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伟东看到村支书在台上侃侃而谈,不禁暗地里对他竖了个大拇指,村支书越说越自信,早已不见了开始时的紧张感。

正好借着村支书的嘴,把饲料厂属于个人的事实给圆了过去,省的被记者们挖出来,到时候想解释还是个麻烦事。

毕竟个人做这些事和集体做这些事的性质不一样,有的事村集体可以做,但个人做就是犯忌,想想沈万三吧。

省报的记者对这个回答算是满意,接下来继续问道:“请问支书同志,你们是怎么想到办这个饲料厂的?”

这个问题也在预料之内,村支书哈哈一笑,说道:“说来都是巧合,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过提前规划什么的。”

“当时村里就想种点菜养点家禽,改善一下村民的生活,没想到县里和相关企业对我们非常支持,不仅对我们农作物和家禽敞开收购,还帮我们请来了专家,指导我们进行生产。”

“相信你们也已经和专家们打过交道了,他们可都是宝贝啊,对我们村的发展是出了大力的,我们全村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们。”

“就这样,我们村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结果就是饲料跟不上了,养殖成本增长太快,养殖户都有些负担不起了。”

“于是,我们一合计,干脆办个饲料厂吧,起先的目的仅仅是想为村民的养殖降低成本,就在县里的支持下,通过有关部门的帮助,淘了条人家不要的生产线,请来的专家们又帮我们实验搭配好了饲料配方,蒙着头就开始生产了。”

“结果没想到,需要饲料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在李经理的带领下,厂子饲料的销路一下就打开了,甚至还有点供不应求,每天来拉饲料的车都排出了好几里地去。”

“我们一看这样,干脆扩大生产吧,就又买了几条生产线,慢慢的厂子就有了现在的规模。这也是我们当初没想到的!”

花花轿子众人抬,村支书不愧是经验丰富,言必称感谢县里,什么功劳都要捎带着上面,要不怎么说,鬼老精人老滑呢,要是县里得了好处,还能落得下他?

而且还面面俱到的把专家们和李玉英感谢了一个遍,这都是他现场发挥的,唐伟东可没跟他说过这些。

也就是唐伟东坚决不让他替自己,否则就连唐伟东,估计村支书都要捎带着夸一遍。

台下的记者听完村支书叙述完办厂的初衷,不禁哀叹起来,这特么运气也太好了吧。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其他企业费心扒拉的还半死不活,河东村这个小小的村办厂子,竟然一步一步赶着被动的发展成这样,还让不让人活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同时,他们也对做为厂子实力负责人的,李玉英的能力大加赞赏,一个女人,把一个村办小厂带到这个地步,真的是不容易,谁要说她能力不足,那就真是瞎了心了。

省报的记者提问完之后,话题又回到了助学上。

又有记者向李玉英问道:“前两天在村里走访,看到村里办了育红班,请问育红班的费用,你们也承担吗?”

李玉英微微一笑,颔首说道:“算。办这个育红班,是因为厂里的工人都在工作,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我们本想着替他们解决家庭负担,让他们能把精力更好的投入到生产当中。”

“结果,老支书找到我们说,既然要办,村里其他的孩子干脆一起收了吧,我们一想,既然我们的工厂挂在村集体的名下,那村民们就该享受工厂发现带来的红利。”

“于是,我们和村里一拍即合,厂里出钱,村里出地方,这才有了现在的育红班。”

这时,村支书又插话道:“不仅如此,这次的麦收,厂里还帮村里联系了机械设备,帮村民们抢收抢种,并且还按田亩数给村民们发了补贴。”

“哗……”

台底下骚动起来了。这年头还没有作秀这一说,人们都是朴实的,办育红班,替学生承担学费,补贴农业生产可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

看来饲料厂真的是真心实意带领村民致富,切实替农民减轻负担,这就了不得了,这就是改开的典型,新时代的楷模啊,这样的事情和工厂,最适合宣传了,这样的工厂不上报纸不上电视,什么样的能上?

发了,发了,记者们全都庆幸自己来着了,把这次的报道润色一下,只要一发表,自己肯定也会跟着出名了。

别把记者们想的多么高尚,商人求利,文人图名,他们本来来河东村的目的不就是寻找新闻热点吗?

只有坐在台下角落里的花花社的那几名记者,眼光闪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县里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次的新闻发布会,正如唐伟东所预料的那样,迅速发酵。

不仅省内的报纸纷纷做了报道,就连省外一些报纸也做了报道,甚至南方几家在这时影响力特别大的报纸也做了转载评论,来印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事情的最高潮出现在半月之后,先是花花社报道了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而且还发表了长篇社论。

这就了不得了,花花社可是官方的喉舌,他的话几乎就代表相关方面的意志。

他们报道了,就算是认可了饲料厂和河东村做出的成绩,这是给盖了章定了性啊。

这就相当于对饲料厂的发展套上了一件刀枪不入的铠甲,说明相关方面已经关注到这里了,以后谁特么还敢伸手?

这还没完,接下来做为喉舌的新闻联播,也对这里发生的事进行了报道,主持人的原话是“东山省青山县的河东村,在各级的关怀和支持下,不等不靠,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搞养殖办工厂,借助改开的东风,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昔日靠天吃饭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不管是电视还是报纸的新闻报道,都捎带着把青山县的相关人等给夸了一顿。

此时的县里还什么都不知道呢,直到上级和他们的背景靠山们,纷纷打来电话夸奖祝贺他们之时,他们还一脸懵逼。

等到报道出来以后,他们才知道了前因后果,当场兴奋的差点没心脏病发作!

河东村一次次的给他们惊喜,上次带领农民致富的事还没完,这次助学的事竟然还上了新闻和花花社,这可不是一般人有资格上的地方,就是省里都不一定有机会,自己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县竟然也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没说的,河东村这个典型现在可算竖起来了,以后这就是自己晋升的资本了,可不能让他倒下,必须要大力扶持。

于是,青山县里的相关部门和官长,时不时就来关心一下,一切只有国营企业才享受的政策,竟然也对饲料厂开放了,看来县里为了保住这个典型,也是下了血本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当从上到下都在庆祝的时候,唐伟东看到花花社和新闻联播的报道后,直接吓尿了,是真的吓尿了,浑身打着摆子出冷汗,就跟大病了一场似的。

别人不知道,可唐伟东知道,就在几年之后,改开就会减一次速,而后还要直接停一次车。

一些事情摇摆不定,甚至有一种否定的论调出现,虽然只是一段时间,相关方面一锤定音,改开还会继续下去,并且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但那也够吓人的。

几十年后名噪一时的一些企业老板,当时都吓得把名下的企业捐给集体,或者上交给相关部门,自己则是纷纷跑路。

其中就有beyond的王总,琅琊市的王总,苏村的远东纺织厂等等,当时的个体企业一下减少了三百六十万家。

到了那时,自己的饲料厂和河东村这个典型,弄不好就是颗炸弹,而且引信还不在自己手里。

即便自己已经留了一手,当着记者的面说了饲料厂属于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人家想杀鸡儆猴,竖起来的典型不是正合适下刀吗?现在的夸赞,到时候就是送人头啊,不吓尿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