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寺区把控越国政局之后,立即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关键时期平定国乱的英雄,将整场政变的来龙去脉描述为一场王室内讧。

所以越国的故事就变成了:

王子豫谋杀三位王子,嫁祸太子,成功离间越王父子关系;

太子诸咎被怀疑,铤而走险,弑君,干掉了越王翳;

王子豫又以为王兄报仇的名义杀死太子诸咎;

王子豫大军为祸吴城,最后大夫寺区挺身而出,平定叛乱,救了越国。

寺区以靖乱英雄的身份掌控了朝局,同时大量任用吴人,趁机实现了吴人势力对整个国家的掌控。

但以寺区为首的吴国势力,其真正目的并不是复国,而只是在越国框架下,争取吴国势力的掌控权与发言权。

因为复国、复辟这件事,必须有名正言顺的主体,那就是王室、公室的血统,这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重要。

在越国范围内,吴方势力被压制了一百年,王室成员更是早就烟消云散,是故复辟这条路寺区根本走不通。

那么剩下的路就是“三家分晋”路线和“田氏代齐”路线,这两条路线都有一个基础,那就是需要时间积淀,三家和田氏,都是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先成为权臣,才敢以仆代主。

而寺区显然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寺区并没有树立这么远大的目标,他将目标定为:代表吴人利益,掌握国家的施政权。

这样一来,势必不会打破越国的固有政治框架,再扶植一个新越王上位,方能做到名正言顺。

寺区组织了平定叛乱之后的第一次朝议,将国家无主,新君待立的问题抛了出来,他要冷静听取各方势力的意见,才能做出决断。

此时,吴人占据上风,越人暂时低头。但吴越两方大臣,在继续维持越国的统治的思路上一致的。

吴人只想掌权,对复辟没有太大的冲动;越人虽然失势,但其底线是国家仍然姓越,必须从越王家族中选取继承人。

目前的越王家族,翳死,豫死,诸咎死,三位王子死,两位王子失踪。

这样,一向待人以宽,素有贤名的王孙搜就成了各方势力都可以接受的人选。

寺区对这个结果还是满意的,王孙搜此人,在民间素有威望,但其本人并 不贪恋权势,甚至还有点清心寡欲。扶植这样的人做君主,权臣最乐意干了。

何况寺区还有一个优势,之前带领舟师出海寻找王孙搜的人,是他的弟弟寺思。

寺区立即摆出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立即派人出海前往箕子朝鲜,迎立王孙搜。

寺区的弟弟寺思,带领船队进入箕子朝鲜后,一直很少参与对辰国的作战,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护卫王孙搜身上。

寺思出海之前,越国国内已经波谲云诡,寺思敏锐地认识到,目前一副人畜无害的王孙搜,未来不可限量,将王孙搜保护好,或者说控制好,奇货可居。

所以寺思并不急于劝王孙搜回国,而是静观国内局势,寻找合适的返回时机。

王孙搜与箕子朝鲜的国王箕勿,可以说是一见如故,相逢恨晚,二人对长生不老之术的追求,相当一致,互为道友。

国君的心思不在治国理政上,而在求仙问道上,再加上汉国在整个朝鲜四方势力中的超然地位,箕子朝鲜对国家的管控力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至于真番和临屯,虽然还保留着盟友的虚名,但以其实力,实在是不堪一击。因此上,文有申不害,武有王廖的汉城郡,已经是半岛上的实际控制人。

俱酒对汉城郡的施政之策进行了一些方针性的指导,同时又与汉国大本营有所区别,这是两方不同定位而决定的。

对于巴蜀,俱酒是按照根据地思维来建设的;而对朝鲜半岛,则是按照跳板思维来建设的。

因而对于巴蜀方面,在唐社、墨家、黄金等因素的加持下,几乎是集中所有的优势来建设,政权方面的付出要比索取更多一些。

而对于朝鲜半岛,没有额外的因素赋能,只能依靠原生发展。同时为了将来向中原进发,所有产业都是围绕着备战来的,因而索取要比付出多一些。

申不害身上流淌着法家的基因,他出手就是一部《汉郡律》,用立法的形式,将整个朝鲜半岛的政治体制、治理方式固定下来,成为维护半岛统治的基石。

在经济方面,申不害则继续坚持农桑并重原则,建议按照汉国的土地原则和水利手段,扩大耕种面积,提升农业产量。

在教育与医疗方面,申不害则并不积极,甚至有些倾向愚民政策,以便更好地实施统治。

申不害的局限就是对手工业与商业不够重视,有些重农轻商的情结。因为他认为,手工业与商业相对挣钱更快,如果吸引大量的人去从事手工业与商业,则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就会大大地减少。

而农业生产的减少,则是动摇统治基础的大事。

申不害作为一名战国人士,有这种思维定势是可以理解的。但穿越者既然在此,就必然要做出一些指点。

俱酒对申不害治朝提出几点指导性意见:

一是农牧并重。目前的半岛,北部的朝鲜农业化程度较高,南部的辰国还有大片的牧场,用于生产果骝马。

俱酒要求申不害不要一味鼓励开荒,要按照“宜耕则耕,宜牧则牧”的原则,保证一定量的牧场,发展马匹的数量,为将来建立一支骑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是要找矿冶铁。俱酒将随后从汉国派来相关专业人士,帮助申不害开发煤矿与铁矿,并将朝鲜打造成汉国的北部武器基地。

三是靠海吃海。齐国的富足是因为“鱼盐之利”,朝鲜在这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因此要发展晒盐、咸鱼等产业,与北部的林胡部落进行贸易,收集有益战备的马匹、皮革、动物筋犍等物资。

四是推广墨家“尚同”学说与汉国正统教育,这是与申不害的愚民政策最不同的。

愚民政策固然有利于统治,但没有主见的愚民,能被一方轻易忽悠,也很容易被另一方所说服,反而是不稳定的基础。

而教育则不然,用一种思想教育民众,可以树立起正确而坚固的信仰。

教育一旦成功,那是洗脑级别的,其对人的控制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对新出生人口的教育,必须全部跟上。

申不害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在半岛干一番事业的信心。

接着俱酒又对王廖进行了一席深谈,两人就朝鲜半岛未来的军事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王廖作为水师出身的将领,前期不显山不露水,在朝鲜半岛之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综合素养。

特别是出使真番的果敢与山顶设伏的预见,都令俱酒刮目相看。

俱酒和王廖共同制定出了朝鲜半岛的军事发展路线。

首先是要大力发展王廖的老本行,在西海岸发展舟师。要集成汉国造船与越国造船的优点,营造出适合海上航行作战的大型船只。

未来的作战目标,是齐国、越国的沿海,然后顺着河水、江水进入内陆,制霸江河,分割诸侯。

其次,在陆路发展骑兵,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进行。

一方面发展朝鲜半岛的果骝,这种矮马速度不行,但耐力和负重却极端出色,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铁甲重骑。

另一方面通过贸易方式,向北方的林胡、东胡买马,引入高原马、草原马,建成突袭轻骑。

一旦到了战时,铁甲重骑居中推进,突袭轻骑两翼穿插,其打击力将是碾压式的。

陆路作战的目标,主要指向北方的东胡,在征服东胡的战争中磨砺部队,然后东向推进,征服林胡、楼烦,扩地云中、九原,打通河南地。

在燕国、中山国、赵国北方,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并不断由北向南进行蚕食。

待时机成熟之时,吞并赵国北方代郡,魏国北方上郡和中山国。而对燕国,则要静观其变,做到师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