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11章 侍卫李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番荆州大战,陈式所部轻骑营,可谓功劳甚巨,按理说,如何赐封陈式,都不过分,可刘纬却没有那么做,赏功名单里,竟然没有他,连提都没有提到!

可刘纬为什么要这么做,故意打压和忽视轻骑营的功劳,这岂不是伤了军心士气吗?其实也不是一点表示没有,对轻骑营士兵,刘纬还是给予了重赏的,却没封赏陈式。

还记得吗?这支三千人的轻骑营,是隶属于汉中新军的!此番荆州大战,汉中新军没得到参与的机会,被撂在了一边,若是大力提拔和奖赏轻骑营,对其他将士来说,实在不公!

可以想见,此战若是由汉中新军承担,他们一样可以打胜仗,这可是刘纬手里的一支精锐力量,比那些地方军战斗力强得多!甚至战果说不定比之前要好!

因此,被撂在一边,只能观战的他们,心里岂能平衡?出于这样的考虑,刘纬也无法给轻骑营议处更高的功劳和奖赏!

更何况,轻骑营目前人数太少,本来才三千人,此番大战还损失了一千余人骑,建制太低,若提升陈式的军职,名不副实也没什么意义!更何况张翼、张嶷和马忠等人,该往哪里摆呢?

当然,对此陈式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他因为曾经背叛过刘纬,现在无论做什么,都是一种赎罪的心态,只求尽善尽美,弥补自己曾经的过失,因此刘纬没有封赏于他,陈式没有二话。

但刘纬心里有一杆秤,为大局,现在不加封他,可功劳簿上却是一笔一笔地记录了陈式的战功,早晚有一天,他再次建功立业之时,刘纬将不吝赏赐,新功旧功一齐并论!

此番赏功大会,刘纬除了赏赐提拔了有功将领,更是命人依据功分制度,提拔晋升了一批士兵成为基层军官,并送他们去庞德公组建的汉中军校深造,一旦毕业,必成军中栋梁之才!

另外,对这些百战余生的精勇之士,刘纬也不曾忘记他们的杰出贡献,论功行赏,每人至少分得十余亩土地和金钱万贯!那些因战伤致残的士兵,也得到了体面而合理的安置,充为各郡县武职吏员,或练兵教头!

而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其家属也得到了相应的抚恤,授予勋章,赐以军烈属殊荣,发放钱粮,予以补偿,并且还是原来的规矩,家中未满十四岁的孩子和年过六旬的老人,由官府供养,直到成年或逝世!

至此,大战之后的余波,终于平息,刘纬处理完一切善后事宜之后,便可以腾出手来,推行政治经济改革,积蓄实力,继续壮大益州的力量了!可这是个细活,刘纬不得不慎重,每日所思所虑,皆是为此,经常陷入一阵沉思,半天没有动静。

这一日,刘纬一如往常,在处理过繁杂公务之后,又陷入了沉思,他在谋划着一项重大改革,只是许多细节还没有想好。就这样,发愣许久,刘纬终于回过神来,却发现时辰将晚,已夕阳斜下了。

“是何时辰?”刘纬忽然开口问道。

“禀王上,已近酉时矣……”有人接言答道,可这个声音刘纬听着既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连忙抬头来看,咦?竟然是他!

其实,以往一般伺候在刘纬身边的,不是张虎,就是张顺,眼下两人皆不在场。

张虎在大战中,受伤致残,脚掌被砍去一半,伤愈后从此走路一瘸一拐,令人十分心痛,他自己也有些惭愧之色,不太愿意以此姿貌,令王上烦忧歉疚,便一改与刘纬形影不离的习惯,并不经常在他眼前晃悠了。

而张顺,身为中书令,理应不离左右,可现在日渐夕阳,他大概也是暂时离开了一下,去操持准备晚膳事宜,所以并不在场。

因此,现在侍立于刘纬左右之人,不是张虎,也不是张顺,而是两名近卫士兵,随时听命。可其中一人,刘纬认得,竟然就是在宜城战场上,千钧一发之际,舍身救了自己的那名小卒!

“竟是汝……汝何名耶?”刘纬显得有些意外,更是内心一阵热流涌动。此人虽然是个小卒,却奋不顾身救了自己的性命,乃救命恩人一般,他岂能不见之而有所感动呢!

可刘纬发现,自己到现在还不知道此人姓名,顿觉惭愧,便连忙问道。

“启禀王上!小人姓李,俗名鱼儿,人等皆称李鱼儿也……”这小卒,见刘纬发问,略显惶恐,却也不卑不亢地介绍了自己。

什么?鲤鱼儿?刘纬听清了小卒的介绍,却顿觉有些好笑。不过,他深知,在汉末时代,出身贫寒的孩子,都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名字,更别提是表字。所谓俗名,就是指小名,看来这小伙连个官名都没有。

李鱼?听来有些别扭!既然没有官名,刘纬便想为他赐名,稍加思虑,终于开口了。

“寡人愿赐汝名:李宇,可善否?宇,乃辽阔之土,示我大汉威震寰宇之意!”刘纬微微一笑,以慈祥的目光,看向这小卒,用个商量的口吻问道。

“谢王上赐名,乃荣不可胜也!”那小卒,或者现在可以称呼他为李宇了,赶紧跪了下来,行叩首大礼,连忙谢恩道。

“嗯……并赐字……子烈,可善否?”刘纬又稍加沉吟,为李宇赐一表字。

子这个字,在表字当中是常用的,不是儿子的意思,而是对男子的尊称,像孔子、孟子、墨子,其实就是这个子!至于烈字,则是刘纬对其英勇救主之举的赞赏和鼓励!

“谢!王上赐字!”李宇再叩拜一礼,十分郑重地再次谢恩道。

原本,这段插曲,便应过去了,可刘纬突然发现,李宇此人,与一般小卒不同,在自己面前,没显得拘禁,举止相对坦然,应答亦十分得体,似乎有些与众不同!

而且,李宇获得刘纬赐名赐字,如此大恩,也并没有显得那么亢奋和喜悦,而是面色坦然和严肃,只略显受宠若惊之意而已,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此人,气质不凡啊!刘纬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并对李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子烈年方几何?是何出身?”刘纬好奇问道。

“启禀王上!小人虚度十九春秋,乃江阳三湾人氏,祖上世代以渔为生也!”李宇依然是坦然自若的样子,得体地回答了刘纬的问题。

哦!原来是江阳人,三湾那里,原本以渔业为主,这也难怪他以鱼儿为俗名,原来是渔民家庭出身,可这言谈举止……不太像啊?

“观汝之状,闻汝所言,非似渔者,乃何故哉?”刘纬还是很直白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此皆王上之德也,令小人得识文字,览阅经典哉!”这个李宇,十分聪明,竟立刻领会了刘纬的意思,明白王上是在问什么,马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

确实如此!自从蜀纸和印刷术广泛使用和普及开后,益州内连百姓读书也不再是奢望!刘纬命令汉中书局,广泛印制的各类经典文书,价格低廉,十分易得!

另外,刘纬还专门组织了一批队伍,为益州百姓扫盲,深入田间地头,连普通老农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更别提是这些精挑细选,充任近卫的士兵们!换句话说,从李宇的身上便可以看出,刘纬推行的扫盲工作,虽然时间不长,效果却十分显着!

李宇刚才的回答,不仅阐明了自己言辞得体的原因,更是顺势赞扬了刘纬的功劳,这么会说话,不禁令刘纬对他愈加感兴趣了!