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奇在定边前面几天借助潘易岭不是个事,那可不是潘易岭的宅子,是定边州府衙。潘金梅帮着白鹭把隔壁一间院子盘下来,这几天杨元奇这个宅子过于热闹。主要是杨雄和武松两支厢军的下级军官络绎不绝过来拜访。
潘易岭觉得不能让杨元奇这么闹下去,作为禁军将领,杨元奇谨守不插手其他军队的事,也不会去厢军军营,却也不带这么玩啊。这要是被弹劾,能罗织的罪名就可大可小。
潘易岭把杨元奇喊来就一顿骂:“你是闲你们杨家不够出挑?你那院子里人比我这里还多!”
杨元奇也不想在岳丈面前遮掩,道:“都是一群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过的,他们要来我拦不住啊。”大家一起共命,杨元奇嘴上可以说不要客气,他们真来了门是不能不开的。
潘易岭清楚这也不仅是杨元奇的问题,当杨雄和武松这两支厢军指挥使都不在意,甚至有意无意安排的时候,这事就杜绝不来。要不,那些将官都不好出军营。
潘易岭道:“你别给我说没办法,你没办法我有,明天给我离开定边。”潘易岭下逐客令,这小子就是偷懒,清风寨的资金他自会送过去,哪里要他在这里守着。不过想想心里又舒服很多,他留着也为等潘金莲。
潘易岭最后还是把杨元奇赶走,定边不是他一个人的,这里还有朝廷其他官员,两支厢军的人经常往他那里跑,他是真怕出事。有时候潘易岭觉得杨家崛起太快不是好事,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很多事可以做但别放在明面上。
杨元奇一脸的惆怅,他赖着不走真有等潘金莲到定边的打算,现在杨家很多商业方面他已是生疏,没有潘金莲在身边他有些弄不灵清,现在他有点后悔在太原呆的几天光顾着和她滚床单了。
……
太原杨家。
扈三娘一脸的惆怅,回到太原,她和潘金莲、谢姨商量来去,最后结果是潘金莲先行北上。杨家庄和漕运这种偏于武力机构的调整她来牵头,要不是潘易岭说过想快点见到外孙女,估计潘金莲能把女儿丢这里。
潘金莲絮絮叨叨说什么清风寨需要这笔钱修路,那可是你扈家的寨子,杨元奇要算倒插门,她这个夫人成了陪嫁,硬是把扈三娘堵得哑口无言。
潘金莲走得非常匆忙,相公就在那边,她又怎么忍得下来。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一笔资金,说是她去清风寨,总要带点东西过去。
谢姨笑扈三娘:“这个家也就你最实诚,元奇是倒插门,你金莲姐姐是陪嫁,那不都应该听你的。让她留下你先去啊!”
扈三娘说:“金莲姐姐和相公这年只见了几天,有这个机会,总不好我这个做妹妹的还不让她。”
谢姨摇头继续笑着说:“你们啊!嗯,杨家这样很好。”
……
杨震一脸的惆怅,他找扈三娘说自己的去处,现在倒好,扈三娘留在了太原了,然后他理所当然的留了下来。
扈三娘和他一起杨家庄,把孩子也全带过去,那里有杨家庄有茶庄还有茶庄,非常适合小孩子玩耍。
孟子曰、杨思甜和赵灵儿就异常的开心,锦衣玉食并不缺,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这是他们在开封享受不到的。谢姨把几个有经验的麽麽和丫头全丢了过来。要不是扈三娘拦着,觉得人太多宠坏小孩子,服侍他们的人会更多。扈三娘的成长经历觉得小孩子不该太惯着。
扈三娘道:“现在杨家庄有很多外姓人,我会再提两个其他出身的人做管事,你可别区别对待。”这事杨家很早就确定,杨家庄不能只是杨姓的杨家庄。“杨家货运商行”(原北水帮)就有合适的人选。
杨震点头应下。
扈三娘问:“你父亲怎么样?”
杨震说:“他现在精气神回来了,他不想死后才是杨家的人。”杨震是杨义的小儿子,当年杨义被李师师逐出去,虽然最后允许他回来,但活着时候他不是杨家人。福祸本相依,杨义现在倒又没了以前的暮气,热心庄子的活计起来。
扈三娘道:“这次让他归宗吧。”
杨震谢过扈三娘,却说:“我觉得这样更好,父亲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模样。”
扈三娘道:“杨家兴旺在即,你父亲才有了动力,和其他无关,不会就为了个归宗。再说,我不想师师有遗憾,她嘴上不说,心里不会好受。你也知道她很护短,在她眼中,杨家人都是自家人,处置自家人总不归是开心的事。”
杨震一听扯到李师师夫人的感受,赶紧应承下来。
扈三娘内心还有个打算,她会在合适时候把杨震调到前线。下一任这边的大管事她想用外姓人,总得有人打破这个成例。这时候像杨义这些杨家老人在,哪怕他们不再多管事,也能稳住杨家庄,又能一定程度制约外姓大管事。
……
杨家庄最大变化在码头,这里房子林立,几乎又是一个大的杨家庄。两个地方交相呼应。这里现在是“杨家货运商行”总舵所在地,潘毅、张清、张横日常都在这里办公。
张横这几天带船队出运去了,所谓办公,他更多是带着船队四处奔波,不是运输需要他,而是他把这个当练兵,这是杨家庄最大的水运力量,他不认为商行是跑船的,这是一支能转换的水运武力。他这么操作杨家没人说他不对,杨元奇还有意无意鼓励他这个行为。
潘毅和张清迎扈三娘进来,扈三娘突然驻足,杨震也是目光炯炯的看向中间通向隔壁的院子的门。
潘毅说道:“旁边是张横和他下属几个管事的办公场所。”
扈三娘点点头,行伍出身的人明显感觉隔壁的不同,那里更像个军营,隐约有肃杀之意。
扈三娘对杨震说:“杨家庄校场一带你要这个标准达不到,你也不用姓这个杨了。”
杨震左手抱拳上胸答“诺!”
这是个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