刘秀。

老朱有些为难,不过转念一想,刘秀在燕地、倭岛、吴地的事情上都尽心尽力,挣得钱大半也贴补了官府,这次更是自掏腰包救济流民,

说实话,把这事交给刘秀做,比交给其他商人更让老朱放心,最起码刘秀这小子仁义啊!

想通其中利害之后,老朱就不再犹豫,点头道,

“行!这驿站生意就交给你刘家做,不过还得走那个股份有限公司的路子。还有,在吴地你铺开生意这段时间,咱都跟着你!”

刘秀和徐达两人闻言一惊,刘秀磕巴道,“您您您…跟着我?您不回京了?”

老朱抻了个懒腰,“咱正好借着这机会好好磨练一下老大,咋,不让咱跟着?”

“那倒不是!”刘秀连忙摇头,“只不过您跟着我…总觉得有点…”

“你就给咱管饭就行,不说别的!一天三顿大面条,你刘秀还请得起吧。”

“能能能!”刘秀汗颜,心道,

老朱对驿站这事的看重远远超过自己想象,想来也是,这完全就是动摇国本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还是重商之道,

老朱要通过结果来做判断。

“呵呵,”老朱起身,捶了捶后腰,“咱亏欠你不少,驿站这事,算赏你的。”

刘秀连忙恭敬拜倒,心中控制不住地升起折服之情,

自祖龙确定重农抑商的国本之后,其后各朝再没有大刀阔斧的变过,

就算外族入主中原,就算宋朝大兴商业,可也都是以农业做为绝对主体,

而老朱竟然能直接当下立断,其中胆魄如何不让人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