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汉王俱酒与兵部侍郎乐池的多次协商,拿出了一份相对成熟的军制改革方案。

第一,改革汉国常备军建制。

按周朝的兵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辖五师;二千五百人为一师,辖五旅;每旅五百人,辖五卒;百人为卒,二十人为两。

这样就建立起“五五制”的军队架构,即一军辖五师,一师辖五旅,一旅辖五卒,一卒辖五两。

明确汉王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太尉为日常具体事务管理者,但凡有战,诸军必须有虎符方可调动。

第二,改革军队番号。

改革军队番号,是乐池提出的建议之一。他认为以军事主官的名字命名部队,弊大于利。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军队固化,只认主将,不识君主,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按俱酒的本意,就按数字排列就可以,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多简单!但作为战国人的乐池则觉得不够威风,不利于军队士气的凝结。

确实,以主将命名的军队,全军体现着军事主官的气质和特点,也有利于提升士气。一下子改成了数字军,士卒们恐怕一时难以接受。

但要改成虎贲军、威胜军、天雄军之类的名称,俱酒也感觉华而不实,没有意义,还不如原来的命名方式好记。

他灵机一动,决定用驻地后世的名称,来命名军队的名字。这些地名,都是经过历史筛选的,特别是有利于俱酒这个穿越者记忆。

章蟜的“蟜军”驻地为绵诸,也即后世的天水,遂改“蟜军”为天水军。

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汉国上应银河,下处汉水,汉水故称天汉,而汉水的源头就在天水境内。

这样一解释,“天水军”立马就跟汉国的国运相连接,成为一个高大上的名字。

儿良的“良军”主要负责成都和南郑的防务,遂以川蜀别称天府命名,是为“天府军”。

之前已经出现过“天府学宫”,此次再命名“天府军”,使“良军”卫戍部队的性质更加突出。

聂政的“政军”常驻地为巴郡,嘉陵水绕城而过,再者俱酒起事时,在嘉陵水上血战数场,方进入巴蜀之地,“嘉陵”二字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遂命名为“嘉陵军”。

端木伯御的“御军”作为骑兵部队,常驻地朔方,朔方军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一支着名的军队,干脆命名为朔方军。

吴起的“中军”常驻地上郡肤施城,后世这里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延安”,这可是一片神奇的龙兴之地,这个名字不能遗漏了,于是命名为“延安军”。

“延”意味着延长、延续,而“安”则意味着安定、平安。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对和平绵延渴望的意思,充分体现了“止戈为武”的意境,也不错。

以淳于浩名字命名的“浩军”,其驻地鱼复,目前楚汉交好的情况下,其主要任务是防守长江口。

其本质上就是汉国舟师,具有独一无二性,俱酒也不想费劲去取名字了,干脆就叫舟师。

乐池又将十二军分为内六军和外六军。

内六军为:天水军、天府军、朔方军、嘉陵军、延安军和舟师。这六军,既是汉国的起家部队,也驻守在汉国实际控制的疆土上,故称为内六军。

外六军为:斩馘军、果骝军、太行军、艅艎军、楼烦军和白马军。这六军,四军处于飞地,两军属于戎狄归化,也没有参与汉国崛起的过程,是故称为外六军。

第三,完善军功爵制。

卫鞅设计的十七级军功爵制,有其科学性和进步意义,但俱酒作为一个后世灵魂,总觉得造士、簪袅、上造、公士、不更等爵位的称呼和叫法过于别扭,或者说秦国的痕迹过于隆重。

俱酒一直在考虑将后世的军衔制度移植到战国,建立一套纯粹的军功晋升体系。

此次内外六军整备完成,俱酒觉得机会似乎成熟了,他决定在内六军中率先试验,为众多将士建立起稳定的军功升迁机制,让大家奋斗有盼头,打仗有希望。

结合后世世界各国的军衔制度,俱酒亲自动手,制定出了汉国军功爵位体系,共分四等十四级:

一、元帅(一级)

元帅:这一衔级授予为“尚同”大业做出特殊贡献者,轻易不授。

二、将官(五级)

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三、校官(四级)

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四、尉官(四级)

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制定完毕之后,俱酒又发觉了一点不妥。按照后世军衔制度整出的这一套军爵制,尉官是最低级军官,这和汉国现行“三公”中“太尉”一职有所冲突。

不明就理的人,可能会将太尉与四级尉官爵位做比较,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尉”字嘛!

于是俱酒颁下王令,改太尉为大司马。大司马一职,在唐虞商周时代就是掌管武事的,姜子牙、司马穰苴都做过大司马。

进入西汉,汉武帝时期废除太尉,复置大司马,卫青、霍去病、霍光等都担任过大司马之职。

俱酒克隆版的“十四级军功爵制”,与后世军衔制度有所不同,因为它更突出爵位属性。

在强调荣誉感和责任心的同时,“十四级军功爵制”作为一种爵位体系,将与职位、职务、土地、田产、房屋、赏赐、免税等利益相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与之相配套,由乐池等兵部一干人等,设计出了详细的记功晋爵操作细则,先下发全军讨论,然后再进行试点,最后全面推开。

同时,俱酒强调,这一套制度只适用于军队体系,地方文官体系不参与评比,重点突出在大争之世中,军功的特殊性。

为确保军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在尚同大业完成之前,谨慎授予中将及以上军爵。

当然俱酒也不会惧怕“十四级军爵”很快用到顶,随着自己一步一步走向皇帝的宝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很快就会下放,封公封侯将会成为更高层次的积分机制,激励着治下臣民。

如果形势需要,完全可以进一步拆分嘛!东汉时期,将侯拆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级,授以位次不同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也才封个县侯;关羽的汉寿亭侯,也就是个亭侯。

清朝时期,更加登峰造极,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全部拆分为一、二、三等,生生将五级变成了十五级,这你能受得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回答这个问题,就像要回答为什么打游戏会上瘾?

因为层层升级、关关积分、激励加成的机制,让玩家享受成长,追求挑战,在环环相扣中不断前进。

俱酒相信,这一套凝聚了人类两千年文明智慧的军功爵位制度,要比卫鞅设计的斩首记功制度先进得多,有效打通了下层人才向上流通的渠道,必将发挥出巨大的激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