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全球华夏 > 第247章 边吃边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棣也没有想到,加香料烤制的红薯片,竟然可以这么好吃。

北五府果然和郑义一个吊样,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到了晚上,朱棣又被带到篝火晚会。

烤全羊,烤羊肉串,烤腰子,烤牛排,再配上番茄,大酱,大葱,菜包肉等等………

吃的朱瞻基满嘴流油。

朱棣也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过的好不快活。

一直等到第二天要走的时候,朱棣都不好意思不买一些什么了。

于是几车薯片,几车肉干,就被朱棣买了下来,然后让几个禁卫军运回京城,给朱高炽和后宫尝尝鲜,顺便卖卖,看看能不能挣钱。

在他坐着马车,走出这个村庄的时候,半个村子的人,都出来送他了。

“太热情了,太热情了,爷爷,要不然我们再买他几万两的薯片吧。”

朱瞻基对薯片还是念念不忘。

朱棣敲了他一个脑蹦。

“咱们这是才开始,还能缺了你的吃的。”

“不过人家这么给面子,咱们也要表示表示。”

“就让咱们皇家的一些贸易公司,过来再进一些货,看看能不能挣一些钱。”

朱瞻基闻言立马欢呼了起来。

自家的公司在卖,还能缺了他的?

朱棣一脸黑线,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好圣孙,怎么有吃货的潜质,不会是遗传的他爹的吧。

一想到大胖子,朱棣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看来要好好督促一下自己的好儿孙,勤加锻炼了。

等到重新走上官道以后,朱棣还在震惊于北五府百姓的富裕。

尼玛天天大鱼大肉的不断,这是啥家庭?

他可是记得,十年前,底层的老百姓,能吃上一碗大米饭,都是好日子了。

现在呢,肉当饭吃,酒当水喝,这都是些啥家庭啊。

虽然这一路上,他看到了一片片的牧场上牛羊成群,一片片的农田中庄稼茁壮。

但是还是觉得如同做梦一般。

怨不得人都往北五府跑,这样的日子,换成他,他也来啊。

尤其是郑义的升迁制度和赏功制度,让他看到了一个个和村里人打成一片的书生。

这尼玛是他大明的官吏?

精神面貌太不同了。

即使他已经完成了治政改革几年。

但是两相一比较,他感觉南方的那些官吏都该被砍头。

朱棣一路走走停停,吃过杀猪菜,吃过了小鸡炖蘑菇,吃过了老虎肉,吃过了大乱炖………

一路吃了过去,也一路买了过去。

朱棣自己都感觉自己这不是来微服私访来了,自己这是来吃饭来了,进货来了。

没有办法,北五府的人,太热情了,热情的你都不买点东西都不好意思。

虽然不是每一个村庄、乡镇都用得起瓷砖,马桶,铜水管的。

但是每一个地方的百姓都充满了希望。

他们是有追求的,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朱棣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激情。

这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尤其是过去,百姓穿着破破烂烂和麻木的像一群行尸走肉,和现在一比简直天上地下。

以前他觉得那就是底层人最好的生活了,能活着那就是大功绩,但是到了现在,他知道,那是朝廷无能,也是他这个皇帝无能。

看看北五府在郑义的手下,过的是什么日子。

甚至于大明现在的一切美好背后都有郑义的影子。

如果说他是大明的皇帝的话,那郑义就是大明的国父。

国父的这个名字,突然就出现在了朱棣的脑海里,虽然这是对他这个皇帝的亵渎,但是他是贴切的。

他给予了大明百姓新生活。

走了这么远,看了这么多,朱棣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凭什么郑义可以做到这些?

难道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国运在发挥作用吗?

他不信,一定有什么是他所不知道的。

想到这里,他也没有心思继续混吃混喝了。

“转向哈城,除了驿站不再停留。”

朱棣的马车混在车流中,向哈城冲去。

一路上,他看到了马道上来往的骑士,那壮硕的身材,那坚毅的眼神。

甚至虎皮马鞍坐垫,熊皮马鞍坐垫都经常可以看到。

偶尔他还可以看到骑士肩膀上的海东青,金雕。

他们讨论的都是国事,和北方西方的探险。

他还看到过马背上背负的巨大象牙。

北方有象吗?

北极象?

每一件事情都在突破他的常识。

轨道上的客车中,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边路上,还有飞驰的自行车。

这一切都在表明,我们不一样。

朱棣忍着心中的疑问,在到达哈城后,第一时间就冲向了姚广孝的居所。

面对突然到访的朱棣,姚广孝好像早就预料到了一样

“陛下辛苦了,不然咱们先去泡一个澡,洗一洗一路上的疲惫。”

朱棣看着姚广孝笑眯眯的样子就想踹他两脚。

他都怀疑,郑义这么妖孽,背后是不是有姚广孝的原因。

而这货竟然从京城跑了。

这次要不要把他抓回去?

姚广孝想是知道朱棣的想法一样。

“陛下,这里发生的一切和我毫无关系。”

“我就是一个来养老的老家伙。”

“偶尔看看书,下下棋。”

朱棣哼了一声,就随着他去泡澡了。

别说,哈城的澡堂子,别有一番滋味。

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这让他想到了京城郑义当初开的那些澡堂子。

可惜自从郑义走后,慢慢的变了样子。

越来越藏污纳垢起来。

虽然大部分的女人都是蕃女,但是它还是变成了烟花之地。

和这里温馨的气氛比较起来。

高下立判。

“北五府有没有青楼?”

姚广孝摇摇头。

“在北五府,每一个女人都是一个伟大的母亲,郑义不会让任何人玷污这个名称。”

“而且在北五府又不缺媳妇,每年大明引进的蕃女,大多数都入了北五府。”

“北线丝路贸易来的蕃女,也几乎都来到了北五府。”

“在这里,二十岁后,如果还没有结婚,官府会强制性配娶抓来的倭奴或者南女,又矮又瘦又黑,远比不上贩运过来的蕃女。”

也就是说北五府没有那啥焦虑。

所以也不需要青楼。

不像新世纪后的世界,一方面男女比例悬殊,一方面不引进国外女子,还设置障碍,让整个国家的那啥焦虑严重,也间接催生了越来越混乱的男女关系,夫妻忠贞成为了笑话,婚姻也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人越来越不知道廉耻,人也越来越没有生育的欲望。

在一个爹都不知道是谁的时代,谁还在乎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