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胡王吓坏了,不顾仍然在燃烧的东胡士兵,率先掉头就跑。

端木伯御突然出现,击溃了试图向楼烦军进攻的东胡人,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受制于军力限制,并不敢贸然与东胡人展开决战。

端木伯御派人穿过火场,与公子信取得了联系,两军依托野口隘附近的地形,互成掎角之势。

东胡王主力大军遭遇到了强有力的阻击,一时动摇了他继续劫掠代郡的信心。

这把“天火”太邪乎了,本王镇不住,还是回草原吧。

正在此时,东胡王派出的一支偏师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这支偏师一路向东扫荡,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抵代王城下。

北赵君主赵范自来到代地之后,受当地民风感染,骑马狩猎,开弓射雕之事也经常干。

一看东胡人小股部队,竟然深入代郡腹地,勃然大怒,立即披挂整齐,穿上君主的黄金铠甲,要亲自出城击杀狂胡。

众人苦劝不住,只好将代王城的守军派出大半护驾,跟随这位国君御驾亲征。

东胡人使出传统的“诱敌“战术,一见赵军出城,立即作鸟兽散,四下奔逃,给赵人一种溃散逃窜的错觉。

赵范一看,这特么活脱脱一支散兵游勇嘛!仇镇这小子是怎么守的边界,怎么能让东胡深入国境?回头非好好地治这小子的罪不可!

追!

东胡骑手展现出他们卓越的马术和战术智慧,他们始终与赵军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完全脱离赵军视线,也不让赵军轻易接近,这种保持距离的技巧需要极高的马术和对马匹的精准控制。

赵范追不上、射不着,越发恼怒,遂发力狂奔,誓要将这股东胡小队一口吞下,展现其“马上之君”的风范。

最气人的是,东胡人还时不时地在马上转身,向后方射击,展示其在奔跑过程中的高难度射击动作,这在赵范看来,分明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

东胡人一边引诱赵范,一边派人迅速向东胡王大军报信:赵国君主上钩了,大王你快来呀!

为啥认得赵范?因为他太招摇了,那一身金灿灿的铠甲,在一众黑灰色的皮甲中不要太扎眼。

东胡王一听大喜,不顾刚才火烧火燎的狼狈,亲率大军分左右两路迎击,顺利地把赵范所部装入了大口袋。

当赵范发现苗头不对时,东胡人已经将他们这一支军队全部合围。

东胡骑兵在赵军的四周散开,他们利用这种分散的布局,从不同方向对赵军发起小规模的骚扰攻击,这些攻击虽然不足以造成决定性的伤害,但足以引起赵军的恐慌和混乱。

赵军的外围一点一点被蚕食,赵范已经彻底慌了神,指挥也全部失灵了。

东胡王见状,下令全军发起硬碰硬的冲锋,万马奔腾般地杀向缩作一团的赵军。

东胡王马鞭一指赵范:“金甲小儿,务留活口!”

经过数番残酷的冲杀,赵范终被一名东胡骑手走马活捉,横亘在马背上驮回东胡王的面前,而他率领的队伍全部成了东胡人的刀下冤魂。

居然擒获了北赵国君,东胡王大喜!有这个重要人质在手,可以号令赵人全部投降,包括后面那些玩火的家伙!

当下东胡王下令,向代王城进军。

按照东胡人的习俗,南下“打谷草”,谁抢上算谁的,抢的东西除一部分上交外,其余全部归本人所有。当然,死了也白死!

这些人一进入赵国地界,顿时放了蜂,一股脑跑去打劫代郡居民去了。

因为刚才被火烧烤,有不小的死伤,东胡人把这些仇恨全部撒向代地居民头上,一时代郡狼烟四起,变成了人间地狱。

东胡王本想一鼓作气拿下代王城,但这些不争气的家伙都去抢劫了,根本约束不住,无奈骂骂咧咧地放慢了行军速度。

当东胡人满载抢来的食物、布帛、钱币、马匹杀到代王城下时,才发现城头变幻的旗帜之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燕”字!

燕军趁着代郡乱成了一锅粥,偷袭了代王城,成了这个地盘上新的主人。

放眼整个燕国八百年的历史,对外作战很少。

除了乐毅主导“五国伐齐”之外,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燕国的军事行动,要么是与齐国搞搞摩擦,要么是偷袭一把赵国,要么就是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互撕(包括秦开却胡),仅此而已!

此时燕国的君主是燕后文公(因为史书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下文以其谥号“燕文公”相称)。

之所以称之为“后”文公,是因为燕国历史上还有一位君主,谥号也是“文”,这样就形成了前后两位文公的情况。

一般来讲,一国君主的谥号是不会重复的,要讲究避讳。可能燕国地僻礼废,对这些中原礼法特别不当回事。

除了前后两位“文公”外,还有前后两位“简公”,前后三位“桓公(侯)”,前后两位“昭公(王)”,也算是春秋战国时期奇葩般的存在。

燕赵两国向来在边境上多有摩擦,一般结果是赵胜燕输,但燕国就是这样一只打不死的小强,经常去捋赵国的虎须,赵国还没啥好办法。

为啥呢?

因为赵国要从邯郸进攻燕国,中间隔着中山国;要从代郡出发攻打燕国,越不过一个重要的隘口——居庸。

不错,就是后世着名的居庸关所在地。

从燕国蓟都出发向西北,有一条连接塞上、大同的孔道,也是太行八陉最北的一陉——军都陉。

军都陉两山夹一沟,峰高谷深、路险难行,一丸可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后人在这一条二十多公里的孔道上,设置了四道防线,八达岭居北,然后是上关,居庸关居中,最后是南口,出南口就是一马平川,直达北京城了。燕军进军路线  燕国之有居庸,犹如秦之有崤涵,蜀之有剑门一样。

每次燕赵交战,得手,则燕国可前探到代郡;失手,则退守居庸。赵人望而兴叹,不得入也。

赵国三分,代郡孤悬,这么大的伤口,不可能不吸引老对手燕国的目光。

燕将市被镇守居庸,眼见赵国三分,北赵与西赵自家人又掐了起来,于是主动上书,要求向西出居庸,夺代郡。

代郡如此受到诸侯看重,还在于此地产良马,是诸夏可控制的重要良马产地。

众所周知,中原马劣,但代地的骏马品质绝群。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以“代马”为主题,李白、曹植、高适、苏轼、崔灏等人都有相关题材的作品传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代郡因为有马而成为诸侯大打出手的对象,这是赵国当初灭掉代国的原因,也是燕国始终觊觎代郡的原因。

燕文公很快批准了市被的奏请,为了保证此次一战成功,一鼓作气夺下整个代郡,燕文公组织了二十万人马归市被指挥。

这,几乎是燕国的半国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