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第一演员 > 第495章 回顾往事,赵王薨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5章 回顾往事,赵王薨世

刘信能带着李允儿一起周游世界,自然也不能让他另外三个老婆张宁、慕淑和卑弥呼留在洛阳,独守后宫。

在燕京游玩的这些时日,不仅重温了一下当时在燕京的日子,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烟火气息,也带着李允儿等人来到北面的虚无山。

虚无山这个差点让刘信和李允儿殒命的地方,的确是一个伤心地。

若非当初童渊率领赵云、童飞等人相助,恐怕刘信、李允儿、张合和典韦就会命丧鲜卑之手,之后也就没有了现在的大汉。

刘信和李允儿来此,自然不是缅怀这个伤心地。

而是因为早在数年前童渊早就年老西去,按照童渊的遗言,刘信将其埋葬在曾经隐居的地方。

李允儿是童渊的义女,童渊自然就是刘信的岳丈,来到这里当然要祭拜一下。

除此之外,刘信的另一位老丈人同样埋藏在这里,那就是张角。

想当初,刘信顺应大势剿灭黄巾,为了感念张角对他的帮助,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张角的墓穴,他毅然决然的从洛阳想方设法将张角的头颅拿了回来,与他的尸身一起埋在虚无山。

张宁并没有因张角之死怪罪刘信,因为她知道立场不同,要怪只能怪当时昏聩无能的朝廷,刘信妥善安置了张角的完整尸身,让张宁大受感动,从此对刘信死心塌地,并给刘信生了两个女儿。

......

刘信一行人再次启程,前往辽东郡。

这是他发迹的地方,也是他梦想开始的起点。

想当初辽东郡仅是大汉偏远的郡,人口不过八万之数,现如今已是人口过百万的大郡。

辽东郡的冶铁业,制造业格外发达,支撑着大汉的无数行业。

其中,大汉最大的造船厂就在辽东郡南部的大连。

同时,大连也是大汉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在大连城的南边有一处地方,是大汉非常神圣庄重之地,那就是老铁山英雄陵。

时至今日,老铁山上已经密密麻麻全是墓碑。

也就意味着,这些年为大汉舍身忘死、魂归英雄陵的英灵多了太多太多。

刘信带着李允儿他们在英雄陵进行了庄严的祭拜仪式。

随后在大连城中歇息了数日,又到震州,也就是原来的高句丽、夫余等地转了一圈,让慕淑看看他高句丽百姓如今在大汉的统治下,过得有多幸福。

这才又返回大连,乘船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改良和试验,大型蒸汽船早已问世,不仅运载量惊人,速度更是提升了很多。

刘信一行人不过三千余人,现在一艘蒸汽船足以承载。

从大连出发,仅用了十日时间便来到了卑弥呼的故乡,原邪马台驻地,也就是现在的东州。

东州已经归属大汉近二十年,这里的百姓早就开始说汉话,讲汉礼。

新一代的东州百姓更是只会说汉话,而且听口音已跟大汉人别无二致。

刘信嘴角露出微笑,这一世不会再有那个思想极端、内心变态的民族。

大船再次出发,刘信在夷州多待了几日,认真巡游了一番宝岛,并跟夷州刺史探讨了许多施政方略后,来到汉唐国的都城汉唐城。

如今的吕宋岛经过刘信和刘坤的多年经营,已经不是当初的蛮荒之地。

此地作为汉唐国的国都所在,也是中南亚跟大汉连接的重要枢纽,因此繁华无比。

刘坤见到多年未见的父母,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刘信好生安抚了一下刘坤,接见了唐国的肱骨之臣,关平、赵广、赵统、杨修、司马馗、吕蒙、贾逵等人,并勉励了一番。

在汉唐国待了足有月余时间,刘信才再次启程。

这次启程刘信带上了关平、赵广和赵统,因为他们父亲已有封国,他们要回到自己的父亲身边,帮助他们治理国家。

随后,刘信来到最早出海建国的袁绍的封国,大汉赵国。

一路上,刘信和四位妻妾游山玩水,欣赏着大汉的江山美景,品尝着当地的美食特色,心情舒畅无比。

但到了赵国,刘信的心情却一下垮了下来。

就在大船靠近赵国,准备登陆的时候,他清晰的看到无数人身披素衣、披麻戴孝的前来迎接。

不是赵国人不懂礼数,也不是赵国人有意冒犯刘信。

是因为刘信这一路从未提前通知任何人,而是直接靠岸登陆,根本没给当地官府反应的时间。

这次也是,虽说赵国已有了出海的船队,刘信的大船刚靠近澳洲大陆时就碰到赵国的船队,并告知了自己身份,给了赵国准备的时间,却也打了赵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忙不迭的来到海边迎接刘信,甚至连还在举办的丧礼也暂时搁置了下来。

“显思,这是怎么回事?”刘信问向最前面的袁谭。

袁谭眼睛红肿,显然是哭过了,见到刘信询问自己,眼泪再次不自觉的流了下来,“陛下,父......父王就在昨日薨世了。”

“什么?”刘信觉得不可思议,袁绍今年接近六十,虽然在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但他在出海前龙精虎猛,到了这里更是应该神清气爽,怎么就死了呢,刘信问道:“是何缘故?”

“父王看上去身体强健,实则旧疾一直未愈,前些时日父王旧疾复发,一病不起,医师也是束手无策。”袁谭哭泣着回道。

原来如此,自己曾数气袁绍,怕是那时的袁绍就留下了隐疾。

也幸亏这些年袁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情,才又度过了十数个春秋。

毕竟死者为大,自己突然到来,打断了丧礼,不能耽搁了葬礼的进程,刘信当即命袁谭回去,继续袁绍的葬礼。

而他也来到赵国都城,祭拜袁绍这位老友。

刘信知道,历史上袁绍死后,袁谭、袁熙和袁尚手足相残,悲剧收场。

虽然这一世袁绍已经看透,在临死前并没有传位于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袁尚,而是传位于长子袁谭,但刘信仍是不放心,生怕历史重演,于是再次强调由袁谭继任赵王爵位,并册封袁熙和袁尚为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