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确实是在思索,他脑海里有一个非常大的问号。对面汉军的最高领导人,也是大汉皇帝,刘备都已经亲自披挂上阵,在前方督战攻城了。而汉军的知名将领如臧霸、高顺等人都已经血战许久了。
但有一个人,一直没有露面!他就是大汉皇帝刘备的结义兄弟、大汉骠骑将军张飞。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一员不管是冲锋陷阵、还是统兵布阵都样样精通的猛将,而且还是一个绝对忠心可靠的自己人。怎么会一直没有露面呢?这是为什么呢?
周瑜是百思不得其解,他真的想不到张飞能去哪里。若说刘备还安排了一招后手,那么此刻寿春城门都告破了,还不抓紧乘胜追击,将底牌尽数亮出来,还在等什么呢?
周瑜权衡思索了半天,心里有了两个答案:一是,刘备有足够的信心,可以不用张飞就能攻破寿春。那么刘备可能安排张飞在寿春回到江东的必经之路上设伏,伏击战败逃走的自己。
不过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刘备也未免太过托大了,自己寿春城此刻虽然是劣势,但在外可是还有一万大军,随时可以支援回来的呀。若尉迟恭等人及时赶到,里外夹击刘备,刘备是大概率要战败的。到时候,刘备自己都自身难保了,张飞还埋伏个屁啊,伏击寂寞?
所以,周瑜在心里更倾向于第二个猜测:张飞不在寿春战场!那么一切都说得通了,臧霸、高顺当攻城主力,甚至刘备自己都率军督阵了,不是刘备想冒险,而是手下真没人了!
至于张飞不在此处,会在哪里,周瑜还真说不准了。有可能真的在丹阳郡,配合关羽一起进攻建邺呢;也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在偷偷密谋着什么大事……(pS:周瑜此时还不知道张飞已经打败尉迟恭了。)
周瑜想不明白,索性也不想了,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尉迟恭赶快回来吧,再不回来,很可能寿春就要失守了!
对了,在几天前,刘备亲率大军到达寿春并且开始攻城那天,周瑜就已经派人前去通知尉迟恭,让他引兵回援,只派遣两千人前往建邺,意思一下得了,寿春主战场还是很重要滴。
所以,现在整个寿春的希望,都寄托于‘还没回来’的尉迟恭身上了……
另一边,城洞后面的战斗更加白热化,由于战场地形的限制,每次正面交锋的人数一般不过十几个人罢了。其余将士都在后面拥簇着,喊着加油。前方友军如果战死了,后排的抓紧顶上。
久而久之,最前方的尸体都堆积如山,双方将士们几乎都踩着尸体在战斗。这种战斗比拼的就是一个耐力、韧性,是看汉军可以一鼓作气攻入城内呢;还是吴军可以坚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将汉军歼灭在城门之外!
但是,现在场面上的形式,显然是更利于汉军一些,毕竟汉军这边,冲在最前方的是高顺、是高顺麾下的精锐陷阵营。陷阵营在高顺的带领下,不说各个以一当十吧,但以一当五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高顺就更不用说了,高顺虽然是以统兵、操练士卒见长的,但是他个人的勇武也是绝对一流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屡次先登、屡次冲锋陷阵了。毕竟他可是吕布麾下二号猛将,仅次于吕布本人和威震逍遥津的张辽而已。
高顺在这样的肉搏战中,左手盾牌格挡吴军的刀枪剑戟,右手大刀奋力向前砍杀,每次挥砍都能重创吴军。轻则直接受伤,丧失战斗力;重则砍到致命地方,当场就杀死一人。
而吴军这边的招牌大将——秦琼,还挤在己方人堆中,一时半会根本来不到最前方呢。没办法,秦琼是在城破后,才奉命下从城墙上下来的,而前方早就挤满了吴军,秦琼想来到前方杀敌,也根本挤不进来啊!
就这样,汉军就在高顺的带领下,逐步向前推进,很快,就要冲出门洞了。而秦琼只能在后方干着急,他看着不断倒下的己方士卒,他心急如焚。秦琼想到这里,也是大喊道:“前方的将士们,不要挤在门洞里,放汉军进来,我们以人数优势和他们在城内决战!”
秦琼只看了几眼,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种场地和陷阵营作战,对己方太不利了。陷阵营的汉军主打一个人少兵精,在同样少数人对战少数人的对决中,吴军确实不是对手。
而吴军真正该做的,就是秦琼所说那样,不用太过计较一个门洞,而是放汉军进来,在城内宽阔的地方,以多对少,可以更大地发挥己方将士们的兵力!
在听到了秦琼的号令后,吴军也慢慢退后了几步——其实他们不退也不行了,高顺已经快要杀到城内了。区别只是一个是被迫退后,一个是主动退后,听上去好听一点罢了。
高顺杀出城门洞之后,看到后方密密麻麻的吴军,心里暗想:“还要有一场苦战!”然后他一边派人前去队伍后方告知刘备,已经攻入城中这一消息。一边也是果断下令:“陷阵营,列阵在前,向前方顶上去,后方我大汉将士全部跟上,阵型千万不能乱!”
高顺这一安排也是非常合理:让装备更好的陷阵营士卒顶在前方,当做肉盾;而其余装备一般的汉军在后方跟着进行攻击或者补刀。可以最大化发挥己方这些‘混搭’士卒们的战斗力。
而高顺自己,也成了吴将秦琼的目标,刚从队伍后方来到最前线的秦琼,拿起双锏,就奔着高顺而来,并且大声叫喊:“吾乃东吴秦叔宝是也,汉将可敢与我一战?”
高顺其实并不想搭理秦琼呢,现在可不是逞英雄斗将之际,当务之急,还是要快一些攻破寿春城才行。所以他也装作没听见,没有迎战。但架不住秦琼一直奔着自己来,这躲也躲不掉,那就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